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1章 预备役机制的建立

作者:田野上的期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抗战:县长?请叫我列强!》全本免费阅读


    农场模式,本身农场模式就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商人自己搞的农场模式,这种农场模式是搞一大片土地,以机械作业的方式,进行粮食生产。


    讲究的是商业效益。


    第二种就是军队搞的农场 模式,这种农场一般为保障军队自身的粮食供应所弄。


    本身不讲经济效益,讲的是粮食生产。


    第三种是政府搞的农场,政府搞的农场,主要是和荒地开垦,粮食储备,荒山开发等事情挂钩。


    主要就是开垦良田等事情。


    而这次孙甫他们提出的农场,其实反倒是类似于军用农场,只是这是政府自己搞的。


    东北有三千多万人口,三千多万人口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要开发东北,这点人口是不够用的。


    这一点从民国时期的东北开垦效果就能看出来。


    后来的北大荒,也就是三江平原,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来。


    辽阔的东北平原,目前的开发也很有限。


    奉天、长春周围的平原,大部分都开垦出来了,再往北,龙江一带开发的就极其有限了。


    龙江就是后来的齐齐哈尔,目前叫龙江,黑龙江的省会城市。


    而东北的主要人口就集中在奉天周围。


    换句话说,再往北一点,也可以说的上是地广人稀。


    .........


    韩斌沉吟半响后才看着孙甫说道:“农场模式我可以支持。不过平均地权这件事,你们好好想想。


    如果我们要把汉奸手中的土地收回发放给百姓,又要搞平均地权,那就有点欺负人了。”


    孙甫听后微微点头,但没说话。


    很显然,韩斌这样一说后,他也反应过来了。


    平均地权这种事,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狂欢。


    但从实际出发,这就有点不太对劲了。


    韩斌继续看着后面的文件。


    交通厅方面,周江提出了铁路大扩建的方案。


    东北的交通道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比国内的其他地方要好。


    主要还是张大帅打下的底子太好。


    东北境内的铁路四通八达,虽然没有到那种去那里都可以坐火车的地步,但东北境内的主干道铁路是都修好了的。


    后续就是完善铁路网就可以。


    在这一点上,周江就提出了铁路的扩建,也就是完善铁路网。


    在公路方面,交通厅提出了大公路计划。


    韩斌一个个慢慢看过去,几个部门搞出来的施政概要,算是比较全面,内容也多。


    而从这些内容上,韩斌也能看出他们是下了一番功夫去调查东北的具体情况。


    许久后,韩斌合上了文件。


    目光看着他们说道:“你们的这些施政概要,我基本上看了一个大概,一些重点要点,我也都看了。


    现在我来说几点。


    第一,你们在内容中多次提到了休养生息的观点,对于这观点,我赞同。


    曾经我看过一些资料数据,在十年前的统计中,东北百姓在全国上下属于最富的一批百姓。


    时至今日,小鬼子搜刮了东北几年后,他们却成为了最穷的百姓。


    所以休养生息很有必要。


    第二,教育。”


    韩斌说到这里看向教育厅长**生说道:“义务教育上的事。在这份文件概要当中,我看你提到过教育一体。


    兴建高校,培养尖端科技人才。”


    **生听后赶紧点头道:“是的!虽然小鬼子占了东北几年,搜刮了东北很多民脂民膏。


    在占据东北的这些年,也停了东北的教育。


    但本身东北的教育底子还在,目前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整个社会人才缺口较大,这一点即便是到现在依旧没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尖端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提前。


    只是这样做会需要更多的钱财支撑。”


    其实在教育这一类,底层教育,需要的是有人去做,需要的钱并不多。


    比如说小学、初中、高中等,这种中小教育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费钱。


    就算是一般的高校教育,资金耗费也有限。


    真正耗钱的是什么?


    许多优秀大学的实验计划,实验教学等,这些才是费钱的东西。


    比如说实验室,好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