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官匪勾结,治民之策

作者:寒梅惊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鹤龄?


    朱厚照凝眸,脸色微微一变。


    妇人知道,眼前的男人应该是个官老爷,那又如何?


    什么官也不可能治张鹤龄的罪。


    因为张鹤龄是当今皇帝的亲舅舅,张太后的亲弟弟!


    看眼前的官老爷一言不发,应是吓坏了。


    孩子,无论娘亲死活,你都要活下去。


    女童见母亲要走,挣脱朱厚照的手跑了过去,抓着母亲的胳膊撕心裂肺地哭喊着。


    妇人见呵斥没用,竟狠心咬住女童的手,一双凹陷的眼眶里,滚落豆大的泪珠,直至女童忍不住松开手,才头也不回地向胡同深处爬去……


    朱厚照抬起手,摁在了女童枯黄又乱糟糟的头发上。


    女童瘦小的身躯微微颤抖,却没有避开。


    兴许,她见多了这些场景。


    兴许,她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活下去。


    朱厚照回过神,对曾绍贤使了个眼色。


    曾绍贤了然,安排人跟上那名妇人。


    拉着女童的手,朱厚照心事重重地走至宣武门附近,举目望去,到处可见插草之人。


    不只有孩子,还有妇人,甚至还有男人。


    卖身只为活命,只为有一口饭吃。


    朱厚照的手微微颤抖,大明的穷困潦倒已经超出了认知,衣不蔽体的他们,毫无尊严得俨若牲口,哪怕是卖掉至亲这种残忍举动,还得陪着脸哀求……


    “让开,让开!”


    身后传来了催促与马蹄声。


    朱厚照站在街道旁,盯着不远处奔跑而来的三辆马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看向宣武门附近,两三个粗犷的汉子盯着马车,一脸狰狞,双手藏在暗处。


    “爷,情况有些不对。”


    曾绍贤敏锐察觉到了什么。


    朱厚照嘴角微动,俯身对身边的女童说:“闭上眼,站到我身后。”


    女童顺从。


    一根竹竿骤然飞出,斜着插入拉着车马匹的前面双腿之间,马骤然迈不开腿,收不住力,头直接摔在了地上,发出痛苦的嘶鸣。


    “动手!”


    一个粗汉发出号令,街道上冒出十余人,挥舞着木棍、长矛、耙锹、钢刀等冲向马车。


    马车夫见状连忙逃命。


    十余人不费吹灰之力便抢走了两个马车,还有时间将第一个马车里的箱子搬到后面马车里放下,然后就准备朝宣武门而去。


    马刚动,便被拦停。


    “光天化日之下抢掠财物,大摇大摆而去,合适吗?”


    朱厚照站在街上,冷冷地看着眼前的盗贼。


    马车上,跳下一个略腮胡的中年人,一张嘴,脸颊上的疤痕如同蚯蚓一般蠕动:“呵,还是个有胆量的书生,少见得很呐,只是我板刀在手,你待如何?滚开,要不然宰了你!”


    朱厚照暼了一眼来人手中的钢刀,对上中年人满含杀机的眼神,沉声道:“杀我,你还没这个本事吧?”


    “找死!”


    钢刀扬起。


    嘭!


    中年人倒飞出去,重重落在马头前,看着落地的钢刀,睁着发红的眼睛,强忍着胸口翻涌,咬牙喊道:“给我——”


    “杀”字还没说出口,便戛然而止。


    一批钢刀围了上来。


    “抓了!”


    朱厚照下令。


    曾绍贤刚想动手,便听到身后一声怒吼:“我看谁敢抓人!”


    朱厚照转过身,只见为首一名将官手提一壶酒,摇摇晃晃走来,肚腩隆起,大脸肥硕,身后还跟着十余名军士。


    “你是何人?”


    “呵,这里还有不认识咱的?告诉他!”


    “这位是中城兵马司的于广于副指挥使!”


    朱厚照恍然。


    怪不得京城这地盗贼敢白日闹事,横行无阻,来去无踪。


    明白了。


    盗贼有保护伞,上面有人罩着,这才有恃无恐。


    官匪勾结!


    朱厚照走向于广,手中折扇倒转过来,停在于广两步开外,冷冷地说:“他们是盗贼!”


    “盗贼?”


    于广嗤笑,拍着肚腩:“你说他们是盗贼便是盗贼了?咱看你更像是盗贼,说,这身上玉佩从何处盗来的?哦,王家啊,来人,抓——”


    嘭!


    朱厚照看着于广张大嘴哈着气,身体不断向下弓,一脸痛苦,收回的脚再次抬起。


    咔嚓。


    似乎什么东西碎了。


    于广倒在地上,疼痛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身后的军士想动手,便看到一柄柄绣春刀出现在周围,一个个再不敢动弹。


    “全都抓起来,送到刑部!”


    朱厚照说完,便转身走向女童,然后在曾绍贤等人的护卫下返回皇宫。


    宣武门内的动静不小,却没引起多少人注意,毕竟相对于四牌楼下的凌迟,实在算不得什么事。


    女童被宦官带走了。


    文华殿。


    朱厚照召见了内阁大臣李东阳、杨廷和,吏部尚书梁储与兵部尚书王廷相,沉声道:“今日微服外行,朕见盗贼白昼抢财,又见中城兵马司官员与盗贼勾结,你们告诉朕,这就是天子之地、大明京师!”


    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低头不语。


    朱厚照发了一通火,看向王廷相:“王尚书,京师乃天下之本,若京师乱了,大明江山如何安稳!朕给你一个月,彻查五城兵马司与九门守备,但有不法事者,着锦衣卫抓去!至于京师内盗贼,一律拿下,暂关刑部!”


    相对李东阳等人,王廷相很是年轻,尚不到四十,虽因得罪刘瑾屡遭贬谪,却是一个真正有才干之人。


    王廷相走出领旨。


    李东阳见朱厚照脸色稍微好看一些,言道:“陛下,老臣以为盗贼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一律抓拿未必能治本。”


    “哦,依你看如何治本?”


    朱厚照眉头微动。


    李东阳肃然道:“臣以为,京师盗贼抢掠多并非其本意,实为生活所迫。流民增多,又无手段谋生,只能铤而走险干了盗贼勾当。欲要治本,当纾困流民,引流民归田。如此一来,流民化为农民,稼穑长于田,盗贼之害自解。”


    杨廷和走出,附和道:“首辅所言极是。”


    朱厚照略一沉思,询问道:“可有人查过京师流民数量?”


    李东阳微微摇头:“虽未详查,估看京师内外流民怕不低于六万。”


    “如此多?”


    朱厚照暗暗心惊,这六万人随时可能转化为六万起义军,万一他们冲击北京城……


    后果不堪设想。


    朱厚照沉思良久,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背负双手,沉声道:“听闻寿宁侯侵占了不少百姓田地,以致百姓无家可归,可有此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