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 017 初考

作者:远上天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第十七章


    初考在县城,由地区出卷子,通过的人才能参加由省里组织的统考。


    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届,考卷由各省出,等到了1978年,高考就是全国统一组织了。


    一大早天还没亮,公社安排的那辆车就在公社院子里等着了,小舅来送林叙和林培,给两人包里塞了舅妈做好的包子,包子还热腾腾的:“在车上吃,还有水,都拿好了。”


    准考证放在布包夹层的最深处,笔和复习资料两人也贴身带着,钱则缝在衣服口袋里,两人都得用力掏才掏得出来,旁人想偷走,除非直接把两人衣服扒掉。


    舅妈找人做的棉服终于做好了,为这场考试,两人还特意理了发,新棉服加上利落的短发,舅妈见了直夸帅:“匀称,精神,像老林年轻时候。”


    林家人长得都不难看,虽然称不上特别帅,却是如今人喜欢的正派长相,一看就不会干那些魑魅魍魉的事。


    不管是林正祥还是林文华,出去都是数得上号的正派人。


    据说郭萍年轻时候就是看中了林文华的长相,别人她都不谈,只愿意和林文华谈。


    ……


    林叙两人上车后,一眼就看到了靠着窗户坐的赵海平和钱鸿,才刚坐下,车就发动了。


    公社找来的这辆车又破又旧,估计是哪里淘汰的,座椅都破了皮,车子开起来轰隆隆的,汽油味熏得人难受。


    虽然天气挺冷,窗户还是打开了,车上不少人都趁着这个时间补觉,等会车子直接开到考场去。


    林叙默默看向窗外,天已经渐渐亮了,不过远处的田野依然是黑黝黝的一片,视野依然是模糊的。


    上辈子他去考场前格外紧张,根本没有心思看外面的景色,而此刻,林叙的心情格外平静,他甚至可以从车子开到大路的时间推算到县城的时间。


    “喝水吗?”林培把保温杯递给林叙,他已经睡了一觉,去县城的亢奋感渐渐超过了去考试的紧张感。


    林培对县城特别感兴趣,他们村上有个公社干部,老和林培他们说自己打算盘第二名去县城领奖,在招待所吃了一顿这辈子最好吃的饭。


    “真有那么好吃吗?”


    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林培只能一边啃鸡蛋饼,一边幻想着招待所的美食。


    汽车最终停在县一中门口,这是本县最好的高中,再过些年,放在整个宁安市,县一中考清北的人数都排得上号。


    不仅是他们公社,其他公社也有安排送考的,林叙四周看了看,考生里有和他差不多大的,也有明显比他们大得多、被孩子围绕着的考生。


    孩子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嫩白的小脸看上去格外紧张,他揪着自家爸妈的衣服不肯撒手,衣服虽然旧了,却很干净。


    林叙听到他在好奇地问:“爸,我长出白头发也能考大学吗?”


    更有几个考生看上去和农民无异,他们靠着墙,认真翻着书。


    没有人脸上挂着敷衍和满不在乎的神色,所有人的表情都很认真,甚至有人看着考场流起了泪。


    此刻的气氛,林叙很难形容。


    仿佛因为“大学”这两个字,考点也被笼罩上了一层光环。


    林叙只能握紧了放在衣兜里的手。


    他的第二次初考,终于要开始了。


    ……


    进考场之后,天依然是冷的,不过桌子排得比较密,林叙搓了搓手,又跺了跺脚,让自己身上稍微暖和一些。


    他怕穿太紧影响写字,特意少穿了一件衣服。


    初考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一天就考两门,语文和政治一张考卷,数理化一张考卷。


    第一张卷子发下来之后,林叙发现,题目比他想象中简单很多,准确地说,要比他们平时复习的难度低。


    赵海平和钱鸿这两科学得很扎实,他俩很用功,不会因为自己这两科学得好就放松要求,他俩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要求林叙和林培。


    第一道是注音题,还要标调,放在后世,这是小学语文才会考的题,现在出现在高考的初考卷上,足以证明这几年在教育上的缺失。


    第二题问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举例。


    林叙没有多思考,拿起题目就写了下去,他跟着赵海平把汉语拼音和修辞仔细复习了一通,这两道题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


    之后是一道分析诗词中心思想的题,林叙笔一直没停,初考出的题不难,都是课本上已有的题。


    林叙一直觉得语文不是自己的长项,可这几道题做下来,他发现,他的表达可能没有那么精确,但基本意思能达到。


    下一道题,林叙换了个姿势开始作答。


    这是一道文言文翻译题,大题下面有两道小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届斩……”(注1)


    林叙不急着写答案,而是在草稿纸上先写了一遍,梳理了一下句式。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当屯长,正碰上下大雨,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


    两篇文言文,一篇出自《史记》,一篇是王安石的《游褒山禅记》,赵海平给他们猜过题,王安石的文章和诗属于必背的那一类,最近这几年,光看报纸也知道,王安石在古代文学家里地位很高。


    虽然高考没考,初考猜对了题也挺让人振奋了。


    有个给力的小伙伴实在太重要了,林叙决定,等初考结束,只要能参加统考,他一定让赵海平给他再猜一次题。


    写完了文言文,作文题同样是二选一,林叙选了《在沸腾的日子里》这个标题。


    还有一道《谈青年时代》他没选,因为“谈”这个字一看就要写议论文,这不是林叙的长项。


    100分的考卷,作文占了足足60分,由不得林叙不重视,他不敢太随意,思考着这个文名能不能写成给某某的一封信的形式,他感觉不太合适,之后还是改成了记叙文的形式。


    想了几分钟,林叙还是没什么灵感,他盯着考场前面的黑板瞧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他上回整理的《苦战》的资料完全可以用在这篇作文上。


    时间也挺紧张,总不能一直埋头思索。


    林叙在语文上也下过功夫,对他来说,写一篇惊艳的作文有难度,但是写一篇四平八稳的作文却没有那么难。


    思路理顺之后,林叙一直埋头写,他没空去看其他人,考场试卷翻动的声音让他更加沉浸。


    一篇作文写完,林叙只检查了一遍,没有明显的错误,之后他就开始写政治题了。


    政治题不出林叙所料,大半靠背,这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选择题填空题,只有干巴巴的问答题。


    “基本方针”“发展战略”“发展道路”……这些都是他咬牙硬背的内容,政治考试和语文最大的区别是,语文是可以有疏漏的,政治不可以,少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