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品尝民间疾苦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先生,这可是朕的人生大事。”朱祁镇认真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可不能推辞。”


    李青好笑点头“成吧,迎亲在哪天?”


    “据钦天监卜算,五月十九,大吉,宜嫁娶!”


    “嗯青答应。


    他唏嘘不已,时间过得真快啊,连小胖的孙子都要结婚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朱祁镇开心极了,他即将就要有媳妇儿,成为大人了。


    “李先生,你家有酒吗?”朱祁镇问,他想喝一杯。


    李青点头“怎么,想喝?”


    “嗯,今儿很开心。”


    青起身,“我去整俩菜,预祝皇上成人。”


    朱祁镇笑呵呵地说,“多炒俩菜。”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蹬鼻子上脸是不?


    ~


    凉拌皮蛋、蒜苔炒猪脸儿,说整两道就整两道,不多,也不少。


    不过这两道菜,涵盖了凉、热、荤、素;称得上包罗万象了。


    朱祁镇嗅了嗅鼻子,赞道“闻着就香,先生手艺不错啊。”


    “那是,吃着更香。”李青哼哼道,“等着,我去拿酒。”


    两道菜,一壶酒。


    菜不多,但分量很足,酒也是大坛子装的那种。


    李青倒了两碗,笑问道“喝过酒没?”


    “还没。”朱祁镇讪讪地摇头,旋即又嗅了嗅鼻子,“这酒还怪香嘞,是先生珍藏的佳酿?”


    “那倒不是,这酒烂大街,是目前大明最便宜的酒,平民百姓都喝得起。”李青笑道。


    朱祁镇端起酒碗,又嗅了嗅,欣然道“看来百姓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连这种美酒,都能时常喝。”


    李青失笑道“别光闻,尝尝。”


    “哎祁镇头一次喝酒,跟平常喝汤似的,仰脖喝了一大口。


    然后……


    他的小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接着剧烈咳嗽,咳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酒……”


    一旁侍候着的小太监脸色大变,“快来人呐,这酒有毒……”


    “闭嘴!”


    李青、朱祁镇同时开口。


    “皇上,您没事儿吧?”小太监紧张的问。


    “无…咳咳,无事。”朱祁镇红着脸摇头,见外面的锦衣卫‘蹭蹭’窜进来,挥了挥手,“都退下,朕无事。”


    锦衣百户看了看皇上,又看了看小黄门儿,再看了看桌子上的酒,隐隐有所明悟,最终一拱手,“臣告退。”


    朱祁镇长舒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气息,问“这是什么酒啊?”


    “地瓜烧。”李青笑问,“怎么样,是不是很烈?”


    “是够烈的。”朱祁镇咂了咂嘴,连忙夹了块儿皮蛋缓解口中辛辣、苦涩。


    自当初小胖吃过后,皮蛋就成了宫廷常供,很受皇帝、后妃青睐。


    朱祁镇也很喜欢吃这个,尤其眼下是夏季,皮蛋解腻又爽口,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朱祁镇鼓着腮帮子问“地瓜烧?是用宣德薯酿制的?”


    “不错,味道怎么样?”李青也喝了一大口,接着,龇牙咧嘴。


    “味道不怎么样。”朱祁镇抱怨道,“闻着还挺香,喝着咋这么难喝呢?”


    “有的喝就不错了。”李青说,“就这,百姓们都趋之若鹜。”


    朱祁镇轻叹道“看来百姓的生活,比朕想象的差远了啊!”


    “那是自然,”李青放下酒碗,“其实大明的百姓,真正摆脱饥饿也没多久,皇上锦衣玉食,自然想象不到民间疾苦。”


    朱祁镇默然片刻,道“以后有时间了,得常出去走走,像先帝那样,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李青笑着点头,问“还喝不?”


    “再来一碗吧。”朱祁镇说。


    李青又给他倒了一碗,“喝不惯就别勉强,多吃些菜。”


    祁镇夹了块猪脸儿,嚼了两下,赞道“先生这手艺,不比御膳房差。”


    “那是。”李青自得一笑,自酌自饮。


    朱祁镇也时不时地抿上一口酒,但因口感太差,都是小口小口的喝。


    饶是如此,两碗酒下肚,他也有些飘飘然。


    “古人常言千杯不醉,看来也只是吹牛罢了。”朱祁镇为自己的酒量挽尊。


    李青却道“以前的酒和现在的酒不一样,酿酒工艺直到近二百年来,才得到突飞猛进,在此之前,酒的浓度低的可怜。”


    这些日子,李青恶补历史,连带着酒文化也长进不少。


    “宋朝以前都是浊酒,用的酒曲极少,发酵时间也很短,口感偏甜,酒的含量极低,所以那时候的人,个个是海量。”


    “原来如此。”朱祁镇恍然,他端起酒抿了一口,龇牙咧嘴道,“先生,朕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


    朱祁镇扬了扬酒碗,“朕准备在大婚的时候,就用这地瓜烧。”


    “……也不是不行。”李青一脸古怪怎么小皇帝突然节约起来了?


    可这也省不了几个钱儿啊!


    朱祁镇却说“那些个官儿个个养尊处优,这酒他们肯定没喝过,他们身居高位,也得尝尝这民间疾苦。”


    李青一怔,旋即赞道“皇上大善。”


    一想到到时候群臣那张苦瓜脸,他就忍不住大乐。


    朱祁镇显然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也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笑声放大……


    送走朱祁镇后,李青收拾了下碗筷儿,重新躺回躺椅,想着以后的打算。


    保举制已经废除,军队也有向小皇帝靠拢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小皇帝的帝王威势将会逐步体现出来。


    下一步,就是‘钱’了。


    钱这个东西,不仅个人需要,国家也需要。


    事实上,它的重要性,绝对是第一序列。


    有了钱,才能训练出精兵良将,才能推行国策,才能赈灾……大明这座庞大机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也无时无刻不在烧钱。


    若是没了钱,那这座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酒铺饭馆经营不善会破产,朝廷也是一样。


    常言道皇帝不差饿兵。


    换言之,皇帝差不动饿兵。


    没钱,你是皇帝又能如何?跟着你都吃不饱饭,谁还听你的啊。


    “还是得进行海洋贸易。”李青自语道,“现在的海上贸易,几乎都垄断在富绅、官绅手里,长此以往下去,朝廷会越来越穷。”


    现在国库富足,那是宣德朝的积累,并非正统之功。


    虽说现在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但这也提高了人力成本,以前用粮食能解决的事,现在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而宝钞又不能无休止的印,不然朝廷信用迟早破产。


    其实,现在的宝钞已经贬值好多了。


    洪武朝一两银子一贯钞,现在一两银子差不多能换十贯钞,足足贬值了十倍。


    不过,这对大明的经济影响并不大。


    因为大明整体上还处在上升期,尤其是开海通商后,交易极其频繁,大量的宝钞带动了交易的便捷性。


    且虽然宝钞和白银之间的汇率贬值了十倍,但宝钞的购买力并没有贬值这么多。


    可即使如此,大明宝钞的信用也大不如前了,一些有远见的富绅、财主,都开始囤白银。


    但就目前而言,宝钞还是最主流的流通货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皇帝可以随意印钞诱惑,未来宝钞购买力持续下降是必然。


    在这种大势面前,李青根本无法阻止。


    “还是得多囤些白银,以作备用。”李青沉吟道,“日本好像是产银大国,这个市场得掌握在朝廷手里。”


    李青伸了个懒腰,自语道“还是等小皇帝大婚后吧,这个节骨眼儿,就不扫大家的兴了。”


    路长且阻,急不得,得一步一步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