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0章 南中之策

作者:汉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南中!”


    众将闻言一愣,胜利的喜悦瞬间被南中叛乱的糟心事给冲淡了。


    益州世家集中叛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压力,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破坏,更多的是对刘备权威和声望的打击,对益州统治基础的动摇。


    若是南中叛乱得不到妥善且彻底的解决,零星的叛乱将持续发生,成为刘备集团一个长期的出血点。


    阿斗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另一个历史维度里,云贵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


    唐朝军力无双,雄霸中原、草原、西域,大军所过之处无不臣服,可是,唐玄宗两次兴兵征南诏,结果全败,十余万大军折戟在云贵的深山密林中。


    宋祖赵匡胤兄弟二人削平中原军阀,唯独不敢对大理国动手,全因大唐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北方军事压力过大,也就听任大理国偏安一隅了。


    直到横扫亚欧的蒙古人扫荡大陆,为了合围南宋,这才挥师灭了大理,但也实行极其宽松的统治手段。


    到明清时期实行大量移民、军队屯边、改土归流等多重手段,才相对平稳地控制了云贵高原。


    如今的刘备集团想彻底控制南中,实在有些难。


    阿斗想先听听刘备集团高层众人的见解,因此没有开口。


    这时,刘备收拢了脸上的喜悦,沉声问道:“不知军师有何计策?”


    众人闻言,皆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依旧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轻摇羽扇道:


    “剿灭雍闿等叛贼,不难。难的是,让南中真心臣服!难的是让南中持续、稳定地缴纳盐铁、赋税、耕牛、粮草、兵员!”


    阿斗点头,顺手夺过羽扇道:“大冬天的,军师别摇了,看着怪冷的。”


    诸葛亮习以为常,又拿出一个羽扇:“我需要保持冷静。”


    话落,他又开始轻摇羽扇,继续道:


    “南中七郡,分别是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宁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其中永昌、兴古两郡在极南边陲,对巴蜀影响较小。但其他郡县紧靠着辽阔的平原耕地,且易守难攻,盐铁出产颇丰,必须要控制在我们手上。”


    阿斗闻言默默点头,心道:


    “历史上诸葛亮就是兵至牂柯、建宁,拿下当地叛军后便班师回朝了,确实没去永昌、兴古二郡。”


    诸葛亮继续道:


    “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平叛耗时耗力,粮草周转困难,物产不足难以供应长期驻军,即使能快速击溃叛军,斩杀雍闿、孟获等人,日后还会有其他人反叛。


    若是将南中诸部斩杀殆尽,一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而且,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军事目标是篡贼曹丕,不宜四处兴兵。


    故,我认为,平叛之战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速战速决。”


    刘备闻言点头,表示认可,赵云等人也深以为然。


    阿斗的思维又回到了另一个历史维度上:


    “历史上,诸葛亮兴兵南下,大军势如破竹,雍闿、朱褒等人被杀,蛮夷中的利狼部、宕渠部、高定部、青羌部、哀牢部等皆被消灭,数万余俘虏被迁往蜀郡成都一带沦为奴隶。


    此后,诸葛亮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对蛮人进行精神思想的改造。又刻了“蛮为汉奴”的石碑,镇压南中。


    同时分化瓦解,给忠心汉室的部族优待,免除了税赋,针对不安分部族进行打压,同时雇佣蛮夷为兵,以蛮治蛮,可谓恩威并施。


    可是,诸葛亮撤军后的第二年,他任命的平南将军吕凯直接在上任路上被杀,各郡县时而爆发小规模叛乱。


    李恢、马忠、张嶷、张表、阎宇、霍弋等将领先后领兵南下平乱,大小战役持续了十几年也未能完全平复南中。


    甚至,因越嶲郡的叟人始终不服从成都指令,越嶲太守根本不敢去治所任职,只能待在八百里外的安上县进行幻想式统治。


    总的来说,季汉没有能力对南中如臂所使,只能做到南中不过于扯后腿,多多少少提供点盐铁耕牛,俘虏些蛮夷战士充军,仅此而已。”


    想到这,阿斗沉声道:


    “攻心为上没有问题,可有个前提。”


    诸葛亮闻言来了兴致,问道:“什么前提。”


    “把叛军斩杀殆尽,杀到有异心者心惊胆战,再无非分之想,把中间派杀成投降派,安分守己,一心向汉。这时,咱们在谈攻心。”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赵云道:“这不就是赶尽杀绝了么,咱们以仁义之师立足,怎可如此屠杀?杀人太多,书友不给五星书评怎么办?”


    阿斗摇头:


    “仁义是对臣民的,不是对敌人的!他们忠心耿耿地归降,我们自然会以仁义待之,若是面和心不和,表面投降背地反叛,哼……杀尽他们,才是对黎民百姓的负责,杀尽他们,才是对江山社稷的担当,杀尽他们,才能国泰民安,才是真正的仁义!”


    诸葛亮微微摇头:“恐怕短期内难以做到!”


    阿斗点头:“短期内确实做不到,但我们已经有了十万铁骑,掌控雍凉十三郡,牢牢扼守陇山道和渭水谷道,抽出五到十万部卒南下平叛,并就地屯边,不会伤筋动骨!甚至不会耽误明年东征长安!”


    刘备眼睛亮了起来,沉声道:


    “公嗣言之有理!我们的军力已经不是半年前了!如今孤坐拥荆州、益州、凉州和半个雍州,控制陇山、渭水、襄樊、陆口,对曹丕和孙权都可攻可守!兵力雄厚,确实有了分兵南中的实力!”


    赵云闻言,很是激动,抱拳道:“末将愿带兵镇守南中!”


    此言一出,刘备、诸葛亮都有些犹豫,若让赵云南下长期镇守,他们绝对放心,但派他南去,实在有些浪费人才。


    可如今马超镇守凉州,法正镇守荆州,关羽和张飞留守益州,将来有可能分出一人驻守雍州。


    黄忠年纪大了,短期去南中烟瘴之地征战还好,若是长期驻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挂在那里了。


    魏延、邓芝、廖化、吴班这些人资历稍稍欠缺。姜维二十岁出头,属于新兵蛋子,压根不会考虑他。


    目前有威望、有战力、性格沉稳的高级将领,似乎也只有赵云了。


    阿斗看出了刘备的犹豫,笑着道:“赵叔正是能打之年,将来还要攻长安、破洛阳,横扫中原呢,怎么长期镇守南中呢?”


    刘备问道:“那派谁去?”


    阿斗笑道:“带兵南征的主帅呢,让我来做就是了,留守南中的人选,我觉得让李恢、马忠、张嶷几人协同镇守即可!”


    诸葛亮闻言一愣,道:


    “李恢是建宁郡俞元县人,主公入蜀时便主动投靠,参与过攻雒城之战,还前往汉中联络请降的马超,文武兼备,资历却稍逊魏延、邓芝等人。


    马忠是阆中人,去年刚刚举孝廉为官,目前在巴西郡下汉昌县任上,多少有那么点资历,至于张嶷,他是谁?”


    阿斗笑了,心道:“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了,我能知道众人将来的成就,知道他们的专项能力!”


    他知道,南中平叛时,数万叛军将李恢包围在滇池县,李恢兵力不足敌军两成,但依旧施计大败叛军,并追逐叛军残部至盘江,此后,南夷再叛,李恢独自统兵平叛,铲尽叛贼,并征收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极大充实了成都的军用物资。


    可见其军事能力、统御能力、经济能力非同小可。


    而马忠和张嶷,不仅击讨平獠人之乱、冬逢之乱、杀刘胄、狼岑、狼路诸多叛贼,更长期驻守建宁郡,恩威并济,修缮城郭,控制盐铁,并重新贯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恢复亭驿通信。


    阿斗还没说话,刘备率先开口了:


    “李恢文武兼备,能谋善断,是个帅才;马忠此人孤见过一次,其人思维敏捷,腹有韬略,是个贤才。


    至于张嶷,孤听闻前几年强盗寇犯南充,是张嶷率众杀出一条血路,保住县令家眷性命,确是个人才!”


    阿斗闻言微微吃惊,心道:“刘备竟然知道张嶷这种小官!还如此肯定李恢、马忠之才!刘备的识人之能,果然名不虚传!”


    诸葛亮闻言道:“这么说来,大王是同意此三人协作镇守南中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