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真正伟大的人

作者:大唐彦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一早,陈宁早起。


    他拿着猪鬃毛的牙刷端着杯子推开后院。


    咕噜噜。


    呸,呸!


    陈宁将漱口水吐进五丈河内。


    程颐和周侗面皮颤了颤,忍不住对陈宁道:“你越来越过分了!”


    “刷牙在家里刷不行?难道没看到我们在钓鱼吗?”


    陈宁这才朝左右看去,忙不迭道:“抱歉抱歉,还真没看到……咕噜噜,呸呸呸!”


    人家是知错就改,你是不知错也从来不会改是吧!


    程颐一脸无语,索性和周侗聊起了天。


    “金人的使臣队伍回去了。”


    “官家没有和金人达成初步协议。”


    这话与其说给周侗听的,倒不如说给陈宁听的。


    陈宁微微颔首,赵官家终于做个人了,不容易。


    “司家的女娃坟被撅了。”


    陈宁愣了一下,呆呆的看着程颐,问道:“为什么啊?”


    司红袖的坟墓是他亲手下葬的,他理解不了,为什么朝廷连一个死人都不愿意放过。


    程颐瞥了一眼陈宁,道:“因为司家是叛徒,叛徒的下场就该被挫骨扬灰。”


    “好的吧。”


    陈宁无奈,只能微微叹口气,这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事。


    回到院落,陈宁读了会书,程颐上次送来的科考集注他还没有看完,有些不理解的又拿着书籍去隔壁找程颐解惑。


    程老爷子的学问还是可以的,书籍上许多内容的典故出处,程颐都能给陈宁解答的清清楚楚。


    诸如唐律疏议、贞观政要这些书籍,陈宁家中是没有的。


    到中午时分,陈宁来到隔壁周侗家蹭饭。


    “周老爷子,吃饭呐?”


    “错!我们在用餐!”


    “我也来吃点饭可否?”


    “错!你这叫食粪!”


    “廷玉啊,谁又刺激你了?”


    “错!我并没有被刺激。”


    完了,这孩子又被谁给刺激到了。


    周侗没有阻止他说‘错错错’,平常周老爷子不会这样的,除非他有愧于栾廷玉。


    噢,明白了。


    “栾廷玉,给我蹲在一旁去吃!”陈宁掐腰高喝。


    “你找死!”


    砰!


    周侗一拳就朝栾廷玉锤了过去,道:“听他的话,你已经是他的人了。”


    栾廷玉一脸羞愤,含泪道:“师父啊!我是你亲弟子啊,你就这样卖了我吗?”


    “我在你心中,难倒就值一个破摇椅吗?”


    陈宁摇头道:“当然不是,还加几顿饭。”


    栾廷玉:“……”


    好好好!你们两个不得好死的东西,好啊,师父你死了让他给你送终吧!


    陈宁在周侗这蹭了一顿中饭,捂着肚皮离开周府。


    栾廷玉嘴角抽了抽,对周侗道:“师父……我有种错误的感觉,他好像一个嫖客,吃完嘴角抹油就走,连一句感恩的话都没有!”


    ……


    陈宁在怀里揣点钱出门了。


    他本来准备在汴京大街买点书籍,但是想了想,转头去了马行街。


    司红袖的死,对李清照打击很大,也不知道她缓过来没有。


    李府。


    “子傲,为父来了……”


    今日李格非当值去了,不会出现任何尴尬。


    李清照的闺房陈宁也熟门熟路,大咧咧的踱步走了进去。


    苏轼坐在中厅喝茶,见到陈宁后,他笑容满面的道:“还是年轻人有活力。”


    玩的也花。


    老夫当年就没这份嘴皮子,不然也不会就娶三个妻妾,呵呵。


    “啊?东坡先生,你怎么在这里?”


    苏轼道:“在和你的子傲探讨诗词。”


    陈宁:“……”


    苏东坡,你变了,你也会调侃人了,嘤嘤嘤,人家不活了。


    李清照掩面坐在一旁笑容满面的盯着陈宁。


    “宁?”


    “子傲。”


    “宁?”


    “子傲……嗷!”


    “你又踩我!”


    李清照哈哈大笑。


    “师公我去给你添壶茶。”


    李清照回首恭敬的对苏轼行礼,然后恶狠狠瞪了一眼陈宁,扭着柳腰出门。


    “我要喝蜜水,少糖,谢谢。”陈宁不忘叮嘱李清照。


    “你喝马尿去吧!你将我当丫鬟使唤呢你?”


    李清照丢下一句话离去。


    苏轼笑容满面的对陈宁招手:“坐。”


    陈宁落座,对苏轼道:“东坡先生,你昨天没去柳园,着实可惜啊!”


    陈宁将昨日柳园发生的事一一告知苏轼。


    苏轼耐心的听着,然后道:“我听李清照说完了,她心结没解开,我一早便来安慰她。”


    “啊?那你还让我废口舌,你好坏,讨厌,我要小拳拳锤死你。”


    苏轼:“……”


    陈宁笑了笑,面色渐渐有些严肃起来,对苏轼道:“司红袖被掘了坟墓,我理解不了。”


    苏轼嗯了一声,道:“我早间和李清照说过,她会是这种下场。”


    你居然都预料到了?


    “为什么呀!”陈宁问道。


    苏轼道:“因为她的父亲是司伯平,他们一家是武人,大宋不能立起一个武人的标杆,即便她用意是令人钦佩的。”


    “就骂不醒这些人?”


    苏轼笑道:“朝廷装睡的人太多了。”


    “假如你是一名武将,你在西北立下大功,将一城收了回来,班师回京你面见了官家,你对他说那座城池百姓生灵涂炭,祈求官家相邦们免除此地一年赋税。”


    “有问题吗?”


    陈宁沉默了一会儿,仔细分析后摇头道:“没有什么问题,我立下大功,收回城池,为民请命,即便我是武人,我想官家和相邦们也会给几分薄面吧?”


    苏轼微微笑了笑,道:“傻孩子,这句话里面处处都是陷阱。”


    “免税的事,不是你该提出来的,你没有这个资格,如果官家相邦们真免税了,地方百姓会第一个感激谁?”


    “我。”陈宁脱口道,说完后他便浑身一颤。


    苏轼微笑道:“是啊,他们会第一个感激你,可是他们本来该感激谁的呢?是官家,是相邦,而不应该是你。”


    “你就因为这句话招来杀身之祸。”


    “那么如果官家相邦们不免除税收,天下人又会骂他们失德不体恤百姓,所以你所有的举动都是将官家相邦们架在火上烤。”


    陈宁浑身微微颤栗。


    这就是政治?随口一句话都能置人于死地,而你还不知怎么死的。


    苏轼笑着道:“你不妨将这些事带入到司红袖身上,再去感受感受他死前说的话,你就会明白她为什么会被挫骨扬灰。”


    苏轼说的很慢,每句话都那么沉稳,这就是看透政治场之后的苏东坡!


    “会写诗作词没什么了不起的,能在大宋当好一名高官,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如果能当好一名高官,又能去为百姓做点实事,那才是真正伟大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