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3.第 72 章

作者:良史唱逗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国]重开两次后匡扶汉室了!》全本免费阅读


    因果线疯狂地震动起来,如同红色的海浪不断翻滚。


    司马徽虔诚的伸出左掌,割破了自己的手心,那些血滴没有落到地面上,而是飞了起来,在半空中打转。


    胡玄跟他动作同步。


    “无上的注视啊,请驻足于此。我愿以气运生命为交换...”司马徽的声音听起来苍老了几分,与胡玄的重叠为一处。


    这是一串艰涩难懂的古语,胡玄短时间来不及学会,只是强行记住了这些音节。在他们的诵念下,胡玄脊背发毛,有了一种被未知的存在注视的毛骨悚然感。


    下一刻,因果线凝结成了两个巨大的手掌,分别向胡玄与司马徽抓去。


    胡玄身前浮现起一层金光与一层白光,她目光冷静地看着。她知道,来之前司马徽告诉过她,那是她此生的功德与受到的敬仰,可以为她抵御伤害,使她不至于魂飞魄散。


    从巨大的光芒中挣扎出来的红色手掌明显缩水了一大圈。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一道属于司马徽的功德之光又一次拦在了自己面前,把那只手掌再次溶解、阻拦,最后落到她胸膛上时,只是很轻的一股力。


    司马徽则重重地飞了出去,吐出一口血。


    ——进来之前,司马徽可只字不提,自己会帮胡玄抗伤害啊!


    “先生!”


    胡玄惊呼,想冲过去,但双脚却被紧紧禁锢在原地。


    很快,诸葛亮身上细密的丝线都被解开,然而司马徽身前吐的血也越来越多,胡玄心急如焚,看着他的脸色迅速灰败下去。


    祭坛的场景慢慢地褪色,在一阵天旋地转之后,胡玄重新站到了现实之中。


    在她身边三寸,司马徽站立之处,亮起了点点星光。一开始只是萤草之光,很快越来越亮,如同夺目的光柱,刺向天际。


    胡玄听见下面有人惊呼,她眼眶微红,唤道:“先生…”


    司马徽微微一笑,后退一步张开双手,然后无数闪光的粒子从他身体中剥离,席卷着飞上天际。


    刺眼的光亮让胡玄不得不闭上了眼,再睁眼时,司马徽已经不见踪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就好像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


    “殿下!”有人上台,单膝跪地,举起一封信,“水镜先生让我们把这个转交给您。”


    胡玄接过,用指甲挑开信封,抽出其中古朴的信纸。


    是司马徽的亲笔。


    “……请原谅我的自作主张,用我的功德削弱了此事对您的影响。如果计算没错的话,您在此处还能再生活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归于您的来处。”


    “……请不要为我担心,我窥探天机,如今也将踏上独属于我的征途。如果顺利的话,依然可以再世为人。”


    “……最后,请允许我称呼您为孩子。这么多年你辛苦了,孩子。司马徽绝笔。”


    胡玄慢慢合上了信纸。


    “你…还好吗?”刘慧的声音回来了。


    曾经她与胡玄气运相连,如今那种联结的感觉已经被打破,她也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胡玄沉默一阵,忽然道:“我想去看看这片大好河山。”


    “当然可以!”刘慧立刻响应,“给他们留个口信,我们现在就走!”


    胡玄命自己带出来的随从们拿着刘慧写的信先行返回洛阳,自己则与刘慧慢慢地逛回去。她不急着赶路,刘慧也不提,只是一同信步走在热闹的街市上。


    第一天,胡玄与刘慧在回程的路上钓了鱼。


    当然,钓鱼的人是胡玄,而烤鱼的则是刘慧。胡玄阔别这个美味已久,一口下去连话都来不及说,又紧接着啃了一口。


    刘慧就在她脑子里笑眯眯道:“别急别急,没人跟你想。”


    第二天,胡玄买了一位老农妇做的竹节笛子。


    老农妇与她一见如故,邀请她去家中做客,胡玄答应了下来。她与老农妇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去肉菜市场上转了一圈,到了点便扛着一袋子面粉,一袋子猪肉,还有手上拎着的芹菜和一些香料。


    “娃娃这是做什么,还带东西来了。”老农妇很是意外,板起了脸“婆婆我可不是要你这样——”


    “婆婆,我想给你做我家乡的菜嘛。”胡玄半撒娇道,“我也好久没吃了,这个菜寓意团圆,婆婆肯不肯跟我吃嘛。”


    老农妇败下阵来,在身上擦干手上的水,把老房子里的孙子孙女都喊出来帮忙。她家中精壮年都不在,两个孩子的娘也走了,就剩他们仨相依为命,孩子的黑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好奇地打量眼前陌生的姐姐。


    胡玄是想做饺子,除了她确定喜欢这位婆婆之外,还想履行自己曾经的诺言,做给刘慧吃。那还是攻打南郡时,她与关羽一起去阻截粮道与援兵那会儿的事,现在想起来真是恍若隔世。


    虽然现在的材料与后世不完全相同,但胡玄还是尽力调制出了记忆力的味道。


    普通劳动民众除了过年难得吃到肉,老人家还好,两个孩子已经抬不起头来了,谁也没发现身边一同共进晚餐的人已经不再是胡玄,而是刘慧。


    “真的很好吃,我会记住的。”刘慧压下哽咽,“你回去之后,应该能经常吃到吧,真好。”


    第三天,胡玄再次祭奠了胡班一家人,在他们的墓碑前摆下了一盘饺子。这是她从老农妇家带走的唯一一样东西——一个旧瓷盘,和他们没下锅的水饺。


    胡玄在沙地上掘坑,埋锅造饭,煮熟了这盘水饺后,摆到了他们的墓前。直到她转身离开,腾腾的热气还在袅袅上升。


    悠扬的笛声环绕着她的脚步。


    第九天,胡玄祭奠了曾经与她并肩作战,但现在已经埋骨青山的战士们。


    第十天,胡玄登上中原最高的山,在山顶放声高歌,俯瞰尘世。


    第十三天,胡玄见到了孔慈安,把长笛送给了她。又见了阿狗和其他几个孩子,难得气氛平和地坐在一起。


    马岱似有所察,追着她出门问道:“殿下,是要发生什么事了吗?”


    胡玄转身,微笑道:“没有啊,能发生什么?”


    第二十三天,胡玄拜访了张仲景,喝了这位老人新制的养身汤。


    第二十五天,胡玄与刘慧终于回到了洛阳。


    禁制已经解除,刘慧之前给他们写的信里写明了胡玄与司马徽做的一切,她们的归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当天晚上,她起夜之时,看见他们二人的府中还亮着灯。


    第二十六天,胡玄与刘备在白天游遍洛阳。


    二人在郊区纵马奔驰,看大好河山,又在市井里悄悄地找了一家餐馆坐下,点了几个好菜。虽然他们是瞒着大家出去的,但最终还是被百姓认了出来。


    热情的乡亲们顿时围了上来,还有跪下磕头的,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堪。两个人赶紧逃跑,慌不择路,冲进一个死胡同,还是赵云把他们捞了回去。


    在胡玄被刘备带着到处乱逛的白日里,诸葛亮召来的关羽张飞徐庶庞统简雍等人也到了洛阳,得知了胡玄与司马徽所付出的一切。司马徽是诸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