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章 挑选遗孤

作者:网文老大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于这一点,刘封本人也很期待。


    他虽然在心里有着一套完整的大战略,但他稍稍有些信心不足,因此,他也很期待鲁肃提出的大战略,看看是否与自己契合,自己又是否能够从对方的战略中汲取营养,改进自己的计划。


    是夜,鲁子敬大醉。


    刘备留鲁肃宿于州府,并挑选郯城县内的宅院,赐予后者。


    另外一边,刘封身边的遗孤刘立,则带着刘封的命令,将手底下的副手们散播开去,开始聚拢丹阳兵士卒的遗孤。


    丹阳兵清一色都是丹阳人,从中平五年(188年)开始,就跟着陶谦来到徐州,已经整整七、八年了。


    不少丹阳军的中、下级军官,要么把老婆孩子一起接了过来,要么干脆在徐州本地结婚生子了。


    随后在接下来几年的战争中,这些中下级军官死伤十分惨重,剩下的老婆孩子们,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


    有关系的,则被丹阳军的亲朋好友接走抚养。


    没有关系,举目无亲的,要么靠着积蓄离开徐州回老家,要么就只能继续留在徐州艰难过活。


    在刘封来徐州之后,对丹阳兵中的孤儿寡母做过一番调查,已经将可以招收吸纳入刘儿营的对象登记造册,并且送去了一些钱粮,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眼下只需要按图索骥便可。


    潘军跟着父亲来到徐州已经整整七年,是丹阳兵里最早来徐州的那一批。


    他的父亲积功任队长,已经管着五十人了,这可是妥妥的踏入中级军官的领域了。


    只是潘军的父亲并不是什么大族出身,只是靠着个人勇武敢战以及上官的欣赏才得以升任队长。


    因此,在去年曹操第二次征伐兖州时,其父战死。


    之后,潘家刚有的上升趋势立刻被彻底打断,潘军的日子一下子从有余钱认字习武,变成了靠积蓄艰难度日。


    所幸之前的长官还有些情分,给了一笔微薄的抚恤。


    靠着家里的积蓄和抚恤,潘军艰难度日,日子一天比一天差,到最后几乎快要断炊了。


    恰好在这时候,刘封到了徐州。


    在他的走访调查安排之下,这些丹阳兵的孤儿寡母们,都得到了一石米粮的补贴。


    这一招让刘备在丹阳兵们的声望上升不少,许多丹阳兵开始觉得刘备确实仁厚,居然连那些孤儿寡母的都能救济,那自己这些军士自然不会比他们更差了。


    刘封只用了几百石粮食,就帮自己家老爹涨了一波声望,在丹阳兵里刷了一波好感度,还成功调查了丹阳兵里孤儿寡母的成分,可谓是赚大了。


    现在,刘立就是照单找人,按照之前调查的结果聚拢可用少年。


    刘立驾驭着牛车,一路来到郯城县南城区的贫民窟。


    这里都是郯城县里穷人的住宅,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木板、稻草,泥巴胚堆砌而成。


    原本这里脏乱到极点,各种垃圾堆叠,污水横流,简直像是垃圾场。


    刘封来了之后,整顿了这一片区,至少将垃圾统统送城外埋掉,然后引了几条污水渠。


    这并非是刘封有洁癖,也不是想要收买人心,纯粹只是担心这么肮脏污秽的环境,一旦引发了疫病,那可是要人命的事情。


    被刘封整顿了一番之后,贫民区的条件虽然还是很差,但至少环境好了许多。


    没有了垃圾挡路,就连道路都拓宽了不少。


    刘立这一行人,整整三大架牛车,上面堆满了粮食。


    刚一进入贫民区,就引来了诸多觊觎,甚至有些发红的目光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下一刻,这些目光落到这些少年手中所持的大刀,长枪等武器,以及腰间挂着的腰牌,立刻冷却了下去。


    牛车停到潘军的家门口,刘立然后跳下车,和其他几个少年一起搬下一袋粮食,扔到潘军的门口,冲着对方喊道:“潘军,先前跟你约定的事到时候了,跟我走吧。”


    潘军看了看门口的粮食,这一袋子足足有一石粮食,够他和弟妹们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好,等我一会!”


    潘军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招呼屋子里的弟妹们出来,一起把粮食搬进了屋子里。


    刘立他们就安静地看着潘军动作,也没帮忙的意思。


    这年月,粮食可是命。


    刘立他们很明白这個道理,所以也就没动。


    很快,潘军把粮食搬回家藏好,然后嘱咐了弟妹们看好家,就跟上了刘立的队伍。


    丹阳兵的孤寡在贫民区里也是抱团的,彼此间居住的地方也很近。


    刘立他们停在潘军家门口发粮的片刻,已经有十几个破屋里钻出人来了,各个手里都拿着木棍等武器。


    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神情,活像一头头饥饿的小野兽,直到看清楚是刘立等人后,才放松了下来。


    刘立朝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准备好领粮食。


    这些少年才重新钻回破屋,唤了家里人出来等着。


    很快,刘立只是在附近转了一圈,就聚齐了一百多个十二岁以上的少年。


    这时候牛车已经全空了,刘立便带着丹阳遗孤们返身离开。


    萨合离这一路也是照章办事,早在之前,刘备就已经在郯城外建立起了灾民营地,聚拢因兵灾,水灾、疫病等灾祸而产生难民。


    根据刘封送来的防疫手册,整个营地都是按照规定的规章所建,里面的灾民也都做过了初步统计整理。


    萨合离接受的命令,就是在里面挑选2到6口之家,首重青壮劳动力,次选少年孤儿,老人多的家庭只能狠心放弃。


    毕竟这是屯田,不是救济营,况且留在这里还能有一碗粥喝。


    屯田物资筹集不易,必须要最大效力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以便来年有更多的产出,这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不过这两种挑选的标准不一样,处理方案也不一样。


    青壮年劳力的家庭只是被挑选出来,然后安排到另外一个早就预备下来的营地,这是为了隔离开挑选者和落选者,以免引起民众的恐慌和不满。


    而符合条件的孤儿少年,则被挑选出来后带走,跟着萨合离他们一起回了城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