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5章 郕王当立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于谦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目前唯一破局之法,就是让皇上成为太上皇。”


    你总算说了出来……孙氏心中欢喜,却装作生气道“于谦,这话是做臣子的能说的吗?”


    “臣有罪。”于谦拜倒,“请皇太后责罚。”


    “……唉,罢了。”孙氏无力摆摆手,“你也是为了太上皇…啊不,皇上着想,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


    她倏地住口,看向群臣,“诸位卿家可有良策?”


    诸位卿家“……”


    “唉!”孙氏又是一叹,道“那就依…依于卿家所言吧。”


    说罢,她痛苦地闭上眼睛。


    “太后英明。”于谦趁机道“臣恳请郕王即位,挽狂澜既倒。”


    张辅立即跟上,“老臣附议。”


    王直紧随其后,“臣附议,恳请郕王即位。”


    杨洪是武将,不善言辞,瓮声道“附议!!!”


    诸位卿家?


    孙氏??


    “恳请郕王即位。”于谦再次说,目光看向朱祁钰。


    朱祁钰知道该自己表态了,尽管很忐忑,但这次他没有退缩,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


    “那个……”


    “且慢!”孙氏打断施法,冷着脸道,“于谦,你什么意思?”


    这次她不是装的,是真的生气,到了现在她哪里还不明白,从一开始于谦就没想着让她大孙上位。


    其他人也是面露不善,一个是不满两岁的小娃娃,一个是成年的王爷,且还和于谦十分亲近,闭眼选都知道选谁。


    “皇帝有子嗣,大明有太子,似乎轮不到郕王继位吧?”户部主事哼道。


    “于尚书为求一己之私,竟敢弃宗庙舍弃不顾,实属罪大恶极。”礼部郎中紧跟着说,“臣建议严惩于谦。”


    “历朝历代,都没听说过放着太子不用,让一个王爷登临大宝,简直是个笑话!”


    反对声此起彼伏。


    孙氏眸子微眯,却并未找于谦不痛快,而是第一时间看向朱祁钰。


    “郕王,你怎么看?”


    朱祁钰纠结,他不想争,但事关大明江山千秋万世,又不敢不争,于是道


    “皇太后以为,若让太子登基,他能主持大局吗?”


    孙氏一僵,有些气急败坏,却又不好硬驳,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实在吹不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祖宗定下的家法。”孙氏咬牙道,“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然后才是兄终弟及,这是太祖亲自定的,你也敢违?”


    朱祁钰道“乱世用重典,眼下皇兄北狩在外,鞑靼虎视眈眈,若没人站出来,鞑靼铁骑真的攻来,祖宗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敢问皇太后,是江山社稷重要,还是家法重要?”


    “你……!”孙氏气结,“小小鞑靼何足道哉,他们也能坏我大明基业?”


    “呵呵,”朱祁钰冷笑,话都说到这份上,也没必要畏手畏脚了,“怕是皇兄也是这么想的。”


    “好胆!”孙氏暴怒,“朱祁钰你敢谤君。”


    “我只是说了事实,”朱祁钰道,“我不想亡了祖宗的江山,至于皇位…今日之太子,明日依旧是太子。”


    张辅出班,恭声道“立新君势在必行,试想一下,若战场厮杀间,鞑靼祭出大明皇帝,我大明军如何自处?”


    “附议,”王直出班,“太后,不立新君皇上定会被鞑靼当挡箭牌用,而一旦皇上成了太上皇,没有实权之下,鞑靼反而不能,亦不敢以此要挟大明。”


    孙氏冷笑“本宫何时说不立新君了?”


    “太子太过年幼,望太后以大局为重。”于谦沉声道。


    “少拿这些大道理压本宫。”孙氏冷哼道,“真以为皇上不在,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杨洪出班,瓮声道“太后,士兵在前方卖命,要是做主的是两岁的孩……皇帝,那哪还有军心士气,将士们战力必定下滑严重,甚至会出现逃兵,一旦有人做了逃兵,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臣附议。”张辅拱手道“敢问太后,两岁的皇帝如何让将士们心安?”


    孙氏色厉内荏“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臣等不敢。”于谦语气诚挚“太后,太子是皇上的亲子,若鞑靼挟持皇上杀来,将士们面对的可就是天子生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敢尽力吗?”


    一言惊醒梦中人,这时,群臣才意识到,其中竟还有这么一层复杂关系。


    是啊,当着儿子打老子,搁谁也不敢实心用命啊。


    打不好有罪,打好了还是有罪,这仗还怎么打?


    一时间,跟于谦不对付的大多官员都沉默了,这的确是个问题。


    孙氏面色接连变幻,阴晴不定。


    却在这时,翰林侍讲学士徐程出班道,“臣以为,鞑靼挟大势而来,不可力敌,大明主力在外,实不宜开战。”


    张辅冷哼“问题是人家要开战!”


    “国公此言差矣。”徐程微笑道,“他们可以开战,但我们可以不接啊!”


    众人疑惑,孙氏也看向徐程。


    享受着所有人的瞩目,徐程有些飘飘然,清了清嗓子,道“南直隶六部齐全,也是大明发家的地方,臣的建议是——南迁!”


    “刷——!”


    群臣哗然。


    谁也没想到会有人提这么个建议。


    该说不说,南迁的确很有市场,自迁都北.京后,群臣闹南迁不是一天两天了,那里富庶繁华、气候宜人,也是大多数官员的老家。


    迁回南直隶,油水也会更大,可谓是好处多多,这建议符合绝大数人的利益。


    要知道,就连于谦也是南方人。


    徐程看着面色各异的众人,暗暗得意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正欲长篇大论,于谦倏地厉喝“宋朝的靖康之变不会发生在大明身上,敌人还没打过来呢,就怕成这样?


    主张南迁与秦桧何异?


    其罪当斩!”


    这一吼,振聋发聩,连孙氏都是一个激灵。


    徐程脸色潮红,羞愤难当,挽尊道“我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你也敢说为大明江山社稷?”于谦震怒。


    之前群臣揍王振时,他都忍了没动手,但这次,他是实在忍不了了。


    王振做的恶加起来,也抵不上主张南迁半分。


    真要迁回去,大明可就剩半壁江山了。


    这种大奸大恶,留着他过年吗?


    于谦大踏步走到金瓜武士身前,一把夺过金瓜,便要去捶徐程。


    “于尚书冷静。”杨洪眼疾手快,忙冲上前抱住于谦,低声道“别冲动,这不是冲动场合。”


    徐程和王振不一样,王振是群臣公敌,徐程却只是提出建议,尽管其心可诛,但毕竟还不是事实。


    上次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次只有于谦一个。


    这一锤子下去,且不说徐程死不死,于谦绝对难以善了。


    许多官员都跟于谦过不去,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杨洪低声劝“你现在是万万不能有事,否则,郕王上位无望,换太子登基,必然是后宫乱政。”


    “于谦住手!”朱祁钰大声喝止。


    于谦强忍了下来,没有再继续。


    “铛啷啷……!”


    金瓜砸在金砖上,发出一连串清脆响声,众人不由后退半步,眉头狂跳。


    孙氏也给吓着了。


    她破天荒的没有呵斥于谦。


    并非孙氏大度,而是直到这一刻,她才忽的醒悟,她根本控制不住于谦。


    南迁……这个念头刚升起,她就给掐灭了。


    在这座皇宫里,她是太后,是大明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人,可出了这座宫就难说了。


    于谦、张辅、杨洪都掌着实权,万一半路来个政变,那可真就鸡飞蛋打了。


    最起码在这座皇宫,她依然是地位崇高的皇太后。


    孙氏就这点好,很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完利弊后,她义正词严


    “大明的疆土是列祖列宗一寸寸打下来的,岂可拱手让于他人?


    谁再敢妄议南迁之事,以通敌叛国之罪论处!”


    接着,看向郕王,“郕王,随本宫来。”


    顿了顿,叹道“英国公,于卿家一起吧。”


    群臣见状,不由暗叹大局已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