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7章 万通商行图书馆

作者:我吃烤地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只见此处,正位于这产业示范园区内,紧挨那小儿所修建的员工食堂、员工宿舍,以及那什么“万通商行子弟小学”不远。


    大半年没来这里,园区内不仅明显新增了不少作坊,水泥砖石建造的房舍四处林立,做工的匠人们干劲十足来来往往。


    就连那子弟小学,也明显早已开学投入使用。


    正是上午时分,隔着老远,都能听见里面,传来阵阵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听着,里面的学生还不少。


    好一片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让他这皇帝都顿感有些恍惚。


    附近这一大片区域,俨然都已彻底成了一片生活区。


    那由好几座四五层高的楼房组成的员工宿舍区,门口甚至都开了不少店铺,卖些布匹衣物或者小吃食杂货,甚至果蔬之类。


    只因正是作坊上工时间的缘故,进出的人倒并不太多。


    但真正让他景隆帝,瞬间惊得目瞪口呆的……


    却是只见眼前,如果没记错的话,年前上一次来这里,尚且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可此时,这里却已经矗立着一座崭新的房舍。


    与那员工宿舍截然不同,楼房并不高,仅仅两层而已。


    但是,却建造得极为气派,四四方方的,面积也广阔,不仅整栋楼的外面都用涂料染了色,楼顶檐台还刻意做了些造型。


    看着,还颇有档次。


    更匪夷所思的,那宽敞大门上方,还竖着一块巨大牌匾。


    龙飞凤舞,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太阳下格外刺眼,“万通商行图书馆!”


    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而且今日,还明显正值这什么图书馆开张。


    那牌匾上方及大门两侧,尚且还挂着崭新的红绸,搞得还挺喜庆。


    而此时,门外台阶下那一块空地上,密密麻麻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无疑,绝大多数都是作坊的匠人。


    倒是有男有女,当然夹杂其中,也不少这些匠人拖家带口带来的妇孺老弱或牙牙学语的孩童。


    望着那大门,啧啧称奇之余,更指指点点议论个不停。


    “瞧瞧,瞧瞧,大东家可真是,处处为咱们考虑啊……”


    “谁说不是呢?老汉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听说过,不花一文钱就能读书的!”


    “是啊!简直闻所未闻呐!只是我年纪大了,而且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是享受不到了……”


    “哟!瞧你这话说得,怎么就享受不到了?东家说了,这图书馆里,什么类别的书都有,随便看随便学。”


    “有启蒙识字的,还有教大家怎么种植瓜果蔬菜,养鱼养猪的。”


    “别看老汉我今年已五十八了……我就决定了,这两年下了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在图书馆里多研究研究那养鱼技术。”


    “估计过两年,在这里也没力气干不动了,就回老家,也挖几个鱼塘,搞搞养殖,不也能挣钱?”


    “就是就是!我觉得李老汉说得对,况且大东家也说了,咱虽都是卖力气的,可要是有机会多识两个字,总没什么坏处!”


    “况且,趁着年轻,学点做工的技术也好啊!没瞧见咱商行里,那些有手艺有技术的,活比咱轻松得多,不需要肩挑背扛,薪俸可比咱都高一大截!”


    “……”


    当然,也不少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的。


    搞得景隆帝一头雾水,满心惊奇之下,领着皇后便朝那图书馆里面走去。


    只见眼前,是极其空旷的大堂,与寻常那些书商的铺子截然不同。


    不仅规模大了不少,而且还建造得颇为考究。


    眼前,整整齐齐排列着一座座木质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每座长长的书架上方,半空还悬挂着一块块醒目的木牌子,应该是标注着书籍的种类。


    什么典史类、诗集类、话本、农学、养殖学、医学类……


    许多种类,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从那什么“儒学典籍”牌子下方书架上,他甚至还看见一本,孔令先最新撰写的《知心合一论》。


    还有那什么农学养殖学分类中,什么《母羊的产后护理》,《鸡鸭瘟疫的防治》,《蔬菜瓜果病虫害预防技术》……


    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直搞得他脑袋晕乎乎的!


    可当他从中随便抽出两本,翻了翻,更神色一滞。


    只见这书本,明显跟以往所见,那些书商售卖的誊抄书籍截然不同。


    虽同样是线装的,却是极为整洁,一点褶皱都没有。


    里面的文字,明显根本与当初所见,那《临州日报》如出一辙,文字虽小,可排版极其工整,一笔一划规则清晰。


    也没有污痕或错字涂改的墨迹。


    没猜错的话,应该同样是用当初张三千所打探到的,那什么“活字印刷术”印制出来的啊!


    这些书本,看着就是舒服啊!


    除此之外,这密密麻麻的书架通道中,还不少人穿梭其中。


    看稀奇的作坊匠人占大多数,可年仅十来岁、看着应该还读过一些书的少年也不少,应该是那些随迁过来的匠人子弟。


    小心翼翼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本,或翻两下便放回去,或挑选到喜欢的,也不跑到大门口柜台去付账,而是拿着书本便径直往二楼走去。


    甚至还有人,跑到柜台,只是登记了一些什么,硬是一个铜板没给,居然就大摇大摆拿着书走了。


    于是乎,景隆帝更加懵了,搞不清这是什么情况!


    明目张胆把书带走,一文钱不给,居然没被打折腿?


    这时,倒一眼便看见大堂最靠里面角落,那混账小儿也没闲着,正语重心长跟两个胸前挂着牌子的男子,交代着什么。


    尽管已贵为当朝郡公,又身为临州父母官,却依然一身青色长衫,显得有些朴素。


    唯独腰间那块羊脂玉吊坠,有点刺眼。


    可越是这样,反倒越让他景隆帝,心里一阵莫名发堵!


    反正就觉得,这狗大户一身铜臭味。


    至少从长公主赵澜口中得知,因扩大生产,又推出了诸多新品的缘故……从过年到现在,不到半年,这狗大户就已经狂赚了百万两银子!


    这样子搞,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


    而这时,王修也同样眼尖,一眼便看见两人。


    与以往如出一辙,瞬间乐了,扯开嗓门,“哟?老哥,你两口子啥时候来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