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章 分赃不均

作者:青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钱,没钱什么事儿都做不成,可以说,三宝的回归给所有人一针强心剂。


    朱棣嘴角一勾,露出一抹邪笑,六部大佬见这架势,心都提了起来。


    当今皇帝的花钱能力,他们再清楚不过,就是个存不住钱的主,可不能再让他霍霍了。


    户部尚书夏原吉率先发言“皇上,据臣所知,山.东、河.南,两省数地遭遇旱灾,为百姓计,臣恳请皇上留作一部分钱粮,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


    朱棣顿了一下,问道“大约需要多少?”


    “至少二百万两。”夏原吉知道有钱了,故意多要了些。


    “允了。”朱棣点头答应,扣去二百万两,也不怎么影响他的大局。


    而且,三宝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还需户部运作、消化。


    其余几部大佬见此,紧随其后。


    吏部尚书蹇义,起身拱手道,“皇上,近一年来,大明官员的俸禄都是一半米、一半钞,甚至钞过于米,家里殷实的官员还好,但条件一般的官员实在是……艰难度日。”


    他说的是实话,各地官员的意见都很大,之前国库紧张,他也没办法,现在有钱了,他自然不想再承受压力。


    官员不敢骂皇上,但暗地里没少骂他这个吏部尚书,蹇义硬着头皮道,“还望皇上恢复旧制,以实物发放俸禄。”


    其实洪武朝时期,也有部分俸禄是宝钞发放,不过占比不大,且那时宝钞购买力坚挺,官员丝毫不受影响,但随着朱棣超发宝钞,官员们就受不了了。


    朱棣脸上一热,恨恨的瞪了蹇义一眼,“大概需要多少。”


    “二百五十万两。”


    你咋不去抢……朱棣脸都黑了,强忍着拍桌子的冲动,“你倒是说说,怎么就用的了这么多?”


    “皇上,大明文、武、官、吏……林林总总加起来近四万人,改换实物发放后,月俸大约需要额外支出近二十万两。”


    怕皇上不信,蹇义举例道,“七品官的月俸七石,现在是六成钞,四成米,若全部改换实物后,一个七品官一个月,就要额外支出四石米;


    现在宝钞白银不对等,四石米只需白银二两,越往上补发的越多,当然,越往下补发的越少,再加上一众公侯……真就是这个数。”


    这还不算上各地藩王,当然,这些皇室宗亲啥事儿不干,蹇义也不想算上他们。


    朱棣的脸色阴沉,却又无法发作。


    他明白自己的一系列的政策,已经严重侵犯了大多数官员利益,若是有了钱还抠搜官员俸禄,甚至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届时,得罪的可不只是文官,连武将也得罪了。


    朱棣吁了口气,“就算一个月需多出二十万两,又何需二百五十万?”


    蹇义拱手道“皇上,国库一直入不敷出,如今虽改制革新,然,并非能立竿见影,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缓过来。”


    看着众官员期待的眼神,朱棣脸色难看地点点头“允了。”


    这时,工部尚书起身道“皇上,浙西洪水虽得到治理,却仍有隐患,眼下汛期到来,老旧河堤岌岌可危,只能勉强支撑,还望皇上拨些钱,重修河堤,防患于未然。”


    “需要多少钱?”朱棣咬牙道。


    工部尚书见皇上脸上写满了不高兴,也不敢漫天要价,斟酌道“国库不富裕,暂时修两处要塞便可,一百五十万两就成。”


    这时代,基础建设最是烧钱,他要的确实不算多。


    可朱棣依旧难过,短短片刻,就去了六百万,他能不心疼吗?


    他要做的事儿,可是一件还没干呢。


    但若因没修河堤,造成浙西大发洪水,那损失的就不止这点儿了,“允了。”


    “皇上英明!”工部尚书喜形于色。


    “皇上!”礼部尚书起身,拱手道“臣也希望……”


    “想好了再说。”朱棣语气冰冷,已经有些玩不起了。


    礼部尚书心中一凛,讪讪道“皇上明鉴,如今四海来朝,为体现我天朝……”


    “说人话!”


    “臣恳请皇上,修缮一下宴飨司、主客司、仪制司、精膳司……对了,还有国子监,也需要修缮一下。”


    工部尚书一见来活了,立即拱手道“臣附议!”


    李青见这些人,一个赛一个的要钱,连忙道,“皇上,接待使臣的使馆,无需大力建设,即便要建,也应当建在新都。”


    “嗯,李爱卿言之有理。”朱棣总算听到一句知心话,脸色稍稍缓和了些,瞥了眼礼部尚书,“修缮一下主客司、国子监便可。”


    礼部尚书无奈点头,暗暗后悔下手晚了,“皇上,这些需要……”


    “别说话,朕说个数。”朱棣伸出三根手指,“三千两。”


    礼部尚书“……”


    人家都是上百万,到我这儿上万都没有,这不是欺负人嘛……礼部尚书憋屈得不行,“皇上,三千两……能干啥呀?


    修缮个寺庙都不够啊!”


    “那朕再给你加点儿。”朱棣伸出一根手指,“一万两。”


    “皇上……”


    “坐下!”


    “……臣遵旨。”


    李青见刑部尚书也想趟趟浑水,忙道“皇上,臣有本奏!”


    “咋?你也要钱?”朱棣双目喷火。


    “不是。”李青提醒道,“虽然这次收获颇丰,但之前的稀罕物,如今已经不那么稀罕了,也就是说,这些海外宝物到头来,可能还不如上次赚的钱多,除去这六百万两,估计也没剩下太多;


    再算上织造局、瓷窑……开销,估计也就堪堪够用,时不宜再开支了。”


    闻言,朱棣脸色更加难看,破罐破摔道“花吧,都花了吧,一个子儿也别留!”


    不患寡,而患不均!


    眼下就是这情况,没钱的时候,朱棣想做的事儿做不成,现在有钱了,他想做的事儿还是做不成,那钱不是白来了嘛?


    朱棣这个气呀!


    “啪——!”筷子往桌子上一拍,他冷着脸起身,“太子主持宴会,朕饱了。”


    他是给气饱了,别说加大力度建都了,连造宝船的钱都没了,能不气嘛。


    说罢,朱棣也不理会群臣,牵着媳妇儿就往回走。


    群臣起身恭送,六部大佬心情忐忑。


    刑部尚书脸色最是难看,心说我还没提拨款的事儿呢,皇上你别走啊!


    但皇帝明显玩不起了,他可不敢触霉头,只能自认倒霉。


    ……


    小胖待父皇离开奉天殿广场,抬手夹起王八盖子,吃着裙边“吃,都吃,吃好喝好……!”


    群臣这才落座,吃喝起来。


    三宝小声道“殿下,皇上他……”


    “没事儿。”小胖油乎乎的手举起酒杯,“三宝,你这次缓解了大明财政,我敬你一杯。”


    “不敢,三宝敬太子。”


    三宝饮尽杯中酒,又斟了一杯,“敬永青侯。”


    李青含笑举杯,与他共饮。


    随着帝后离席,群臣心里少了分约束,逐渐放开。


    武将划拳,文官吟诗,气氛热络。


    该说不说,读书人浪起来,武将根本不是个儿。


    什么,动动动、痛痛痛……令人血脉喷张。


    不像武将,只会说日*。


    这时代,风流属于风雅之事,并非上不了台面。


    李青听的颇为得趣儿。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青建议道“太子,想想办法,还是省出点儿钱来,交给皇上为好;


    他要是不痛快了,你也痛快不了,大家谁也别想痛快。”


    小胖苦笑点头“回头我算算,挤出来一些钱给他。”


    李青叹道“这一大摊子事儿,都需要你从中斡旋,真是难为你了。”


    “嗨~我就习惯了。”小胖满不在乎,“父皇能答应批出这么多钱,我已轻松不少,挤出一些钱,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说着,继续吃喝,招呼道“都别客气,吃吃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