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章 出征

作者:998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蔺自知议和无果,下午带着人离开了。


    其实宋玉竹还挺欣赏这个人的。


    此人祖上大有来头,其曾祖父是重华帝时期的名相徐渊,家学渊博,是正经的书香门第。若是能留下为己用是再好不过了。


    可惜刘蔺家中还有妻儿老小,只能等以后攻下上京后,再招揽此人。


    许定坤见盛朝使者的马车离开后,从营帐里悄悄出来。他败降的事没传到上京,为了保护女儿和女婿,刘蔺来时他一直躲在其他的帐中没敢露面。


    人走后才来到宋玉竹的营帐里讨论起来。


    “议和失败,估计那边很快会派出军队迎战。”


    赵骁:“尽管放马过来,正好试试您教给我的行军布阵法。”


    徐冰留在徐州坐镇。有许定坤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做军师,自然是攻无不克,这几个月教了赵骁不少有用的行军打仗的技巧。


    北上这一路,遇上盛军打了几场小仗,总觉得不过瘾,就等着会一会那个怀化大将军叶清。


    许定坤道:“叶清此人不可小觑,他十六岁跟随其父叶长夙从军,曾经先后大败金人十多次,将金国打的往西北迁移都城上千里。”


    差不多迁到后世外蒙和俄罗斯交界的地区。


    叶长夙去世后,叶清便被朝中老臣排挤的去了边关守国门,这一守就是十五年,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


    “这些年叶清一直没回过上京,所以我也不确定他现在什么情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人非常难对付。”


    宋玉竹道:“不知这叶将军手下有多少兵马?”


    “北关军,十多万总是有的,这些年朝廷频繁削减军费,叶清也没银子招兵,最多也就十五万。”


    赵骁道:“咱们也有十万兵马,应该差不多。”


    许定坤自嘲道:“北关苦寒之地,经常跟外族摩擦,士兵身经百战,可不是我麾下那些软蛋可比的。”


    宋玉竹神色有些忧虑,这一仗恐怕难打。


    他拿出自己画的地图道:“咱们只有十万兵马,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后招的平民,他们几乎没什么作战经验,正面硬碰硬,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借助地形优势,能不能巧取胜?”


    许定坤撵着胡子,仔细看这张地图,见上面标注的数字有些不解道:“王爷,这三十二,一百五十九是什么意思?”


    “这是地图的距离,这一段路有三十二里地,前面是一百五十九里。”


    许定坤惊讶道:“您,您是怎么知道的?!”难不成他还派人去丈量过这段路?


    不可能,就算丈量路旁边的山脉,河流难不成也是丈量出来了的?这承天王究竟有什么神仙本事……他莫非真是金龙下凡!


    宋玉竹没办法跟他解释,况且这事也解释不清,只能含糊道:“我从一本游记书中看见的,将军只管拿去用,定不会有差错。”


    许定坤不再追问,不过看他的眼神都变了。拿起地图道:“容在下仔细查看,研究一套克敌的阵法。”


    三月十七日,叶清带着八万兵马从北关回到上京。


    其实驻守在北关的士兵远不止这些,不过他不敢把兵全带走。金国这几年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若是不加以防备很容易让他们反扑。


    叶清一回来,朝中的大臣们顿时腰杆又硬了起来。


    这是谁?这可是战无不胜的怀化大将军,那群宵小之辈岂能是他的对手?


    为了迎接叶清,朝中大臣还给他办了一场盛大的接风仪式,凑了十多万两银子,张灯结彩,红绸铺了十里地,鞭炮更是噼啪整整放了两日,比过年都热闹。


    叶清骑在马上,看着城中奢


    靡欢快的景象,既觉得荒唐又有些愤怒,难以想象出反贼已经快打到家门口了,他们居然还乐不思蜀。


    而且浪费这么多银子,够给他的士兵们一人添一件厚袄子了!天晓得之前他上书求朝廷拨军费时有多费劲,就连他自己身上穿的军服都打了补丁,战士们可想而知。


    被召进宫中后,叶清跪在大殿上请安。


    七岁的杨瑞被他周身的气势吓得话都说不出来,抬头看着旁边的伴伴。


    太监小声在他耳边说:“大将军请起。”


    “大,大大将军请起。”稚嫩的童声在空旷的大殿上回响,叶清扶着膝盖从地上站了起来。


    太监继续在他耳边一字一句的说:“大将军辛苦。”


    杨瑞小声说:“我不想说了……”


    “皇上,太后刚刚嘱咐你什么了?”


    “母后说我听话晚上才能吃蜜糕。”


    “哎,您快说吧。”


    “大将军你……你……哇!!!”杨瑞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太监抬头一看,见叶清双目赤红,脸色黑的像锅底一般,就连他也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七岁的盛文帝被吓尿了裤子,钻进旁边太监的怀里不肯露面。


    想想也正常,七岁放在现代不过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见到一身杀气的军人,怎么可能不害怕。


    但别的孩子可以这样,他不行,他是大盛的皇帝啊!


    任谁看见这种场面,都会心灰意冷。


    想当年,重华帝登基时才不多十岁,外忧内患,金人都快打到上京了,他尤能安坐在宫中,稳住军心。


    如今再看到这样的新帝,叶清心中五味杂阵,要不是足够的信念支撑,他恨不得马上上交军符解甲归田。


    藏在后面的太后闻声赶紧跑了过来,抱住儿子不住的安抚。


    “将军莫要生气,皇上年幼第一次见到将军有些害怕,下次不会了。”


    叶清面色凝重的道:“皇上、太后放心,臣……定会诛杀叛军,平定天下……”


    齐氏点了点头,护着儿子回了后宫。


    晚上的接风宴,小皇帝干脆称病不来了,由太后的亲兄弟,也就皇帝的舅舅永平侯——齐凡代为主持。


    这人之前只是个纨绔子弟,如今当了国舅爷也没什么出息,接风宴搞的像下九流的青楼妓坊似的。


    一群衣不蔽体的舞女,围在官员身边扭动腰肢,更有甚者直接坐在了大腿上拿嘴喂酒,画面简直不堪入目!


    叶清气的双手发抖,差点捏碎手里的酒杯,忍了半刻钟后终于忍不下去,猛地推开身边妖娆的舞女,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宫宴。


    这还是他记忆中的上京吗?是他父子俩拿命来守护的大盛朝吗?


    齐凡吓了一跳,连忙派人去询问究竟,是不是自己照顾的不周?


    那人追上叶清还没开口就被叶清一脚踹飞出去,没了半条命。


    第二日叶清便整军出发,直接奔向前线。他不敢在皇城待下去,他怕自己的信念会被那群人毁的一干二净。


    承天军这边大军也开拔,数万名士兵加上辎重马车横渡黄河。


    河面上的冰有一尺多厚,上面还有一层积雪,马车压上去也能禁得住。


    过了黄河就到了冀州境地,从这到上京只有五百里地,行军快的话最多五天就能打到皇帝的老巢。


    夜晚大军在沭阳县安营扎寨,当地的百姓快吓死了,纷纷收拾了行囊往附近的山上跑


    结果跑到半路发现大军居然没进城,而是在县外安营扎寨。


    有胆子大的人回到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发现大军已经默默离开了。


    百姓们啧啧称奇,自古以来官家打仗,受苦受难的都是他们,不少军队更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何为粮草先行?


    先锋军队抢夺百姓的粮食,边打边抢,就像杨元庆那般,自然是不费一分银子。


    打仗其实就是打后续储备,打银子和粮食。


    承天军有东州盐场养着,财大气粗粮草不用担心,铠甲也都配备齐全,就连兵器都是最好的,谁还惦记老百姓那三瓜俩枣。


    军帐里,热腾腾的水刚烧开,马震威泡了一壶茶端上去,


    方桌围坐了一圈人,为首的宋玉竹单独坐在一处,赵骁和许定坤坐在他的下手两侧。后面便是三位副将,加上辎重守安丰。


    “从夹门沟到如意坡有一条坡路,是天然的冲杀之地,若是我们能在此设伏,战马冲下,必定会占领上风。”许定坤拨着沙盘,模拟出当地的地形。


    副将杜冲道:“可是咱们离这个位置还有很远一段距离,探子来报上京的大军已经开拔了。”


    许定坤:“所以,咱们必须快他们一步。”


    赵骁:“去通知所有将士,明日急行军。”正常行军每日能走四十里地,急行差不多能行八十里,赶在日落前差不多能到这里。


    马震威:“是!”


    柴戎似乎有话要讲,抬起手,又放了下了。


    宋玉竹问:“柴副将有话说?”


    柴戎挠挠头道:“属下……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今日叫你们来就是为了商讨的,但说无妨。”


    “许老将军说,这里设埋伏,可路上的雪太大了,军队行过会留下脚印,一旦有敌方士兵探路,很容易发现。”


    许定坤捏着胡子道:“这是个问题。”


    行军打仗,两军都有探子,如果发现路面异常,盛军自然会提起警惕,对面若是不强攻,他们埋伏也没用。


    赵骁道:“不如我先带一部分人马正面交锋试一试,若是打不过就撤军,他们追上来,其他人就在这里设伏。”


    许定坤道:“此法可行,不过你要冒些风险了。”


    两军交战,战事随时变幻莫测,就怕到时候想撤,也撤不回来。


    杜冲道:“让我去吧,将军留下设伏。”


    许定坤摇头:“叶清此人心思缜密,主将不来,他不会追上来的。”


    看来必须得赵骁亲自领兵前去引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