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2. 平叛

作者:公子苏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帝师攻略》全本免费阅读 []


    天色已晚,宗政初策的军队暂时休整用饭。


    自从那日苏珏被宗政初策带走,他便对外宣称北燕末帝是天命所归的真正天子,并且就在他的王府中。


    如此一来,还真唬得不少心怀前朝之人的追随。


    为此,苏珏嗤之一笑,一个已经亡国的少年,不过是宗政初策挑起叛乱的借口。


    无论有没有他垂堂坐镇,又或者说高堂上的那位末帝究竟是谁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宗政初策有了一个看似“名正言顺”的理由。


    兴复北燕,天命所归,都是宗政初策粉饰太平的说辞,归根结底,他只想满足一己私欲。


    “公子,微臣的儿子因为楚云轩死了,凭什么楚云轩还能如此坦然的接受九州朝拜,这不公平!”


    这是宗政初策亲口说与苏珏的,彼时的宗政初策情绪激动。


    话说回来,倒是那金元鼎在见到他后真的怔愣了半晌,似乎在透过他在看什么人。


    其实还能有谁,正是他的父亲建安帝。


    对于那段往事,苏珏自然知晓。


    无非又是君臣离心的戏码。


    所以他心下有了一层疑惑,这金元鼎是真心与宗政初策结盟吗?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蹊跷?


    李书珩到底还有几日能回?


    他心中万般思绪,却仍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而几日下来,宗政初策在苏珏面前毕恭毕敬,苏珏便也耐着性子奉陪。


    只是今日晚饭苏珏只浅尝两口便放下了碗筷。


    “可是饭菜不合口味?公子想吃什么,本王命他们重新去做。”


    苏珏摇了摇头:“连日赶路,草民只是累了,想早些休息。”


    “公子不舒服,那王爷传随行的军医来。”


    “不必了,王爷不让人来吵草民便好。”


    宗政初策碰了个软钉子,但也没怎么难过,他只道了句“那公子好生休息,本王叫人来服侍陛下洗漱。”然后便出了房间。


    待服侍的人也全部退下,苏珏和衣倒在了榻上,却是辗转反侧,全无半分睡意。


    这几日他随机应变的刻意拖着宗政初策的计划。


    可无论如何拖延,宗政初策总有动手之时。


    接着他又不可避免地想起了楚越,怎么过了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他侧身蜷作一团,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转眼已过二更,连日的疲惫让苏珏由自主地合上了眼睛。


    可屋外一阵轻如夜风的异响又将他的意识拉了回来。


    他侧耳倾听,那风似乎绕着屋子转了一圈,最后在门口处沉寂了下来。


    可不过片刻,那风竟又吹起了帐帘,更吹进了一个人来。


    屋中尚有一烛未熄,烛光下的来人穿着雍州军的行头,脸颊憔悴深陷,一双眼睛虽然布满血丝,依旧精光闪亮。


    苏珏唰地撑起身子,看着来人,又惊又喜,一时竟说不出一个字。


    而来人看着他也一时恍惚,呆立当地。


    你当那人是谁,正是与李书珩同行的李明月。


    二人就这般对视了片刻,方恍觉此处乃龙潭虎穴,忙凑近对方想低语上几句。


    就在此时,外面不远处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接着响起金元鼎的喝问:“公子的行处怎么没人,侍卫呢?”


    宗政初策与金元鼎并不想太多人靠近苏珏,故而他的屋外总有几班护卫轮班值守,此刻侍卫不见了人影,金元鼎定要进屋查看。


    “金将军,无事,风大吹灭了烛火,我想添个蜡烛。”


    在金元鼎面前,苏珏自是端着身份,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将床边案上的烛台洒落,并将床上的锦被掀开一角。


    李明月心领神会,迅速藏于锦被之中。


    苏珏淡定地扯散了中衣,同时李明月也红着脸扯出身上的腰带和外衣扔在地上。


    而几乎同一刻,金元鼎推开门走了进来。


    看着屋内的一地狼籍和散落的衣物金元鼎不禁皱眉:“公子,这是怎么了?”


    苏珏坦然道,“是我方才不小心碰倒了烛台。”


    “那公子床上的是什么?”金元鼎皱了皱眉,并不放心苏珏的说辞。


    “金将军连我召人侍寝也要过问吗?”


    “这……微臣自然无权过问……”金元鼎面露尴尬,但他还是不放心,想再一探究竟。


    “放肆!”


    苏珏厉声呵斥,颇有威严,饶是金元鼎想再前进一步,可碍于苏珏的身份,却也只好停在了原地。


    “那公子早些安寝,末将就不打扰了。”


    金元鼎虽抱拳行礼,但脚步未动,显然是还有所疑虑。


    见此,苏珏软了几分语气,“怎么,金将军是想围观我与他人欢好吗?”


    “自是不敢!”金元鼎面露尴尬,转身就带着亲兵离开。


    待人已走远,李明月这才顶着通红的俊脸从锦被中探出头来。


    “苏先生,这是作战计划。”


    “二公子,这是布防图。”


    二人都是心思坦荡之人,如今情势危急,他们更是无瑕顾及什么尴尬或脸面,略微收拾了一番,他们便直截了当的交换了情报。


    “苏先生,保重……”


    说完,李明月又隐入无边的夜色中。


    ……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然而天干物燥,最适宜火攻。


    李书珩一路带兵回援,每行至一处便有胡人的军队挡住去路,这是摆明了不让他们进入雍州。


    此番行至雍州外三百里,胡人的粮草极其丰沛,如此悬殊之下,也只有火攻能使差距快速缩小。


    李书珩转身时,已是满目沉着。


    “陆羽,探子多派几个,敌军夜间站岗轮值的规律一定要摸清。”


    “是。”


    “明月,你观天象的看仔细些,晚上月亮快到箕、壁、翼、轸时,速来报我。”


    “是。”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而所谓天时,是指气候干燥;


    所谓日时,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时就是起风的日子。


    李书珩在心里将火攻法默念了一遍,低下头不禁去想,苏珏安排得还真是妥当。


    过了这一关,接下来就是攻破城门。


    ……


    西楚贞平三年,七月十二,大吉。


    今日是宗政初策计划里的收网之期,那些人惶惶不安了这么久,也该给他们一个了断。


    国祚动荡。


    雍州的叛乱尚未平息,阵阵喊杀声、哀嚎声伴随着混杂着血腥的夜风卷入行宫之内。


    东方渐白,端坐在上位的楚云轩仍旧平静。


    他在等着最后那个时刻的到来。


    自方才进来报讯李书珩已然前来救驾,行宫中的气氛舒缓了不少,王公百官的精神一下松散开来,


    承文将军养尊处优略显富态的脸上泛起微笑,凑趣向楚云轩道:“世子殿下果真忠勇。”


    却发现楚云轩的脸色甚是奇怪,竟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神情,目光慢慢的从殿下人的面目上掠过,最后停在对面李元胜的脸上。


    承文将军心头一抖,想起楚云轩向来多疑,原是他方才失言。


    却见楚云轩听完话后目光又回到转向行宫的大门,这几日由孙廷尉带兵的禁军固城墙,锻兵器,重振旗鼓。


    再加上楚云轩运筹帷幄,兵不厌诈,虚真假实。


    几日对峙下来宗政初策并没讨到多少便宜,若不是胁了苏珏在手,并对外称其是末帝本尊,否则他哪有什么民心所向,连战得胜的捷报。


    是以如今的情势不容乐观。


    因为苏珏的身份,胡人对宗政初策是全力支持,以至于城池失守,叛军与胡人勾结犹如如虎狼,三边包夹不留一丝喘息空间。


    眼看到了最后关头,楚云轩也无计可施,除了死守,别无他法。


    烽火似红日,狼烟如云,马蹄声似雨,战鼓如雷。


    整个旷野上黑压压的胡人士兵正缓缓逼近,箭矢凌空乱飞,声势浩大。


    行宫内毫不畏惧的禁军将士们背水一战,眼神里透着决一死战的冲天浩气。


    “谁愿意与我合力杀敌!”


    “我等愿意!愿意!”


    震天响的一破,两方交战。


    一瞬间,硝烟四起,伴着怒吼战士们奋不顾身如潮水冲涌向前,双剑相交,鲜血四处飞溅。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伏尸千万,流血漂橹。


    猎猎风过,红旗残破,罡风席卷,骑尸横遍野。


    ……


    “放下武器,胁从不问,首逆必诛!”


    当日李书珩临危受命,带着虎符不眠不休连夜奔出雍州调派援军。


    在李书珩回援的路上正巧与太子楚天佑汇合,


    原是太子楚天佑听闻行宫有难,虽无楚天佑的召令,他还是冒着事后被斥责的风险特来支援。


    两方军队也无需多说,直接汇至一处,他们首先便是要突破雍州城的各处防线。


    经过一番血战,李书珩与楚天佑终是破开了雍州的第一道防线。


    那漫山遍野的杀声由远及近,筋疲力竭的禁军奋起最后一丝气力拉开了城门。


    楚天佑与李书珩大步踏进成内,满身的血污浸透了铠甲。


    宗政初策虽有胡兵五万,可骑兵只有区区三千。


    而三州府军倾巢出动,但因地势所限只能分兵三万攻打行宫,剩余一万则驻于山脚作为后援。


    率领骑兵先至的李书珩面对强敌并无丝毫犹豫,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三千冀州精骑在李书珩的指挥下奋勇杀敌。


    可毕竟兵力悬殊敌众我寡,李书珩率部苦战了两个时辰,不过堪堪渐渐占据上风。


    李明月率步兵随后跟进,尚在几十里外便命军士齐齐吹响号角,为先至的士兵鼓气助阵。


    两方军队战至一处,不分伯仲,只知厮杀。


    一时间雍州城里硝烟与血色同流,不见天日。


    苏珏就那么被宗政初策安排在昔日北燕的镐京行宫的最高处,虽只有断壁残垣,仍然可见昔日的荣光。


    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宗政初策并未向世人表明他的身份。


    或许是没有把握,或许是还留着后手,又或许是别的缘由。


    无论是哪一种,苏珏都觉得心里稍稍安定。


    他希望他的身份永远成为一个秘密。


    此时此刻,苏珏只想这场叛乱快点平息。


    大风猎猎,夹杂着血腥之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