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朱棣懵逼了:刚刚还说梅殷惨,怎么现在自己就步了梅殷后尘?

作者:翻个小白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把今天手头的政务处理完毕之后,朱元璋想起了被自己弄去养猪的梅殷。


    想起梅殷做出来的混账事儿,朱元璋的心里还是觉得憋闷。


    朱元璋询问梅殷在乡下的喂猪生活,这当然不是说朱元璋担心他过得不好。


    而是朱元璋想要看到,那个混账过得有多凄惨。


    让他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找死!


    来撩拨自己的虎须!


    其实根本不必要多问,朱元璋就能确定,梅殷肯定过的一点儿都不好。


    朱元璋以前就是穷苦出身,在乡间生活多年。


    明白寻常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那当真是处处艰难。


    而梅殷那蠢货,又是个没有吃过苦的人。


    自幼养尊处优,对于乡村的各种生活都不熟悉。


    此时被自己丢到乡村去生活,必然会吃尽苦头。


    更何况,自己不仅让他到乡村生活,还让他养猪。


    只要想一想梅殷弄了一身猪屎味儿,鞋上粘的都是猪屎的狼狈样子,朱元璋就觉得分外的开怀。


    依照梅殷那蠢货的德性,来到乡村之后,事事需要自己动手,只怕连火都生不起来,饭都不会做。


    只能吃些冷饭!


    朱元璋知道,在乡村里面生活,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乡村里的人情世故。


    这是真的让人头疼。


    习惯并能掌握这些的人,可以如鱼得水。


    可是不习惯的人,却会活得步步艰难。


    双水村的那些原住民,要么在乱世里死了,要么是逃走了,不剩下几户。


    大多都是后来,从各处迁移过去的,没有那样的排外。


    但这些人,去双水村最晚的,也都在那里生活了三五年,早就已经在双水村站稳了脚步。


    和他们相比,梅殷就是一个妥妥的后来者!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梅殷要想要在双水村那里站稳脚步,可谓是千难万难。


    若是自己这样,打小就熟悉乡村生活,还有一些本事的人,来到双水村,凭借自己的本领,能在一個月内就融入双水村,并在双水村站住脚跟。


    梅殷他行吗?


    在这上面,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自己比!


    这梅殷就是一个,根本没有在乡村生活过的人。


    不知道乡村相处的规则。


    一向又养尊处优。


    就他那样的,来到乡村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两年,也很难融入进去!


    出身富贵的梅殷,来到那里之后,就跟羊群里跑了头驴没什么区别。


    是那样的扎眼!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很有自信。


    “回禀上位,关于梅殷那里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不过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他在双水村的生活,肯定不会太美妙。


    按照安排事务的人所说,给梅殷安排的双水村,基本已经是住满了。


    梅殷到那里之后,只分了一间破破烂烂,连门窗都没有的茅草屋。


    没有院墙,家徒四壁。


    田地也只有五亩,还不是上等的好田。


    其中有超过一半,都是荒地。


    除了这些他还要养猪……”


    听到这消息,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就那家伙的本事,到了乡村之后,一应东西都给他准备齐全,他都会活得无比的艰难。


    更不要说现在的条件,还是如此之艰苦了。


    不用多想,这梅殷妥妥的会被艰苦的生活,给教育的服服帖帖。


    别说喂猪了,只怕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日子过得一团糟!


    那分给他的猪跟着他,可真的是受了大苦!


    好!


    好的很!


    只要一想起这样的情形,朱元璋心中就爽快的不行。


    怀着美妙的心情,朱元璋很快便离开了武英殿。


    时间已经很晚了,朱元璋还是没有立刻睡觉,而是前去找自己后宫的妃嫔,好好的分享了一下心中的喜悦。


    朱元璋精力旺盛的吓人,从开始休息到起床,一天只睡两个时辰。


    最为关键的是,各种事情还没有被他落下来。


    收拾元朝留下的烂摊子,处理各种政务,还不耽搁他造娃娃。


    儿子闺女,一个接着一个的往下生。


    这份精力,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怀着自己方才极有可能播种成功,又将拥有一个儿子的美好心情。


    朱元璋很快便鼾声如雷,进入到了深度的睡眠。


    多生儿子好!


    多生儿子才能开枝散叶,才能让老朱家人丁兴旺,!


    这是朱元璋,很是得意又很看重的事情。


    ……


    “老大,咱准备让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几个人,回凤阳老家去历练一番,你觉得咋样?”


    第二天,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太子朱标出声询问。


    朱标一听朱元璋的话,马上就明白了自己父皇是什么意思。


    看来梅殷在元宵晚宴上的大闹,还是起到了效果。


    自己父皇虽然嘴硬,说什么韩国公李善长是他的老兄弟,绝对信得过,他绝不会听信梅殷这个奸佞之人的一家之言。


    可实际上,心里面还是被梅殷种下了一根刺。


    只不过自己父皇嘴硬好面子,不愿意承认。


    不过虽然不承认,该做的事情还是会做。


    这种行事风格,果然很父皇。


    “父皇的决断自然是非常好的,儿臣也觉得,梅殷敢在那种场合里,说出那样的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老二他们几个都是王爷,大张旗鼓的过去,韩国公他们这些人,肯定会早早的把他们的眼睛都给蒙上。


    让老二老三他们看到,他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别的什么都得不到。


    父皇反不如悄悄派人下去探查比较好。”


    朱元璋点头道:“对,老大你这点考虑的很好。


    所以咱准备让他们几个隐姓埋名,扮作寻常的人去生活一段时间,调查这个事情。”


    朱标闻言顿时有些傻眼。


    自己父皇的意思,是要让老二几个人,扮作寻常百姓,去过一段寻常百姓的日子?


    “父皇,有些不太妥当啊!


    老二他们几个,可都是你那儿子!


    这要是有了什么差池,可怎么是好?”


    朱标有些着急。


    一方面是为弟弟们的安危着想,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的这些弟弟们吃不了苦。


    他们当中最大的秦王朱樉,不过刚刚二十岁。


    最小的朱橚,才不过十五。


    以往还都没有怎么经历过苦日子。


    现在却被父皇,一股脑的给送回凤阳老家。


    还是把他们当成普通的百姓,送回去过普通的日子,这不是要了这几个家伙的命吗?


    “父皇,要不……还是派别的人去调查吧?


    老二他们几个,对这事情不擅长。


    都是毛头小子,没经验,反倒不如别人做得好。”


    朱元璋摇头道:“咱此番让他们出去调查此事,只是其一。


    让他们多吃点苦,历练一下他们也是一个目的。


    他们的日子过得太好,不知人间疾苦,不知底层百姓生活怎么能成?


    他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咱等几年还要把他们放到外面去就蕃,镇守一方。


    这个时候不历练历练,今后到了地方,如何能担当大任?


    老大,你别一直为他们操心,护着他们。


    只护着永远长不成材!


    咱老朱家的种,就应该到外面多吃吃苦,多长长见识见识。


    别小看了你的这些弟弟,他们一个个也都长大了。


    可以做事情了。”


    朱标还是忧心忡忡的,想要说别的。


    朱元璋却先一步开口道:“咱肯定还会用一些别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暗中保护。


    说到底,那都是咱的儿子,咱能坑他们吗?”


    见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坚决,又听自己父皇说出了这样的话,朱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话,只得同意……


    ……


    朱元璋做事情雷厉风行,当天就宣布了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老五吴王朱橚,在梅殷大闹元宵晚会时,为梅殷说话,罚他们禁足半年,以儆效尤。


    然后,当天晚上时,就安排人悄咪咪的,将他们给运送出了应天城。


    一路变换路线,朝凤阳那边而去……


    ……


    朱棣哥几个,看看身上穿着的粗布衣衫,再看看身边的破包裹。


    一个个都是显得有些懵。


    不久之前他们还在感慨,梅殷过于凄惨,被父皇给弄成了一个喂猪的。


    这怎么转眼之间,自己这些王爷,也变成寻常百姓了???


    虽然父皇没有说,也让自己几人回凤阳老家喂猪。


    并给自己几个安排了任务。


    可是……这怎么看起来,这待遇也没比梅殷差多少啊!


    不久之前他们还在感慨梅殷凄惨,哪能想到,这转眼之间,自己等人就也变成了梅殷?


    纵然是朱棣这样的性子,一时间都多少有些傻眼……


    不管他们怎么想,朱元璋对自己的安排还是挺满意的。


    ……


    武英殿中点燃着蜡烛,驱散黑暗。


    朱元璋又一次肝到半夜,才把工作做完。


    “昨天那混账,都在双水村经历了什么?


    吃了不少苦头吧!”


    朱元璋放下朱笔,伸个懒腰,饶有兴致的询问。


    他准备再听一些梅殷在双水村经历的苦难,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


    结果这一次,他出开口询问之后,那负责禀告的人,却并没有立刻出声回禀。


    朱元璋转头望去。


    见此人神色犹豫。


    朱元璋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莫非是那混账玩意吃不了苦,寻了短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