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1章 才华的作用

作者:子率以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才华。


    李让的谋划很简单,他要用他的才华来征服扬州的官场。


    理论上来说,江南世家传承千年,他们见过的青年才俊数不胜数,甚至他们的家族便是青年才俊的生产基地。


    如果只是光靠才华,李让肯定是没办法打动江南士族这些老顽固的。


    但那只是理论上。


    事实上,才华可破一切,如果没破,那就是才华不够。


    历史上有一个人,他的才华闪耀了整个亚洲一千多年。


    ——他叫李白。


    后世的人提起李白,除了诗仙二字之外,还会觉得他怀才不遇。


    更会感慨唐玄宗侮辱李白,召他进宫竟然只让他做一个翰林待诏的六品小官。


    而这些观点,都是后世之人对李白才华的认可。


    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多都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便是李白的出身。


    在李白的自述之中,他把自己的出身与陇西李氏扯上了关系。


    但事实却是他出身商人之家。


    商人,在大唐是贱籍。


    什么叫做贱籍,便是整个大唐最底层的一群人,即便是乞丐也看不上的一群人。


    大唐还有着明文规定,商籍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和君子一起吃饭。


    同时,大唐对商人的限制还有不得骑马、不得穿绫罗绸缎等等。


    李白无法参加科考,便是因为他乃是商籍。


    试问李白若是真的出身陇西李氏这等大唐最为顶尖的世家门阀,又怎么可能因为无法参加科举而不仕呢?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对于商籍无比鄙视的时代里,李白靠着他的才华硬生生杀出来了一条血路。


    不仅先后娶了大唐两位宰相,许圉师和宗楚客的孙女为妻。


    更是打破了商籍不得入仕的禁锢,让唐玄宗都不得不破例召他进宫做官。


    而做的官更是不得了。


    翰林待诏,很多人只会关注这个官职的品级,认为这个官的品级太低,配不上李白的才华。


    但他们忽略了这个官职的意义。


    翰林待诏,乃是天子近臣,职能上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同时还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


    什么意思呢,即帮助皇帝批阅奏折,起草诏书圣旨。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官职就是一个写诗词文章逗皇帝开心玩官,但实际上,那只是这个官职的一部份职务。


    这个官职真正的核心乃是作为皇帝延伸皇权触手。


    张说,陆坚,张九龄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相明相,都是以翰林待诏起家。


    所以历史上的唐玄宗,还真就是没有亏待李白,他把李白放在那个位置上,本身就是奔着宰相去培养的。


    至于李白辞官,纯粹就是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原因。


    他的性格太狂太傲,太过于理想主义,总觉得他名满天下,才不逊管仲乐毅,不让他当宰相就是不重用他。


    这就是属于不讲道理的自嗨。


    唐玄宗就算再昏庸,也不可能让李白一上来就当宰相吧?


    更何况李白出宫的时候,唐玄宗还生怕他在路上冷着饿着,赏赐了他无数的金银财宝。


    就这样的做法,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亏待了吧?


    但......世人还是觉得李白怀才不遇。


    放眼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封建史,有哪个商籍的人能够像李白这样,能与高官权贵交朋友,能连娶两位宰相的孙女为妻,能让帝王都不得不在他的才华面前低头?


    甚至帝王已经低头了,是他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当官,辞官去云游天下,都还能让世人觉得是帝王怠慢了他?


    这就是李白的才华!!!


    当一个人的才华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李白一个商籍尚且能赢得全天下的赞誉和尊重,没道理李让一个侯爷不行。


    所以,李让的谋划就是这么简单。


    他要展露他的才华,让江南士族为之侧目,让江南士族争着抢着请他为座上宾。


    事实上,这个谋划从他还未进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没错,就是那首《忆扬州》。


    才华要怎么体现,治国吗,写道德文章吗,还是扯着别人的耳朵告诉他我有才华你信我?


    都不是。


    体现才华最好的方式就是——装逼!


    历史上因为才华被帝王赞誉的人可不止李白一个。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一篇《讨武檄文》直接俘获了武则天的芳心。


    而《讨武檄文》在李让看来,就是骆宾王装得最完美的一个逼。


    李让来到大唐之后,除掉方才在扬子江上那一次,拢共装过的逼不超过三次。


    第一次是装给唐俭看,那是为了表明心迹,他祭出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二次是为了逼李世民赐婚,他祭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三次是为了脱身,他祭出了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可以看出来,李让每次装逼,都是有着一定的目的性。


    至于收获名声,那是次要的。


    而他在城外所作的那首《忆江南》,压根就不是念给那些围观他的小娘子听的。


    就那些小娘子,他想拿下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更何况他有金城这样的绝色美人陪伴,还有月儿,娟儿,婉容这样各有千秋的小老婆,个个都是人间绝色,他也压根看不上外面那些妖艳贱货。


    众所周知,李让是出了名的懒,出了名的不喜欢做无用功的事情。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在大庭广众之下装逼,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当然不是!


    李让就是要装给江南士族看,他要让江南士族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自行惭愧,为接下来的谈判做准备。


    要知道谈判这种事情,可不是在谁的地盘上谈,就对谁更有利的。


    不然后世某位老佛爷,也不会被人骂成傻逼误国误民了。


    现在李让不断的喝酒,也是在为装逼做准备。


    不喝酒,他怎么斗酒诗百篇?


    不喝酒,他有什么理由抄袭诗词?


    不喝酒,别人怎么把他架到风口浪尖上?


    等他把逼装到位,再去见江南士族那些话事人,他便能堂而皇之的说出那句:“什么狗屁江南士族,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要的就是这样的压迫力。


    李让酒倒杯干,对于扬州刺史府一众属官的马屁也是来者不拒,主打的就是一个豪迈。


    而扬州刺史府的一众官吏,见李让眼神越来越迷离,也是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发笑。


    果然,少年人就是少年人,还是太年轻了,一点点糖衣炮弹就搞定了,似乎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嘛!


    王行舟默默的看着一众属官们轮流吹捧李让,见李让越加放浪形骸,再结合李让下船时借女人之势力,心中也是难免起了轻视之心。


    只是一旁陪坐的金城郡主,似乎也太淡定了一点。


    难道她就不担心李让被灌醉以后出什么丑?


    还是说李让在玩什么他不知道的把戏?


    沉吟片刻,他还是觉得稳妥为上,先试探一下,别待会儿反倒被李让反将一军。


    想到这里,王行舟脸上瞬间露出一个假笑,朝着李让拱手问道:“李县侯当真海量,本官服气了,只是侯爷从长安远来,一路上毕竟是舟车劳顿,本官见郡主似乎有些疲态,不如今日的宴席就到此为止?”


    此言一出,李让眼中的迷离之色不变,但端着酒杯的手却是微不可察的顿了一下。


    他倒是没想到,他都已经如此放浪形骸了,这王行舟竟然还未放下戒心。


    真不愧是琅琊王氏培养出来的人,尽管并非直系,但就这份缜密的心思,也足以证明此人之能了。


    心思电转之间,李让已经再度一口干完杯中美酒。


    “砰~”


    他重重的将酒杯砸在桌子上,偏过头一脸醉意的看着王行舟笑道:“王刺史这话好没道理,且看诸位同僚,明明都还未曾尽兴,本官若是就此离去,岂不是自认酒量不如诸位同僚?”


    此言一出,王行舟不由得微微蹙眉,暗道难道是他想多了?


    还不待他开口,李让便又继续转过头看着金城问道:“夫人,你累了?”


    对上李让的视线,金城不由得暗叹口气。


    显然,李让又要把她当工具人了。


    但此时此刻,她也不太确定李让要谋划什么,为了李让的大计,她也只能选择配合。


    所以她很“识趣”的站起来,朝着一群官员盈盈一礼道:“本宫确实有些乏了,不过,家中仆人已经备好了下榻之所,诸位且尽兴便是,本宫便先行离去。”


    李让不着痕迹的朝金城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金城则回应了一个白眼。


    而一众属官听见金城这么说,全都将目光看向了李让。


    李让笑眯眯的朝一众属官拱手,笑道:“诸位同僚安坐,待本官送完夫人,便回来舍命陪君子。”


    说完,李让便脚步踉跄的搀扶着李让出门。


    见状,王行舟急忙跟上。


    一群属官陪李让将金城送到在府外等候的侍女手中,便又反身回到宴席。


    而金城这位唯一的女眷一走,宴席的氛围就肉眼可见的高涨起来。


    李让环视一圈,嘴角不由自主的勾起一抹弧度。


    接下来,该装逼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