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大明首辅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早朝。


    奉天殿上,群臣看着立在前面的李青,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近些年来,每次李青上朝都会有事情发生,或大或小;联想到这段时间吏部尚书之位的角逐,他们不禁微微变色。


    尤其是,今日石亨也来了,这个每逢初一、十五才来上朝的武清侯,此时正站在李青一侧,看那架势,皇帝一到他就要谏言。


    这要是让李青担任吏部尚书,那以后他们还能好吗?


    不怪他们如此,实在是……李青的人品差强人意,说难听点儿,都快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各部尚书、侍郎面面相觑,皆是满脸苦涩,同时暗暗决定,今儿就是豁出命去,也不能让李青担任吏部尚书。


    永青侯+吏部尚书,简直……无解!


    不多时,朱祁钰踏入大殿,群臣行礼,高呼万岁。


    君臣之礼过后,各自回班站好,但大多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青身上,生怕他来个毛遂自荐。


    “众卿可有本奏?”朱祁钰疲倦的说,眼中血丝明显,显然昨夜没休息好。


    “臣有本奏!”石亨瓮声出班。


    果然……


    群臣暗暗咬牙,石亨也是侯爵,且还是掌着京营的武清侯,实权远非一般侯爵可比,便是公爵也得给其三分面子。


    单从纸面数据,石亨比李青还要牛些,但……李青的‘势’更足,石亨、石彪、于谦,甚至连皇帝都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这边;


    这就导致了,李青明明并无什么实权,但就是能量超大,且还是个滚刀肉,一副土匪做派。


    ——详情可见反杀事件!


    对李青,大多数人都不禁生出一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


    “准奏!”


    朱祁钰颔首。


    群臣心中一凛,cpu疯狂运转,开始酝酿反驳之语。


    石亨大嘴一张,瓮声说道“这段时间,皇上和百官都为吏部尚书人选而烦恼,臣倒是有合适人选举荐。”


    石亨你真敢?群臣怒目而视!


    但石亨根本不在意,他是武清侯,提督总兵官,上过战场,砍过鞑子;从心理上看不起这些拿笔杆子的人。


    朱祁钰瞥了李青一眼,笑道“不知石爱卿口中合适人选,是谁啊?”


    “臣以为,有两个人有能力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一个是永青侯,一个是李贤李侍郎。”石亨道。


    “嗯……确是合适人选。”朱祁钰微微点头,他不给群臣发言机会,当即道,“两位李爱卿,上前来。”


    李青、李贤出班,上前几步。


    朱祁钰道“你们谁愿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李贤瞥了李青一眼,见后者微不可察颔首,当即道“臣愿意。”


    这种时候可容不得谦让,况且,人永青侯都允诺过了,李贤没有任何迟疑。


    “李卿,你呢?”朱祁钰看向李青。


    李青拱了拱手,“臣以为……李侍郎资历尚浅,这吏部尚书之位,臣来担任更为合适。”


    他一副列位都是渣渣,舍我其谁的嘴脸,别提多遭人恨了。


    李贤眼眸微动,旋即明白其中深意,立即配合演出,淡淡道“永青侯此言,下官不敢苟同。”


    “哦?李侍郎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下官只是不认同永青侯的观点。”李贤说,“为官之道,靠的是能力,而非资历,难道大明的尚书,是靠谁做官久,谁年龄大,谁牙齿少?”


    顿了顿,他一脸傲然“即便那般,那下官也比永青侯资历深,永青侯正统五年入朝,而下官是宣德八年的进士。”


    朱祁钰哪里看不明白两人剧本儿,立即顺坡下驴“众卿以为谁更合适?”


    群臣自然也看得明白,这分明就是一个局。


    李青设的局!


    把好好的一个答辩题,硬生生给弄成了选择题。


    但明白归明白,他们却不敢赌,真让李青成了吏部尚书,那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庙堂没有蠢人,阴谋诡计大多很难奏效,阳谋才是王道。


    明知是计,你却不能不按照对方的节奏走,这就很难受。


    他们也不是吃素的,不肯这么轻易上套,于是纷纷缄口不言。


    可有人敢言,要言。


    于谦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臣举荐永青侯!”


    “臣也举荐永青侯。”石彪出班,紧随其后。


    石亨略一停顿,也跟着道“二李之中,臣也觉得永青侯更为合适。”


    朱祁钰含笑点头“既如此,那……”


    “皇上三思……!”


    有人坐不住了,再不阻止可就要弄巧成拙了,他们知道李青不是很想担任吏部尚书,所以才设下这个局,但……这不代表李青做不了吏部尚书。


    有于谦、石亨这些实权人物支持,加上皇帝偏爱,李青担任吏部尚书,并不算困难,甚至轻轻松松。


    真要这么‘互相伤害’下去,让李青阴差阳错成为吏部尚书,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三万。


    对李青来说,无非就是辛苦点儿,但对他们来说……可就不是辛苦点儿那么简单了。


    吏部之所以是六部之首,是因为这个部门掌有官员升迁之权,当然,这不是吏部一言而定,需要获得皇帝的批准;


    但这个建议、拟定人选名单,可是由吏部来提的,也只有吏部能提。


    大明公司人事部的头把交椅,是所有高管的追求……


    这场心理博弈,最终还是李青赢了,原因很简单,吏部尚书可以不是他们任何一人,但绝不能是李青。


    “皇上,臣举荐李贤,李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彭时出班。


    “臣附议,李贤李侍郎担任吏部尚书更为合适。”刑部尚书,陆瑜附议。


    紧跟着,内阁大学士,吕原出班“臣附议,李大学士德才兼备,适合担任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年富出班,“臣也举荐李贤李侍郎。”


    ……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默许下,李贤成功上位,坐上了吏部尚书这个所有官员梦寐以求的位子。


    也就是这一天,大明内阁有了‘首辅’这个概念。


    在此以前,无论是最初的解缙、黄淮、胡广;还是后来的三杨,都没有首辅这个说法,无非就是大家搭个班子,商量着来;


    顶多就是看谁跟皇帝关系好,亦或谁名望高,谁的话语权更重些。


    但从今天起,首辅被定性了。


    吏部天官做内阁大学士,他不是首辅,谁是首辅?


    李贤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位极人臣,一跃成为纸面数据第一人!


    以后的内阁,就不是商量着来了,而是在李贤的带领下……商量着来。


    这两者,区别很大!


    不过,李青并不是很在意这些,内阁自永乐朝建立,历经数十载,时至如今景泰一朝,扮演的仍是秘书角色。


    其影响力有,但不大!


    他不知道,内阁具体是从什么时候成为庞然大物的,但就目前而言,内阁还是一个良性部门,很有必要存在。


    相比六部,内阁仍旧是个弟弟,提鞋的弟弟。


    就先这样吧,不能因噎废食,事总要有人来说……李青暗暗想着。


    …


    ~


    小院工程已到了收尾阶段,封完顶就能住人了,驴棚已经竣工。


    李青将驴子带了回来,让它住进了新家。


    驴子是李青正统七年买的,至今都快20岁了,这个年龄对它来说,已是晚年。


    不过它吃的好,住的好,基本没出过大力,看起来还很有精气神儿,只是那一身毛发,没以前溜光顺滑了。


    李青搬来小马扎,一边喂它草料,一边絮叨。


    驴子也不觉得烦了,吃得很香,不知不觉间,干了小半捆儿。


    “能吃就好,能吃是福。”李青笑眯眯地说,“驴兄,家里菜没了,明儿陪我去赶集。”


    “嗯~啊~”驴子呲着牙吃你半捆草料,还使唤起驴了?


    李青笑骂“多活动一下,对你有好处。”


    “嗯~啊~”驴子呲了呲牙,这次是善意的呲牙。


    …


    时光涓涓流淌,岁月静好。


    新房子彻底竣工,两个晚辈一人一间。


    李宏也不用跟朱高煦爷孙俩挤了,朱婉清也不用去皇宫住了,但她还是经常进宫,陪二叔聊天解闷儿。


    进入夏季,天儿又开始热了起来,还好有冰块在,不至于太过难熬。


    四月下旬,大典替换完成,张邋遢准备回家一趟,顺道儿把家里那些带来,一次性给全换了。


    李青劝他不急一时,张邋遢却说自己憋闷久了,想走动走动。


    李青知道,小老头是想帮他做些事,便也没再坚持。


    孝顺孝顺,不仅要孝,还要顺着,小老头的脾气李青知道,劝也劝不住。


    人到了晚年,总想为后辈做些什么,留些什么,作为晚辈受着也就是了,推辞反而不美。


    欠长辈的……这一辈子都还不完。


    张邋遢走了,朱婉清进宫和二叔告了个别,也跟着回金陵了,李宏也想跟着,但想到都走了,没人陪干爹,便留了下来。


    毕竟……金陵的父母不止他一个孩子,而干爹就他一个干儿子。


    而且他发现,干爹很喜欢一个人静静靠在树下躺椅上,经常走神儿。


    不知怎地,干爹那平静的脸上,总有种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悲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