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考验开始

作者:颂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元璋听的双眼放光,不过随后眉眼低垂:“话说的虽然漂亮,可是说大话的人到处都有,咱见的多了,说来说去,这些东西根本就落不到实处!”


    说到这,朱元璋冷笑一声,接着说道:“别的不说,就说这些草原人,他们最缺的是什么?铁器!”


    “难不成你想拿着铁器跟他们交易,妄图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内部分化?这当真是异想天开,不知所谓!”


    一连串嘲讽的言语听到耳中。


    朱允熥脸上神情不变,反而是面带笑容:“皇爷爷,刚才说的只是方略,至于如何孙儿心中自有成法。”


    这话听的朱元璋眉毛一挑:“那就说出来让咱听一听,看是什么样的灵丹妙药!”


    这是已经切入正题了?


    于是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略作思考,然后这才说道:“草原人的确缺少铁器,这也是跟他们之间相互谈判的资本,所以这是不可或缺的,不过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我们手中有更好的铁器!”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还是之前那句话,只要自己拳头足够硬,那么对手就会不战而败。”


    这话说的,朱元璋洒然一笑:“说得倒轻巧,要真的这么简单,朝廷早就这么做了,难道还等着你吗?”


    朱允熥当下直接起身,躬身就是一礼:“孙儿愿意立下军令状,以一年为期,带领一批工匠,做出更好的铁器!不但更好而且量大,可以让我军从此以后甲坚兵利!”


    这次来的路上,他都已经想清楚了。


    朱元璋这种注重实际的皇帝,光凭几句漂亮话是无法打动他的,最好的就是做出实事来。


    毕竟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武器的质量,只要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么在战场上将会无往而不利,更能极大地震慑周围小国的人心。


    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等他把话说完,朱元璋的眼睛眯了起来,脸上依然保持着冷笑:“立军令状?你准备是赌上自己的前程了,还是觉得咱会顾及亲情,不会对你出手?”


    朱允熥一脸正色:“孙儿自从踏入皇宫的那一刻,已经别无退路了,只能向前走!而且此事若能做成于国于民有利,何乐而不为?”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一脸的肃然:“父亲亡故之后我心悲痛,从而痛定思痛,开始考虑今后想要做的事情,此前种种不过是年少轻狂,不知轻重,遭此大变才感受到危机四伏,人皆趋利,我并无心怪罪,不过放眼天下,若人人如此,我大明朝如何能够江山永固?”


    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也是出自于真心。


    听的朱元璋脸色就是一变,他一拍桌子豁然起身,满脸的赞许之色:“好小子有志气,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当真是不假,既然你有心做事,咱有个要求,那就是要暗中去做,不能让他人知道。”


    朱允熥看朱元璋答应,想也不想的便说道:“孙儿明白!”


    这时候朱元璋迈出一步,来到他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关起门来都是自己家人,以德报怨,必有回报,当然一味退让也非正途,咱也知道你的难处,对此你不必担心,回头你回去,抄一份金刚经送上来,咱自有安排。”


    朱元璋是信佛的,整个大明都知道。


    因此抄金刚经以尽孝道,不少人都会做,至于接下来会怎么安排,朱允熥想不出来也没必要去想。


    因为在这一刻他已经清楚。


    自己皇太孙的位置稳了!


    之所以说一年的时间,也是为了更有把握。


    以他脑海中后世储存的知识,虽然对于冶铁之法并不算了解,但是也知道一个大概。


    有了指导性的方向,再进行鼓励,下面那些工匠多年积累的知识完全能够用得上。


    回到府中之后,他面无表情。


    吕氏找他过去说话,言语之间多有试探,不过朱允熥只是顾左右而言其他。


    回去之后紧闭房门,提起笔来,便开始抄写金刚经。


    这种事情不能假手于人,虽然跟朱标没有什么感情,不过这也算是尽孝道。


    古人最注重这个。


    抄完以后觉得有些不满意,再抄一份,整个晚上没有睡觉。


    也不知道抄了多少份,最后一股脑让太监带回宫中。


    朱元璋看着那一笔丑字,皱了皱眉头:“真是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前都干什么去了,字写得这么丑?”


    说完之后,他扭头看向王景弘:“你可以去传旨了,另外找几个字写得漂亮的,在旁伺候,就说是咱说的,不但要把铁器练好,同时也要把字给练好!”


    王景弘答应一声,便匆匆而去。


    随后一个消息便传了出去。


    吴王有心进孝,发出宏愿,要抄写千份金刚经,以寄托哀思之情。


    这消息有些莫名其妙,很多人觉得,如今储君未立,朱允熥这个吴王就被打发了,看起来有些前途未明。


    因为如今太子府里面只留下了朱允炆来主持朱标的丧事。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朱元璋表明态度的一种方法。


    而与此同时。


    内官监抽调一批会冶铁的能工巧匠,秘密送到京城郊外的一座皇庄之内,附近荒山之上,便有不少人开始搭建房子。


    王景弘在一个小院之内,陪着笑说道:“王爷,此处有些简陋,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委屈王爷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这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普通人可住不起,而且自己是来干正事的,对这些物质条件也不在意,摆了摆手说道:“王公公客气了,我觉得这里就挺好,另外我想跟几个工头见一面,有些事情还需要做些布置,希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景弘一听,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奴才明白,这就去办。”


    朱允熥抬手阻止,开口又问道:“我想问一下,我能支取多少银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