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8. 菊花火锅

作者:岑清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全本免费阅读


    起因是李寿上山伐木头的时候救了个女人。


    这女人是住一条巷子里的寡妇林氏,三十多岁,风韵犹存。


    当日梦见死去的相公了,才上山给他烧纸,迷了路,又被猎户设下的捕兽夹给夹住了脚,呼救时被李寿听见了。


    李寿给人救了出来,临时敷了点草药,因伤口较深所以是背着林寡妇下山的。


    这一路上就被不少人给看见了,完了阿雁还不知道呢,出去买菜回来路上被人“告状”,听得满头雾水,回家后,那林寡妇又一瘸一拐地提着两条新鲜鲤鱼上门来了。


    说是道谢,还特地打扮了一番,红裙子、粉衫子,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还戴了花,脸上擦了粉,整个人娇美得很。


    胡娘子嘴坏得很:“阿雁站在一边,简直惨烈。”


    她后面又和阿雁起了几次冲突,早就想搬走了,只是碍于当初交了一整年的赁金,还难抽身,勉强忍着。


    这么憋屈,可不得找点口舌之乐么?


    乔琬笑道:“这林娘子难道也与阿雁有过?”


    胡娘子听得嗤笑:“阿雁和谁没过?”


    这林寡妇可不是个什么老实人,曾经,陆虎便是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


    当然,乔琬认为这只是陆虎的一面之词,多半还是他自个儿脑子不太好使,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陈生可不就是这么个例子?


    这八卦越来越精彩了,乔琬剥好一个螃蟹,往阿余面前推了推,兴致盎然地拿起下一个继续剥——类似听八卦时嗑瓜子的行为。


    胡娘子把想说的话咽了咽,惊异道:“这是剥好的螃蟹?这、这再拼起来,骗我说是一整只都信!”


    乔琬得意一笑。


    胡娘子叹完,阿余两人便紧催着她继续往下说。


    “还能怎么的?”胡娘子鞋底子也不纳了,专心看乔琬剥蟹,精彩的部分说完,嘴上也敷衍起来,


    “阿雁什么德行,你们也知道。没影的事儿也能被她说得三分真似的,像是亲眼所见。她疑神疑鬼,认定了李郎君和林娘子勾勾搭搭,又嚷叫林娘子勾引她丈夫,甚么沉塘都说出来了,气得林娘子不顾脚伤与她打起来,李郎君从中拦不住,脸上添了数十道血痕啧啧...”


    阿年来得晚,没见过阿雁,听了之后张大嘴巴说不出话。


    “自家的郎君什么样的德行,她难道不清楚?还是这位李郎君平日喜爱拈花惹草...”


    “那倒不是,李郎君是难得的老实本分,她二人性子简直天差地别。”胡娘子评判。


    说得好听是老实本分,难听点儿是没主见、软弱,倒也...还算合适。


    “行了,说了这么久的闲话,我还得回去准备饮子呢,就不打扰你了。”胡娘子临走,艳羡地看了眼她这铺子,“真好,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有间铺子。”


    “会有的。”乔琬笑着送她。


    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胡娘子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自然是笑着应了。


    八月底九月初,天气骤冷,畏寒怕冷的柳廷杰已经偷偷在襕衫里穿上了夹袄。


    这时候火锅真就成了他的救赎,守着热气腾腾的锅子,不仅口舌生津,身上也暖了。


    这时节除了螃蟹,倒还有一物正应景。


    菊花此花,或许是因有位文化造诣极高的祖师爷偏爱,传下来的诗里、文中处处可见菊花身影,名声大噪。


    远江湖者,深觉与“花之隐逸者”气节相投,居庙堂者,又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国子监里亦是随处可见。


    浓郁者,有黑中带红的墨菊、艳丽的紫菊、金背大红与紫龙卧雪相互依偎。


    素雅者,瑶台玉凤温润清淡,仙灵芝如万千发丝倾泻。


    乔琬想赶波潮流,以花入食。


    菊花入馔最早可追溯至屈子《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子高洁,时人感怀,亦有模仿者。


    时《全芳备祖》中也写道:“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便是菊花。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已形成风俗。


    平民家里最流行的是用盐炒,简单方便,讲究的还会加枸杞叶进去一起炒。


    宫里头则会做时令花饼,菊花饼择□□去蒂捣汁,白糖和匀,印饼,压饼的模具小小一个,还印有精致的菊蕊图样,细如发丝,根根分明,寻常人家吃不起。


    抑或采枝头嫩甘菊与叶子,细细切丝,同精米熬粥,辅之以珍贵补药,谓之菊苗粥的。


    乔琬这是火锅店,要做的自然是菊花火锅了。


    这倒不是她自创的黑暗料理,相传是陶渊明首创。


    到了慈禧那儿,老佛爷是菊花不折不扣的狂热粉丝,也将菊花的吃法改进得淋漓尽致,极尽奢靡尽。


    传闻,慈禧吃的菊花锅中的菊花品种叫做“雪球”,色洁白,花瓣短而密实,珍贵异常。


    深秋时,宫女们将花瓣拆下来浸泡温水,再沥去水分。


    御膳房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骨汤,盛在银质小釜里头端上来,配的涮菜是鱼片、鸡片等一应气味小而鲜美的食材,味碟也仅仅只是醋和清酱,不让喧宾夺主。


    一桌子满满当当的菜色,其中洗净的菊花花瓣被装在精致的银盘中,放在最显眼、老佛爷伸手可触的地方。


    吃的时候,先下入鱼片鸡片,几分钟后,放入菊花瓣,待清香渗透汤里食材,食材也尽熟了。


    菊之气味清香,食之绵软爽口,于人体亦是大有裨益,可补气除燥,解渴明目。


    乔琬有样学样,只是名贵的雪球不可得,只能祸害最普通的□□。


    应景的东西总是最好卖,更何况在国子监读书的,谁还没受到点君子、气节的熏陶呢?


    时赏菊、爱菊、食菊之风盛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这批文人了。


    吃花的多是文人墨客,喜欢哪种花,便要吃了人家,仿佛这样自己就和那些俗人区分开来了,也具有了花的美好品行。


    乔琬心里调侃,数银子的时候毫不含糊。


    门口的那块木牌已成了广告牌,每次上新尽写些吸引人的词句。


    现下就写满了“无酒有金菊,食之且忆秋”、“闲听竹枝曲,常食菊花锅”等等化用前人诗句的俏皮话。


    有俏皮人故意问她:“小娘子,这菊花锅有了,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