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1章 一段佳话

作者:墨雨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汝本明珠》全本免费阅读


    大殿外跪着众多朝臣,虽听不清景帝和东方珩交谈。可若现在横生出什么枝节,都会成为他们用来牵制景帝的把柄。


    景帝沉声呵斥:“东方珩你是不是以为你是华年所生,我便能宽恕你?”


    “若父皇对儿臣种种,皆是因为母后,”东方珩笑容冷了,“那想来母后在您心中,并没什么位置。”


    景帝一生唯挚爱华年,听东方珩这般结论,他想怒。可想到从华年去世,自己对这个太子所为。他也只能压着怒,沉声却展帝王霸气:“东方珩,你这是在逼朕!”


    “是陛下在逼儿臣!”他抬眸,和他对视。


    景帝突然意识到,计划好的,这一切都是东方珩计划好的!


    从自己打算让他和林家女娘去北地起,东方珩就在等着抓到自己的把柄了。景帝一直以为自己是螳螂身后的雀。不想东方珩竟是雀后展翅的鹰。


    他那般病弱的身子,却有如此坚毅而沉静的目光。他身上的从容和对万事了然的心态,让景帝都不由的生了怯。


    景帝知道,他以为的万无一失计划,只是东方珩可利用的契机。


    是他一直等待的契机。


    如今东方珩抓到这契机,所以敢在众朝臣眼皮子地下,来找自己。


    原来,他势在必得!


    景帝终于还是落了势,这是华年一手培养的孩子啊!


    景帝深吸一口气,终松了口,“叫户部尚书来,筹备粮食,送往北地解救百姓危机。”


    “儿臣谢父皇!”东方珩躬身作揖,然后又似想起来什么般,道:


    “二弟率十万军抵北沥六十万大军,势必艰难。如若父亲真的想传位于二弟,不若命百万王军追随。援了启国,自当稳固景国在各国中的地位,而那些外面跪请的文武,也自会化了不满,继续为父皇分忧。”


    说完,作揖告辞。


    转身未行两步,就听景帝声音从身后传来。


    “你不担心东方煜与你相争?”


    “他不争,也势必有人争。可不管来者是谁,他凭本事夺,我凭本事守。”东方珩似要转身,却终未转身,“哪怕要夺走的那个人是父皇,我也不会让。”


    说完,东方珩大步出了安泰大殿。


    景帝知晓,从今日起,他再也不是那个任自己随意处置的,太子珩了。


    当晚,景帝昭告朝臣,东方煜率以率十万大军支援启国,令边境王军,随后增援。


    满朝文武,皆赞帝王魄力。


    东方珩冷眼看着,与其说这些人是想援启,不若他们说他们不想战火烧进景国。朝臣跪请,皇帝下令,最后奔赴战场的,却是东方煜和王军。


    但好在东方煜从此师出有名,不会被困了手脚。


    第二天,粮队从通义出发,一路向北,再无阻挡顺利去了平新和新松两地。


    有了粮食,施粥之事便再无阻碍。


    林初好安顿好一切,随即返京。只要向景帝述了此次北行经历,她便再无牵挂,可返江南了。“若是快的话,也许能回家过年。”她笑道。


    马车一路往南驶向盛京,林初好觉着离家越发近了,也越发期待着。


    这个冬天,从通义向北的地界上,凡穷苦之人,都受了林家粥铺救济。很多本以为过不了这一冬的百姓,都熬过了严寒。他们都知晓江南有个林家,林家有个好女娘,名叫林初好。


    连年干旱、蝗虫、战火连绵的年月里,施粥的林初好,同行惩恶扬善的太子珩,成了百姓心中的希望。


    他们沿路的经历,在往后的很多年里,流传成了景国上下的一段佳话。


    ***


    回京的马车,从景国的北方边境,一路急行,终到了盛京。


    马车上,起夏拉着帘子,不停地往外瞧着,看看马车行到哪儿了。


    林初好顺着那拉开的帘子往外瞧,繁华的盛京城与北地的荒凉和满目疮痍,似另一个世界般。这里飞檐楼宇鳞次栉比,市井之中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这雄壮辉煌的盛京城,好似生了一个巨大的罩子,稳稳的将这里百姓罩了起来。好像边境的战事,连年的灾荒,永远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