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于谦归来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永青侯府。


    二人相对而坐,酒菜上齐,开始吃喝。


    过了会儿,朱瞻基举杯就唇,和着酒水咽下皮蛋,好奇道“青伯,你是怎么让皇爷爷同意开海禁的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青放下筷子,“黄金呢?”


    “明儿就给你送来。”朱瞻基没好气道,“你真是个财迷。”


    “这话说的,谁不爱财?”


    “可你都这岁数了,要那么多钱干嘛,你花得完吗?”朱瞻基揶揄,“青伯,你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


    “什么?”


    “人死了,钱没花掉。”


    “不不不,”李青摇头,“人活着,钱没了才更痛苦。”


    “就你现在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朱瞻基嗤笑。


    李青感慨道“话不能这么说,人这一生长着呢,多留点儿钱,没啥坏处。”


    朱瞻基无语,知道想再学两招,不花钱是不行了。


    “黄金我回头就让人给你送来,你先教我功夫吧!”


    “一手交钱,一手授艺。”李青原则性很强。


    朱瞻基彻底没了脾气,拿起筷子继续吃喝,好似要把一百两黄金吃回来不可。


    过了会儿,朱瞻基忍不住好奇,问道“可以说说皇爷爷为总对你言听计从吗?”


    “因为我说的有道理,有可行性。”李青笑道,“这做人做事,也是有讲究的,打个比方我今日要先教你功夫,明日你还会送来黄金吗?”


    就你还谈做人……朱瞻基腹诽一句,问道,“具体呢?”


    “猜猜看?”


    朱瞻基沉思一阵儿,迟疑道,“莫不是……画饼?”


    他没少吃爷爷画的饼,久而久之,也对这个有了些了解当。


    李青点头,正色道“可别小看这个,这一点你得跟你爷爷好好学学,不会画饼的君主,不是好皇帝!”


    “有这么……邪门儿吗?”


    “当然有。”李青心说这可是老朱家的传统手艺,可不能断了传承,建文就是吃了不会画饼的亏。


    “你认为太祖怎么夺得的江山?”李青问。


    朱瞻基傻眼“不是吧?你不会以为太祖是靠着画饼得的天下吧?”


    “太祖英明神武这是毋庸置疑的。”李青首先肯定了老朱的能力,接着又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初太祖一穷二白,即便后来得到了发展,也仍是三股势力中最弱的一个,远无法和陈友谅、张士诚比;


    但徐达、汤和、常遇春等老将却一直忠心追随,靠的什么?”


    “靠……画饼?”朱瞻基讷讷道。


    “嗯,除了人格魅力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画饼了。”李青笑道,“这一招经久不衰,即便过上数百年,也一样管用。”


    接下来,李青开始输出画饼经验、技巧……


    说到画饼,李青不弱于老朱、老四多少。


    一顿输出下来,朱瞻基都有些怀疑人生。


    不禁沉思难道我大明的江山,是画饼画来哒?


    ……


    一顿酒喝完,朱瞻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外如是!


    他感觉,他未来一定能做个好皇帝,因为他摸对路了。


    ~


    江南的案子还没查出个眉目,朱棣的大饼先一步甩了出来。


    效果显而易见,原本激荡的朝堂很快平静下来,弹劾朱棣的奏疏也少了许多。


    朱瞻基见状,愈发感到‘画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青没有再关注朝局,甚至连江南查案也没上心,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儿,一张大饼便可将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日常和三女温存,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关外局势上面。


    九月初,关外来报鞑靼集结近五万大军,全力攻打瓦剌,瓦剌事先做了防备,提前将大营转移,损失不大。


    十月上旬,鞑靼再次攻打瓦剌,这次瓦剌措手不及,折损严重,妇孺、牛羊牲畜……被抢走数万。


    十一月初,茶马贸易开启,明军出售了茶叶、丝绸、瓷器……等物;换来了牦牛、骆驼、战马、人参、貂皮……等物。


    利益之高,不弱海上贸易多少。


    腊月,脱欢亲自朝贡,抱着朱棣大腿哭诉,鞑靼如何灭绝人性,如何惨绝人寰……鼻涕眼泪一大把。


    瓦剌过得惨,朱棣自然知道,但……这关他什么事儿。


    只要瓦剌没被灭就成,半死不拉活也没什么,一样能拖鞑靼后腿。


    坐看草原势力内耗,才是朱棣的真正目的。


    眼下的瓦剌,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朱棣并没有出兵的打算。


    不过,既然收了瓦剌这个小弟,面子上还是要说得过去,于是朱棣给了脱欢很丰厚的赏赐。


    并对瓦剌的遭遇,表示同情。


    同时保证,瓦剌真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大明一定会出手。


    一顿大饼之后,脱欢心满意足地走了,走之前郑重保证和鞑靼不死不休!


    朱瞻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青伯,诚不我欺!


    ……


    转眼,又该过年了。


    除夕这天,于谦从福.建赶了回来,来侯府拜访。


    二人寒暄几句,来到客堂就坐。


    红彤彤的炭盆燃的很旺,火锅沸腾,肉片翻涌,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温暖如春。


    “这一次收获如何?”李青提起温好的酒壶,给于谦斟酒。


    于谦扶杯,待李青斟完酒,手才拿开,语气复杂道“收获颇丰啊!”


    “是吗?”李青笑问,“贼寇的事查明白啦?”


    “明白了。”于谦神色凝重,“果如尚书大人所言。”


    “呵呵。”李青并不意外,“查到了谁头上?”


    于谦摇头“直接牵涉在内的官员一个没有。”


    火锅沸腾,袅袅白烟升起,模糊了于谦的面容,但那深深皱着的眉,却十分清晰。


    李青拿起碗筷,“趁热吃,边吃边谈。”


    “还是先说公务吧!”于谦原则性很强。


    “哎?今天过年,官员都休沐了,不必拘礼。”李青夹起一片刷羊肉,吹了吹,送入口中,神情满足,“大雪天儿吃火锅才是绝配,快尝尝,味道很不错呢。”


    于谦略作迟疑,拿起筷子夹了片肉。


    “味道如何?”


    “很好。”于谦又夹了一片,他连住处都没回,一回京,就来了侯府,饭还没吃呢。


    稍微吃了点儿,肚子没那么饿了,于谦开口“有间接参与的官员。”


    李青抿了口温酒,“可有朝堂上的?”


    “有,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于谦道。


    李青放下酒杯,“据我所知,杨荣是福.建的,而金幼孜是江.西的,你去福.建查案,怎么查到了金幼孜头上?”


    “因为瓷器。”


    “瓷器,江.西……难怪。”李青恍然当初朱棣要平乱,也是这两人先跳了出来,现在看,果然是事出有因。


    “吃吃吃,边吃边说。”李青热情招待。


    于谦诧异地看向李青,“李尚书,你就一点不意外?”


    “有什么好意外的啊?”李青好笑道,“你真以为官员都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好了,别客气,今日休沐,你就只当是来做客,该吃吃,该喝喝,该说说。”


    于谦哭笑不得,但他确实饿了,当下不再客气,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过了会儿,于谦放下筷子,提起酒壶给李青倒了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就着酒水咽下口中食物,这才道


    “其实也没直接证据,证明二人参与走私,但运送走私货物的人,都和二人多少有些关系。”


    李青笑道“他们都是建文旧臣,在永乐朝仍能受到重用,自然不是一般人,二人是太子的铁杆党,原则性的错误不会犯。”


    说到这个,李青不禁想起朱棣进南京城的那天。


    可以说,除了齐方黄外,就没一个硬骨头。


    文人风骨?


    有!


    但,权力场中的文人……


    呵呵。


    李青都怀疑,要不是齐方黄被朱棣定在清君侧名单上,三人多半也会投降朱棣。


    当然,也不能说文臣都穷凶极恶,事实上,很多人办事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大多都是精致利己者。


    “展开说说。”李青拿起筷子,继续吃喝。


    于谦点头“福.建走私,都是以瓷器,丝绸为主,七成销往日本,三成销往朝.鲜。”


    “其中,建安县走私最猖獗,也就是内阁杨荣的老家。”于谦难掩怒气,“官匪沆瀣一气,建安知县去东村,盗匪就去西村,建安知县去南村,盗匪就去北村,他们甚至都不花钱,直接抢,抢完再转卖出海。”


    “民报官呢?”李青停下了筷子,“建安知县也不管?”


    “管!”于谦冷笑,“但,官匪始终不相遇,他倒是‘尽职尽责’但凡有村子被抢,倾巢而出,带着衙役全方位保护,把其他地方留给盗匪肆虐;


    据当地百姓所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许久,事情越闹越大,建安知县弹压不住盗匪了,这才捅上来。”


    “杨荣和这个知县有无关系?”李青问。


    “据查,没有。”


    李青又问“贼寇假扮倭寇可属实?”


    “的确有。”于谦点头,“真倭寇也有。”


    “真倭寇!”李青眼睛眯了眯,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那位知县呢?”


    “东厂以渎职的罪名抓了他,正在押赴京师的路上。”于谦道,“估计再过几日就能进京。”


    顿了顿,于谦试探道“李尚书,关于江南走私的盗匪,皇上的态度是……?”


    李青笑眯眯的吐出一个字“杀!”


    “皇上圣明啊!”于谦吐出一口抑郁之气,满脸振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