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在全县所有乡镇推行新政

作者:南宫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程勇目送着他们,离开了体育馆。


    程勇也长松一口气。


    这么多的县长,县委书记,都逮着他一个人询问,着实让人压力山大。


    “在下一个时代,谁能够率先重建信誉,谁的城市就能先发展起来。”


    王垚丽笑道。


    王垚丽越笑越开心。


    她看着自己的男朋友,好似看到了一条即将腾飞的真龙。


    “嗯嗯,程勇,好好干吧!”陈宜山重重的拍了拍程勇的肩膀:“咱们南丰县,属于十八线开外的小城市,可咱们未尝没有跟北上广深掰手腕的实力。”


    不知为何,陈宜山信心爆棚。


    他就是有这种赶超北上广深的决心。


    陈宜山开口道:“澳岛、港岛和帝都,它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在于政策,一个能光明正大的搞灰产,一个是内地资金流入海外的唯一渠道,一个是超级大项目的批发大本营。”


    “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深层次逻辑在于,海运的价格最为便宜,若是外贸的业务萎缩,这三个城市必然谢幕。”


    “咱们胡台镇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便是信誉!以政府的信誉为依托,以此强化商家的信誉,让消费者们敢来这里花钱!”


    “我们要让信阳的人,来咱们胡台镇购买毛尖,咱们要让云南的人,在咱们胡台镇购买普洱。”


    众人狐疑的望着陈宜山。


    让信阳人,来胡台镇买毛尖?这有可能做到吗?


    要知道,信阳可是毛尖的原产地啊!!!


    陈宜山微微一笑:“不管你们信不信,在信阳,也不一定能买到真正的毛尖。”


    众人不再这个问题上探究,目光投向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们身上。


    夕阳落下。


    天边的余晖,映照得天地,一片蕴红。


    “对了,杨县长,咱们胡台镇,现在有多少外地游客呢?”


    “大概五十万人吧,平均每人的花费是六百,每天多增的GDP约为五千万,对于整个南丰县的GDP贡献率约为12%。”


    杨树成对于胡台镇的经济运行,如数家珍。


    整个胡台镇的人口,还没有外地的游客多呢。


    外地人在胡台镇消费,让本地人钱多了之后,也并没有导致本地的物价上涨。


    原因无他,胡台镇现在是买全国卖全国,只要允许摆路边摊,只要让卖货的商家多了,物价就涨不起来。


    杨树成略有深意的,凝视着程勇。


    方才,外地县长和县委书记在的时候,风头都让一个镇长出了。


    他这个县长,几乎就成了摆式儿,没什么说话的余地。


    “程镇长,虽然你受到陈书记的青睐,可我希望你也不要忘记了,在咱们南丰县,我才是县长,你只是一个镇长。”


    若非十分气恼,杨树成也不会当面批评程勇。


    现在,居然要摆出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架子了。


    “杨县长……”程勇来到杨树成的面前,微微鞠躬道:“我的经济谋划,也是在您英明神武的眼光下,才得以成功施行的,若论功绩。您自然占大头,我只能喝点汤水。”


    “咳咳。”陈宜山故意咳嗽了一声。


    “外地过来视察的县委书记们,这都还没走多远呢,你们就内讧了?”


    “杨县长,你比程镇长的官大是吗?我和你相比,我不还是比你的官大?”


    “以后少拿这种姿态,来欺压程镇长了,我见了不开心。”


    既然陈宜山发话了。


    杨树成只能向程勇道歉,请求程勇的原谅。


    “每日经济报告出来了。”


    此时,王垚丽拿着一叠资料,兴冲冲地走了过来。


    在胡台镇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之时,陈宜山书记便做出了一日一报告的方案。


    要用最快的速度,来化解网络舆论,以及了解本地的经济运行情况。


    “嗯,你讲讲吧。”陈宜山开口道。


    “咱们今日查获的造假商家,一千零三十九起,目前,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先行垫付假一赔十的赔付款。”


    “由县检察院提起的诉讼案,其中涉及假冒伪劣商品的,为五千三百起,已落实到位两千余起,正在执行的两千余起,正在办理的一千余起。”


    “关店的商户为七百家,新开业的商户为九百家……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咱们的卖地收入有所回升了!”


    “还有,药品、珠宝、黄金、茶叶、保健品、理财产品,眼镜、牙医、这些暴利的行业,注册商户数目同比去年,暴增八倍以上!”


    陈宜山点了点头。


    凡是暴利的行业,往往会更加愿意投资。


    所有暴利的行业,都牵涉到了两个字:信誉。


    人们买假货买怕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交易真货的市场,自然是趋之若鹜。


    还未等陈宜山开口,程勇抢先一步发言道:


    “陈书记,我有几点建议。”


    “哦?”陈宜山好奇的看着程勇,心想,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陈宜山道:“我希望所有的商品,都能够把进货价和售价标出来,不论是黄金,还是茶叶,亦或者药品和眼镜、牙医等。”


    “还有,若是有资本家想要在咱们胡台镇售卖理财产品,我希望所有的基金,都不再收取固定的费率,而是将基金公司员工的收益和基金的收益相互绑定,这才叫政通人和。”


    “我们要让消费者们觉得,在咱们南丰县消费,不会上当受骗,尤其是那些缺乏信誉的暴利行业,更加应该严监管,谁敢踹了咱们南丰县的锅,咱们就踹了他们吃饭的碗。”


    陈宜山满意的点头,目光询问杨树成,“杨县长,你意下如何呢?”


    杨树成挤出一缕笑容,“既然咱们要为南丰县打造出一个真诚的标签,自然要处处为消费者考虑,程镇长的这些建议,很不错。”


    “大力度惩治这些暴利的行业,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最佳手段!”


    “我们要用制度,来吸引全国的消费者们!”


    “不过,我更希望的是,这种新政,不局限于胡台镇,而是要在所有乡镇推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