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4. 第 24 章

作者:斜阳边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全本免费阅读


    三日之约,顾冲老大人虽觉儿戏,但也一言九鼎,早早便候在花厅,等着顾悄上门。


    若说先时,执塾对顾准“人未到、招呼先到”的做派尚有不满,对顾悄这等纨绔更是瞧不上眼,那经过这三日种种,他亦有所改观。


    最明显的,表现在态度上。


    顾悄一如那日,老老实实于檐下驻足,俯首立在门外,恭敬执弟子礼,心中做好了被老大人晾一番的准备。


    谁知小老头突然不高冷了。


    他挥挥枯瘦的小手,眨眼就令小厮打了帘子,将顾悄迎了进去。这次非但没有为难,甚至内间还特意替他备了纸墨、炭盆,并一个小童侍候在侧。


    顾悄多少有些受宠若惊。


    只是一扫室内,才发现秦老夫子,并内舍顾悯顾小夫子赫然都聚在厅里。


    这三堂会审的架势,令顾悄心中打鼓。


    “听闻前日文庙赴会,你在途中伤了手,若书写不便,延后几日也没什么妨碍。”约莫是沾了宋如松的光,顾冲望过来的目光颇为慈爱。


    见他眼眶微红,还主动关心。


    顾悄压下心中疑惑,忙道:“劳执塾费心,弟子可左手书,只是笔力尚浅,春蚓秋蛇,还望执塾莫要见怪。”


    顾冲捻须的手顿了顿,似有所叹,“这倒是无碍。不过,方才我与秦老夫子商议,三百千千若要全篇通默,须得几日功夫,这般校验实属多余。是以,我们准备变一变考法。”


    说着,他示意顾悯,递过来一张素纸签子。


    顾悄一瞅,便头如斗大。


    只见那上头密密麻麻,以劲险瘦硬的蝇头小楷,写满某某书、几页至几页。


    到千家诗,则更为粗暴,直接点诗目八,十八,廿三,百五十……诸如此类,满满抽了五十篇,却一首不带诗名。


    “这些考校内容,乃琣之临时所出,时间仓促,未及核对,出题或有舛误,须你自行甄别,时间嘛,我们也不予你为难,早课两个时辰应绰绰有余,准备下,你便开始吧。”


    说好的默写,变成了抽查,看似减负,实则难度飚了好几个层级。


    原本顾悄只需记诵内容,现在却还要熟知排版和目录。最可怕的是,那些几页几页,尽是夫子信手拈的,有没有都做不得准!


    这就好比语文抽背,临堂老师突然不按套路来,合上课本星星眼,“同学,咱们拆个盲盒好了,就背……嗯,第二百八十五页吧。”


    至于二百八十五页在哪里、有什么,老师耸肩,不好意思,既然是盲盒,那自然他也不知道!


    出着最刁钻的题,顾冲面上却笑眯眯鼓舞着后生,“听秦夫子说,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考法想来也难不倒你。这番刚好叫老朽开开眼,出尽奇才的十二房,天资究竟如何过人!”


    顾悄磨了磨后槽牙:……这小鞋都换成三寸金莲了,还能说不为难?


    不给换舍,大可直说!何必如此婉折……


    毕竟谁闲着没事,正经内容读完,还顺带钻研页码和排序!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蛋疼的。


    真正令顾悄无语凝噎的,是这时代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教材。


    大历兴文,书籍版本本就繁多,就算官刻本,也还另分南北监本、经厂本和府州本。


    到底亏在,他未在书院正经读过书,根本不知道顾小夫子出题用的是哪个刻本!


    这几页几页,刻本不同,内容亦不同,叫他何如下手!


    倒是顾悯看出顾悄为难,笑着放了回水,“你那房惯读悯山堂刻本,学里通行南监本,若以私刻本为蓝本,章句、页数对上也可。”


    顾悯乃顾冲独子,与顾冲生得有八分相似,同样身形清瘦,眸光矍铄。


    只是他最是温和,与端严持重的顾冲大为不同,眉目间总是带着和煦笑意,最是得学生喜欢。


    在休宁他亦是传奇。


    盛有才名,却甘为处士,甘心在顾氏族学执教,已二十余年。


    顾小夫子口中的南监本、悯山堂本,便是顾悄脑壳痛的“三百千千”不同刻本。


    旧时书籍,大体分为三个版本体系,官刻、私刻和坊刻。


    官刻本,是中央、地方各级官方机构刊印的书。


    自五代国子监统一刊刻以来,监本就成了官刻本中最有名的版本,也是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私刻本,是个人出资刊印的书。


    旧时不少书香世家,好读书、亦好藏书,得不少祖本、手抄本,便不吝斥巨资刻印以作私藏。


    最早的私刻本,同样出自五代。


    彼时,蜀相毋昭裔微末时,酷好书却无书,曾向人借《文选》《初学记》,其人面露难色,于是他发出宏愿,“他日少达,愿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学者。”


    后来他果然飞黄腾达,虽为乱世相,却铭记初心,倾其所能建学舍、立印舍、兴文教。


    他首刻的《文选》《初学记》,便是最早的私人刻书。


    而坊刻本,便是民间书坊所刻之书。


    书贾刻书,趋之以利,是以此本最多最滥,也最为良莠不齐。


    这些版本换算到现代,监本大约就是通行人教版,悯山堂刻本算贵族私藏版,而坊刻版,则堪比曾经盛极一时的盗版。


    江南刻书之风,自古尤甚。顾氏家学渊远,择善本精校以荫后辈,并不稀奇。


    是以,顾准教育子女,用的都是私刻本。而族学应试,用的自然是监本。


    虽然顾悯高抬贵手,版本不计,放了顾悄一马,但即便如此,顾悄对着案上白纸,面上还是一片难色。


    这个试考不考,是个问题。


    不考?


    执塾小鞋都赶得上三尺金莲了,这时退缩,过于窝囊。


    何况,昨日他才对朱庭樟放下狠话,如若这番自己打脸,那他在族学可就没法立足了。


    考?


    无疑锋芒毕露。早膳时,娘亲的那句“出头的椽子先烂”,言犹在耳。


    以他处境,高调行事,实在不是个明智选择。


    犹豫之间,他依稀听到花厅屏风后,有窸窣碎声,伴着一声轻嘲气音。


    那声音细且快,稍纵即逝,顾悄抬眼望去,只看到古朴大气的五福捧寿核桃木屏风,隔绝内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