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章 诸葛明杀人诛心,曹操束手无策,

作者:别叫我上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全本免费阅读


    第99章 诸葛明杀人诛心,曹操束手无策,许昌氏族,分崩离析!


    东吴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急入柴桑。


    马腾身死的消息,如同一阵风席卷而来。


    吴侯宫内


    江东大臣悉数到场。


    左边一侧,以张昭居首,往下依次是朱然、顾雍等人;


    队列右侧,张纮居首,其次是诸葛瑾、鲁肃等。


    大殿中央,江东斥候跪拜吴侯。


    “启禀主公,许昌传来消息。”


    “马腾为曹操所逼,数日前身死许昌!”


    轰隆隆!


    话音落下,群臣骇然!


    马腾何许人也!?


    此人乃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之后!


    伏波将军马援,黄沙百战,马革裹尸,忠烈之名远传四海!


    马腾一生对大汉忠心耿耿!


    当初在曹操发布讨董檄文的时候,马腾就以西凉太守的身份成为第十三镇诸侯。


    在吕布杀董卓,李淮和郭汜听从贾诩的建议霍乱京都,汉献帝受辱时,马腾就开始勤王室,起义兵来攻打李淮等人。


    后来,曹操接汉献帝入许都,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时,马腾就和国舅董承等人暗中联盟,参与了“衣带诏”,想要除掉曹操。


    但可惜的是,衣带诏还未完全落实下去,刘备就先一步离开了。


    刘备率军的离去,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刺曹的实力。所以,马腾不得不带兵回西凉。


    后来随着刘备在荆州的崛起,曹操想要一同天下的野心越来越大;


    但若曹操举大军南下,又恐担忧西凉二十万雄甲天下的铁骑攻入许昌。


    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曹操假借汉献帝名义,召马腾入许都。


    以此牵制二十万西凉军。


    原本以为马腾忠烈之名远播四海,曹操就算有心杀之也不敢轻易动手。


    可谁知道,马腾还是被曹操逼死在了许昌!


    听到这一消息的孙权,豁然起身!


    紫髯碧眼,威风凛凛高站台前;


    目聚精光,神情悲愤!


    苍啷!——


    腰间佩剑出鞘!


    长剑寒芒逼人,大殿之上群臣禁声。


    孙权握剑,虚空斩下!


    破口大骂道:“曹贼狼子野心,竟然害死寿成!”


    “寿成乃我大汉忠良,骨鲠忠臣!”


    “竟遭曹贼毒手,痛煞孤也!”


    孙权横剑而立,神情戚戚然,悲痛欲绝。


    张昭张纮等群臣出列,齐声道:“请主公息怒,保重身体!”


    站在前列的江东二张,漫不经心相视一眼。


    继而脸上闪过一抹狐疑之色,两人心中皆有困惑。


    “曹操好歹与袁绍大战官渡,打出了以少胜多的惊人战绩的。”


    “怎么会如此愚蠢?”


    马超统帅西凉二十万铁骑,雄甲天下。


    此时曹操几乎是倾巢而出,企图一举拿下荆州、江东。


    作为大后方的许昌,近乎沦为了一座空城。


    这时候杀马腾,岂不是自寻死路?


    西凉马超携二十万西凉铁骑直扑许昌,许昌如何能挡?


    一旦失去许昌,曹操便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大本营;


    而且汉帝刘协不在手中,他协天子以令诸侯的谋划也将破产。


    朝会之上,两人亦不便多做言谈。


    只能将这份怀疑与不解揣在心中,不过两人心中都有种感觉。


    马腾之死的背后,一定有着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又或许,马腾在这个节骨眼暴毙,并不是曹操想要看到的一幕。


    ·


    清晨


    鄱阳湖,水师营寨;


    大都督周瑜雄姿英发,锦衣华服,腰佩玉钩。


    双手负后,站在点将台上。


    湖面上,江东水师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风和日暖,一阵湖风吹来,周瑜宽大衣摆开始在空中摇曳。


    更显勃然风姿。


    “大都督!”


    水师副都督黄盖,行色匆匆赶至点将台。


    “许昌传来消息,曹操逼死马腾!”


    唰!


    周瑜闻言,豁然转身。


    明眸闪动,不可置信道:“什么!?”


    黄盖躬身更甚,语气坚定道:“千真万确,马腾就死在许昌!”


    大都督周瑜面色凝重,沉默些许。


    继而眼睑接连抽动,轻叹一声,暗笑道:“怪不得诸葛亮胜券在握,原来玄机在此!”


    清风徐来,吹拂周郎鬓发。


    副都督黄盖听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大都督所言何意?”


    “难道马腾之死,与诸葛亮有关系?”


    周瑜轻叹一声,感慨道:“诸葛亮,好毒的计谋!”


    “马腾就算不是直接死于诸葛之手,也是因他而死!”


    黄盖看着智珠在握的周瑜,好奇道:“可斥候来报,许昌人人皆传是曹操逼死了马腾。”


    “诸葛亮远在荆州,如何能够前往许昌杀人?”


    “马腾也非寻常百姓,若没有精密谋划,何人能


    取其性命?”


    “公覆!”


    周瑜扶栏远眺,出言反问道:“你知道当初曹操为何要以汉帝名义,诏马腾入许昌吗?”


    能在周瑜手下做事,身为江东水师副都督的黄盖,自然不是张飞那种无脑莽夫。


    对于曹操的迎马腾的企图,自然知晓。


    “西凉马超坐拥二十万铁骑,只要马腾在许昌,马超就不敢轻易出兵许昌。”


    “诏马腾入京,不过是为了牵制西凉那二十万铁骑,保证许昌的安全。”


    大都督周瑜点头,感慨道:“不错!”


    “此时曹操发兵五十六万,诈称百万大军,可谓是倾巢出动了。”


    “作为大后方的许昌,眼下不过是一座空城。”


    “马腾一死,其长子马超必然率领二十万西凉铁骑直扑许昌!”


    “眼下的许昌,如何抵挡?”


    黄盖若有所思,徐徐点头道:“大都督言之有理。”


    “此时最不愿意看到马腾暴毙的,一定是曹操!”


    “所以马腾之死,一定不会是曹操所为!”


    “不错!”


    周瑜衣襟随风鼓动,目光犀利眺望荆州襄阳。


    一字一句道:“最希望看到这一幕的,会是谁?”


    副都督黄盖接过话,应道:“荆州刘备!”


    “此时曹操五十六万大军压境,兵临城下。”


    “若马超率二十万西凉铁骑直扑许昌,曹操定将首尾难顾。”


    “一面是荆州大敌,一面是许昌沦陷,天子移驾!”


    周瑜扶栏望江,兴致缺缺道:“也难怪诸葛亮有恃无恐,原来是提前布好了局。”


    “杀人诛心,好毒的计谋!”


    站在周瑜身后的黄盖伸手摩挲着自己的胡茬,有些好奇道:“马腾一死,西凉马超必然出兵。”


    “我倒是很好奇,曹操到底会如何决策?”


    “大都督,若你是曹丞相,面对眼下腹背受敌的局势,当如何取舍?”


    凭栏远眺的周瑜回头,气度翩翩;


    脸上神色依旧平静,沉默片刻后开口道:“我若是曹操,定然先下襄阳,取荆州!”


    “而后以荆州为大本营,改襄阳为襄都,迁都襄阳。”


    “再传汉帝被逆贼马超所害,另立新帝!”


    “马超坐拥西凉铁骑二十万,下许昌不难,可若是想要掌控整个北方,那他也没那个本事吃下。”


    “稳固荆州,而后分兵三十万,携大胜之势,反击马超!”


    “然则北方定矣!”


    “最后剩下一个江东,不过是已是囊中之物。”


    周瑜的一番分析,听得副都督黄盖连连咂舌。


    “大都督天纵英才,我江东得有大都督,实乃江东之福!”


    面对黄盖言语恳切的夸赞,周瑜摇头叹息道:“若曹操真如此行事,十个周郎也护不住江东!”


    “天下大势远矣!”


    听着周瑜的分析,黄盖一时忧心忡忡。


    “哈哈哈!”


    周瑜一眼便看出了黄盖的心事,轻轻拍打其肩头,出言宽慰道:“公覆不必担忧!”


    “我方才所分析,只是理论而言。”


    “若是曹操不能在短时间,以极少的代价攻破襄阳,拿下荆州。”


    “那将会彻底进入两难局面。”


    “又若是西凉马超身边得有谋士,也学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亦或有可能,曹操的某位公子韬晦深远,提前布局,拥天子以自立。”


    “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周瑜将身子扶在栏上,目光不由自主的眺望襄阳的方向。


    喃喃自语道:“可我怎么觉得,最后的赢家会是他呢?”


    “谁?”


    一旁的黄盖有些不解,困惑道:“普天之下,还有值得大都督挂念之人?”


    “呵呵。”


    周瑜洒然一笑,唏嘘道:“能用马腾之死,牵制曹操。”


    “此人之谋划,早已不在我之下了。”


    “短期而言,有此人坐镇襄阳,力扛曹操大军,乃是我江东之福。”


    “可倘若曹操败退,此人便是我江东之祸啊!”


    黄盖不以为意,傲然道:“江东有大都督坐镇,何惧旁人?”


    周瑜无奈苦笑,感慨道:“我与此人,他日必有一场生死之谋!”


    ·


    山雨欲来风满楼!


    黑云压城城欲摧!


    自马腾死在了许昌的消息不胫而走;


    其长子马超兴兵二十万南下,势不可挡,直扑许昌而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西凉铁骑,大量的许昌氏族开始离开许昌。


    就连根基最为稳固,实力最为强盛的颍川四大氏族,其中以钟皓为首的钟氏、韩韶为首的韩氏,都隐隐有了搬离许昌的心思。


    毕竟马超带着杀父之仇而来,二十万铁骑攻打无甚兵马驻守的许昌,如入空城一般。


    到那时,若是马超为了替父报仇,屠城许昌。


    再想离开,恐怕也来不及了。


    颍川四大氏族,除了钟氏和韩氏,还有另外两个更为强盛的氏族继续留守许昌;


    这两大氏族,分别是以荀淑、荀彧为代表的荀氏;


    陈群、陈泰为代表的陈氏。


    荀、陈两大氏族不走的原因,是因为和曹操绑定过于紧密;


    荀彧、荀攸叔侄,都在曹操帐下做军师;


    陈群虽然名声不如荀彧,可在曹操心中一直是谋主的存在。


    这两大家族已经与曹魏势力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眼下的许昌城,已是风声鹤唳。


    荀氏府邸


    一身素青儒袍的荀彧,忧心忡忡,正在大堂内来回踱步。


    曹操亲率五十六万大军南下,留下荀彧留守许昌。


    原本这个任务无足轻重,许昌身在大后方,亦不会有大事发生。


    可此时马腾一死,直面怒气冲冲的二十万西凉铁骑。


    许昌便成了此时天下最危急之地!


    “这马腾何时死不成,竟然现在死!”


    荀彧停下脚步,握拳砸掌!


    脸上神色无比忧虑。


    “老爷!”


    外出打探消息的荀府管家,匆忙来报。


    “如今许昌各大氏族,都听到了风声。”


    “除了咱们荀氏与陈氏,其他各大氏族都有望风而逃的意思。”


    “甚至不少知晓消息的百姓,也开始准备逃离许昌。”


    听到这个消息,尽管荀彧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不由得将眉头紧皱。


    很快,荀彧便绕到案牍前坐下。


    正襟危坐,奋笔疾书。


    给颍川钟氏、韩氏去信一封。


    书信落成,荀彧交给管家,吩咐道:“火速将这封书信送到钟、韩二氏家主之手!”


    管家双手恭谨接过书信,困惑道:“老爷,一封书信如何送给两人?”


    荀彧轻抬衣袖,苦笑道:“眼下许昌陷入这样的危机,韩、钟两位家主恐怕早已日日聚首,商议退路。”


    “是!”


    望着管家匆匆离去的背影,荀彧面露难色,投笔叹息。


    此时他能做的,只有先稳住颍川四大家族。


    荀氏和陈氏有他荀彧、陈群二人,自然不必担忧。


    可钟氏、韩氏已有动摇之心。


    若颍川氏族都开始逃离许昌,那人心可就真的散了。


    哪些犹豫不定的百姓,定然四处溃逃。


    到时候不等马超攻入,许昌城便已大乱矣!


    荀彧思虑再三,重新拾起笔墨。


    将此时许昌城内的情况,如实传达给丞相。


    许昌之危如何解,还得看丞相如何做出取舍了。


    钟氏、韩氏此时正齐聚钟府。


    颍川四大家族中,荀、陈关系最近,因为族内都有曹操身边重臣。


    韩、钟两氏也因为和曹操关系并未过于紧密,而关系更近。


    此时钟皓、韩韶两位家主,正忧心忡忡,商议离开许昌之事。


    “老爷,荀令君有书信至!”


    钟皓、韩韶两人面面相觑,脸上并无讶异神情。


    荀彧会来信一封,实属在两人的意料之中。


    钟氏家主拆开书信,两位颍川名士一共观看。


    看着书信内容,两人的脸色一阵晦暗不明。


    荀彧在书信上先是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