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章 你这皇帝也不行啊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群臣一见这架势,就知道有大事要宣布,文官更是心都提了起来。


    这几年,每次有大动作,吃亏的总是他们,实在经不起再革新了。


    上千人齐齐看向龙椅。


    只听朱棣淡淡道“新都已经建成大半,再过两年朕欲迁都顺天,以顺天为京师,御敌于国门之外,诸卿以为如何?”


    不待群臣答话,朱棣又道,“朕一向从善如流,众卿只需把想法写在纸上,投入箱中便可。”


    他保证道,“朕虚怀若谷,绝不秋后算账,只需写赞同亦或反对即可,不用署名。”


    最后,朱棣强调,“一定要遵从本心。”


    群臣闻听此言,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不过个个面色严峻。


    自建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会有一天迁都,但真搬到台面上,他们心里仍是难以接受。


    “从第一排开始,一个一个来,写好投入箱中。”朱棣说罢,还让小太监退后,表示自己不会‘偷看’,放心写就是。


    见状,群臣放松许多,按照皇上的要求,一一上前投票。


    ……


    日上三竿,上千人总算投完了票,朱棣起身道,“诸位爱卿若有奏本,留折待阅,散朝!”


    群臣行礼,待皇上走后,各自散去。


    李青没有出宫,而是去了乾清宫。


    给徐妙云诊治了一番,又针对病情,重新开了副药,这才出了乾清宫。


    对于投票结果,李青也迫切想知道,所以直接去了御书房。


    ~


    “李青你投了什么票?”朱棣脸色不太好看。


    “赞同啊!”


    “是这张吗?”朱棣拿出一张纸给他看。


    李青确认了一下笔迹,点头道“皇上,有多少人赞同,多少人反对?”


    朱棣脸上肌肉直突突,骂道“一群狗日的,除了你,没一个人赞同。”


    “啊?这……”李青也不禁傻眼,他知道绝大数官员都不会赞同,但也没想到,所有人都反对,这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没想到连靖难功臣,也不愿回北平……李青意识到问题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结果已经出来了,你有什么办法?”


    李青沉思片刻,“分化百官。”


    “比如?”


    “从最容易击破的群体开始。”李青道,“靖难功臣大多来自顺天,重回故土,他们的抵触心理并不算大,只要皇上以德服人,他们还是很好说话的。”


    他建议道,“先收拢一部分人,而后在慢慢分化。”


    “嗯……”朱棣沉吟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朕倒是有一个不错的法子。”


    “什么?”


    “改票。”朱棣道,“把所有反对改成赞同。”


    “欸?”李青傻眼,好一会儿才苦笑道,“皇上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谁说的?”朱棣眼一瞪,“到时候朕亲自宣布投票结果,谁敢打朕的脸,说他投的反对票?”


    李青哑口无言,不得不说,朱棣这流氓对策,相当有用。


    不过,终究是强硬手段,说到底还是硬迁。


    “还是努力一把为好,到时候真行不通,再用这招。”李青道,“从开海贸易,到摊丁入亩,再到迁都,这些国策无一不损害群臣利益;


    皇上,这些人可不是善男信女,真逼急了他们,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李青补充道“别忘了,通运河百姓作乱,建新都材料运输受阻,织造局失火,瓷窑塌方……为避免内耗,只能心平气和地迁都。”


    顿了顿,“关于迁都,文官的排斥心理,远大于武将,待搞定靖难功臣,稳住了军队,就可以着手摆平他们了。”


    朱棣得位后,虽然没动勋贵,却也削了他们的兵权,现在管军队的人,都是靖难功臣。


    至于开国功臣,基本都被架空了。


    李青认真道“皇上,军队不能乱。”


    听到这话,一向执拗的朱棣也不禁神色凝重起来,叹了口气,轻轻点头,“武将这边儿我来管,文臣那边就让高炽处理吧!”


    你这皇帝也不行啊,只能管一半儿……李青小小吐槽了一句,拱手道“皇上英明!”


    ……


    虽然事情比想象的严重,但问题能提前暴露出来总归是好的,反正还有好几年呢,时间充裕,李青并不是很担心。


    再者,历史上,老四也成功迁都了。


    他该做的都做了,办法也出了,还能如何?


    接下来的时间,李青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疗徐妙云工作中。


    随着徐妙云的身体日益变差,针灸已成常态,每天李青都要为其针灸,甚至连医治马皇后那一招都用了出来。


    ——以琴入药。


    饶是如此,也只能延缓徐妙云病情恶化。


    ……


    一个月后,女诸生的身体更差了,已经无法做到单独行走。


    朱棣命人打造了一个四木轮车,每逢太阳出来,便推着她在宫里漫步,晒晒太阳,说说温情话。


    帝后感情深厚,狗粮洒满了皇宫每一个角落。


    御花园,两口子有说有笑。


    李青远远跟着,摘下一朵长寿花,百无聊赖地一瓣瓣揪着,嘴里咕哝着“一个月,两个月,一个月……”


    很快,花瓣就被蹂躏得只剩一瓣,恍若未觉的李青顺手揪下,“一个月。”


    再想揪时,发现已经没了,李青砸吧砸吧嘴,于是又摘了一朵,继续嘟囔“两个月,一个月……”


    “你嘟囔啥呢?”


    正投入的李青吓了一跳,抬头见是好圣孙,敷衍地作了一揖,“见过皇太孙。”


    毕竟是在皇宫,应有的礼数得有。


    “免礼。”朱瞻基挥退随行太监,小声道,“青伯,出事儿了。”


    李青心中一惊,不动声色道“啥事儿?”


    “二叔他快回来了。”小瞻基忌惮道。


    “这个我知道。”李青微微点头,“不止你二叔,你三叔估计也快到京师了。”


    “这下怎么办?”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你急什么?他们来是因为皇后娘娘病情加重,又不是来争太子的,你至于吗?”


    “太子都不急,瞧把你急的。”


    对于李青的揶揄,朱瞻基一点也不觉得害臊,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我是太孙,是太子的嫡长子,我当然替我爹急。”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大宝的渴望。


    “我爹他不是不急,他是心大。”朱瞻基苦恼道,“真的是…摊上这么个爹,也是够累人的,啥都不放在心上,我都替他发愁。”


    啥事不往心里搁,才是最高境界,上一任太子若是有这心理,也不至于英年早逝了……李青没搭理这孙子。


    好圣孙天资聪颖,机智神勇,但终究道行还浅,不像他爹,智慧又通透。


    还得学,还得练!


    “青伯,你一肚子坏水……啊不,你机智过人,可得想想办法,别再让二叔搅了局才好。”朱瞻基讨好道,“为了小胖!”


    “小胖也是你叫的?”李青不悦道,“那是你爹。”


    “我错了。”朱瞻基讪讪道,“我听我爹说,他这个外号给是你给起的呢,不过…为啥不是大胖呢?”


    “……因为那时你爹还小。”李青满脸黑线,抬手又摘了朵花,一瓣瓣揪着,不想搭理这孙子。


    朱瞻基也不嫌烦人,依旧说个不停,“以我对二叔的了解,他多半心有不甘,少不得会趁着机会……”


    “你二叔不是这样的人。”李青突然表情严肃。


    “他可太是了。”朱瞻基道,“你别看二叔憨憨的,其实……”


    “啪——!”


    朱瞻基忽觉肩膀一沉,侧脸一看,是只大手在肩膀上搭着,不由怒火中烧。


    在皇宫,爷老大,爹老二,他老三,谁敢如此放肆。


    豁然回头,只见一张憨憨的脸凑了上来,嘿嘿道“大侄子说的好啊!”


    说着,大手起落,一下下在其肩膀拍着,拍得小瞻基重心都不稳了。


    朱瞻基脸上的怒气未消退,却又浮现了惊诧和尴尬,表情十分滑稽,“二,二…二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