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签到鸽子市场

作者:天降白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病患服了大青龙汤之后,身体逐渐暖和起来,额头上也开始冒汗。


    寒颤、咳嗽也平息了不少。


    韩卫民让家属把病患放在诊室内的一张诊疗床上。


    让病患能略微休息休息。


    一小时后,病患浑身已经是大汗淋漓。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家属摸了摸病患额头,发现已经是冰凉一片了。


    显然,高烧已经退了。


    家属们惊喜不已。


    “韩大夫,您可真是神了。”


    “别的大夫都不敢接手,你却一剂药就退了烧。”


    此刻,连病患自己也清醒了不少,他张开干涸的嘴巴,对着韩卫民挤出一个笑容:“谢谢大夫。”


    又过了半小时,病人不但高热全退了,甚至咳嗽也差不多平息了。


    但病患此刻身上的汗珠子宛若洗过澡一般,甚至连衣服都浸湿了。


    家属开始有点慌了。


    “大夫,这.我弟弟这是咋回事啊?”


    “对啊大夫,为啥他这个汗会这么多啊。”


    韩卫民笑了笑,示意范彬彬将那碗独参汤端了过来。


    “让病人把这碗汤都喝了吧好。”


    范彬彬此刻陡然醒悟。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滋阴敛汗的功效。”


    “怪不得您让我煎一根人参呢。”


    韩卫民笑道:“仲景云∶病患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者,下痢身凉、脉微、血虚者,并加人参。”


    “大汗之后,对元气有所损伤,用独参汤收敛元气最好不过。”


    韩卫民也知道,后世有了输液技术,大汗之后如果能通过输液的方式滋补阴液,其实也是可以的。


    不过如今只是建国初期,连塑料都还没传进来。


    更遑论输液了。


    范彬彬给这名病患把独参汤服用之后,病患的呼吸明显平缓了许多。


    汗也出的越来越少。


    又过了半小时,患者身上的汗已经干透了。


    而此时的病人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并且与家属侃侃而谈,显然已经是恢复的差不多了。


    “韩大夫,实在是太谢谢你了。”


    “刚才啊,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差点就没命了。”


    韩卫民笑道:“这下可不敢再当这个愣头青了。”


    “冬泳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


    “要循序渐进,慢慢来才行的。”


    病人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笑道:“大夫,这下我记住了。”


    送走了这名病患,诊室再次清净了起来。


    不多时。


    楚院长带着几个医生来到了韩卫民的诊室。


    “小韩,刚才那个大叶肺炎的病患,看好啦?”


    楚槐诧异的问道。


    韩卫民点头:“是啊,前后一共两小时不到吧。”


    闻听此言,几个医生顿时倒吸一口气。


    “两小时?”


    楚槐道:“小韩,你用的什么方子,能不能让我看看。”


    韩卫民也不藏着掖着,果断将桌上的方子递了过去。


    这是用印蓝纸拓印下来的复印件。


    原件已经交给药房了。


    楚槐拿起药方,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周遭的几个医生也都围上来观看。


    “麻黄45克?”


    “我的天?伱用的是《伤寒论》原方的剂量吗?”


    韩卫民点头道:“是啊,用经方如果不用足了原方的剂量,那就是徒有其名,根本起不到经方的作用。”


    按照后世中医学者的统计,张仲景所在的汉代,一两为现在的15.6克。


    而汉代一钱约莫相当于现代的3.4克。


    《伤寒论》原方记载,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劈),石膏如鸡子大小(碎)。


    照这个剂量换算下来,六两麻黄可就是足足93.6克。


    现代是万万没人敢用这个剂量的。


    古方上记载,覆杯而愈、效不旋踵,那是建立在剂量的基础上。


    如果用了90多克麻黄,病人身体里任何寒邪都会短时间内一扫而光。


    但麻黄具有解表发汗之功效。


    这么大计量的麻黄,一旦服用下去,病人有可能会直接虚脱亡阳而死。


    饶是韩卫民也只用了经方计量的一半。


    发汗之后,还要依靠大剂量人参去固脱补元气。


    一个医生望着韩卫民道:“那病人大汗淋漓,无休无止,你是怎么处理的?”


    闻听此言,几个医生纷纷竖起了耳朵,目光灼灼的望向韩卫民。


    这可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伤寒论》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