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章 诸葛的攻心之计,荀彧与诸葛!

作者:别叫我上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全本免费阅读


    第66章 诸葛的攻心之计,荀彧与诸葛!


    尚书令府。


    荀彧落笔成行,批阅决策着一大堆的公务文件.


    丞相兴兵南征的计划已定,他依旧作为后方统帅,镇守许昌,策应丞相的军事行动。


    “报!”


    “刘晔军师到了!”


    府上人身在门外,轻声说道。


    “快让他进来!”


    荀彧抬起头来,放下手里的毛笔,站起身子扶着桌案定了定神,这才迈步往门口走去。


    “荀令君,夤夜招我前来,必有大事吩咐!”


    刘晔快步而入,神色凝重。


    “子扬,请坐。我找你来,有一件大事想要托付给你!”


    荀彧令左右上茶,一边牵着刘晔的手,往里就走。


    “荀令君,您请坐。我站着便好!焉敢就坐!”


    刘晔看着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再看看荀彧斑白的发髻,明明只有四旬,却操劳过度,叹息了一声说道。


    论官阶,论年龄,论资历,刘晔都无法与荀彧相提并论,因此说不敢与荀彧平起平坐,也并非谦虚之言。


    天下皆知,曹丞相手下,谋士如云。但归根其类,只有谋士荀彧,和其他谋士!


    “子扬,丞相方针已定,不日即将兴兵五十六万,征伐荆州,荆州若下,必将引得胜之兵,再战江东,一统天下!”


    荀彧也不勉强,回到书案之前坐下,从文件里取出一张纸,看着说道。


    “丞相为天下计,终于出手了!我当鞠躬尽瘁,为丞相分忧!”


    刘晔神情激动,保全望着丞相府的方向遥遥行礼,高声说道。


    “然则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五十六万大军,一个月的用度,便是六百万石。一旦战事开始,若粮草不继,军心大乱,不战自败……”


    荀彧眉头紧皱,面现忧郁之色。


    “如今许昌的府库之中,存粮寥寥,只能支应三两个月而已,捉襟见肘!”


    刘晔点了点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荀令君未雨绸缪,思虑周全,考虑长远,令刘晔佩服无地。”


    荀彧放下手里的纸张,从桌上拿过一只茶碗,缓缓的倒了一碗清茶,端起来递给刘晔。


    刘晔急忙往前走了两步,弓腰双手接住,轻轻喝了一口。


    “我和丞相商议,想令你往北方幽凉并冀四州,筹措粮草一千万石,以资军用。不知伱意下如何?”


    荀彧回到桌案前坐下,抬头看着刘晔,语态舒缓的问道。


    不论多么严重或者紧急的事情,在荀彧的口里,从来都是有条不紊,从容镇定,使得与他交流的人,也能有一颗镇定从容的心。


    “冀州乃是九州之首,天下富足之地,且在袁绍手里经营多年,并未遭受多么严重的战乱之苦。”


    刘晔沉吟片刻,抬头说道:“北方四州,一千万石粮草。我必在三月之内,筹措完毕,随时听候荀令君和丞相的调派!”


    看到刘晔胸有成竹的样子,荀彧长长吐出口气,如释重负:“有子扬你如此保证,我心可以安定了!”


    “荀公,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未战之前的威压,令我想起了昔日的官渡之战……”


    刘晔神情紧张,面色严峻的低声说道。


    虽然还没有兴兵,但只这战前的酝酿阶段,莫大的压迫感已经令他喘息不过来了。


    “这一场战,比之官渡之战,恐怕还要艰苦艰难的多……”


    荀彧佝偻着身子,放下手里的茶碗,缓缓的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窗前,拨开了窗棂。


    一阵冷风吹入,令刘晔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昔日攻打袁绍,官渡一战既决胜负,也决生死。但袁绍势力虽大,人心涣散,三个儿子各怀机心。丞相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未战之前,我已能料定结局了!”


    荀彧看着窗外,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深夜。


    月色如水,冷风习习,吹着窗口一处树枝,发出呜呜如哭泣一般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


    “那荆州之战呢?荀公又如何说?”


    刘晔心里一阵紧张,忍不住又往前走了两步,来到了荀彧身后。


    “刘备连战连捷,士气旺盛,上下一心,更有诸葛之谋,算定天下。可谓天时地利,尽在其手!”


    “孙权坐拥江东,只那长江之险,便是不可逾越的地利之势!何况江东虎将如云,谋士成群,丝毫不能小觑。”


    荀彧依旧背负着手,如一尊泥塑一般,站在窗前,一动也不动。


    “但丞相兵马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奉天子诏令,以征天下,名正言顺!我想此战,必能克成大功,建不世伟业!”


    刘晔血脉贲张,明白只要战事催动,战争的机器运转起来,必是一场腥风血雨。


    而他,也倍感自身责任之重!


    “如你所言,这一场战,我们唯一的优势,便是人多势众……”


    “这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而粮草,便是重中之重!几十万大军的性命,就交到你的手里了!”


    荀彧忽然转身,走到桌案前,从桌上将刘晔的任命文书拿起,递了过去。


    “请荀令君放心,转告


    丞相,让他放心,我即刻启程,往北方四州去,一定完成筹措粮草的任务!”


    刘晔如临大敌一般郑重的接过文书,正色说道。


    “好!”


    “我送你!愿你一路顺风,早日归来!”


    荀彧言辞不多,但足以令刘晔感动不已。


    两人再无多言,荀彧将刘晔送上马车,转身刚要回房。


    “借问一声,这里可是荀令君的府上吗?”


    不远处,一个信使骑着一头枯瘦如柴的劣马,一边往这边行走,一边不住的招手。


    “我便是荀彧,你是何人?”


    荀彧温言说道。


    “我是荆州的信使,特来送书信给荀令君。”


    信使急匆匆来到府前,翻身下马,在马鞍上的褡裢里翻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哦?我在荆州并无故旧朋友,也无门生晚辈,谁会给我写信?”


    荀彧嘴里说着,心中大奇,难道是荆州氏族,给我来信?


    “我家军师诸葛先生,特地差我呈报书信给荀令君。若非如此,也不至于使小人在此蹲守了一天一夜了,好不容易见到荀令君孤身一人,方才敢现身呈报。”


    信使将书信递了过去,后退两步恭敬的说道。


    趁着月色,荀彧见他脸上风尘仆仆,周身衣服凌乱,显然是长途驰骋,并未休整所致。


    “远来辛苦,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强留。还请上复诸葛卧龙军师,他日有缘,当面请教。”


    荀彧此刻手里捏着大名鼎鼎的卧龙诸葛孔明的书信,一万个好奇。不知道诸葛卧龙不动声色,私下里差人送这封信到自己的府中,到底所为何事?


    但他毕竟沉稳老练,不动声色的着令门下的管家赏了信使,掩门而去。


    书房内,一盏孤灯。


    万籁俱寂,夜深人静。


    只有窗外的风,发出阵阵呜咽,偶尔有一缕风穿窗而过,侵袭内室,将烛光吹动,烛影摇摇。


    荀彧神色凝重,更添几分好奇。


    诸葛卧龙,到底为何给我私下写信?


    莫非是要商谈什么机密的大事,还是透漏何等惊天的秘密?


    我与他向无交情,且丞相伐兵在即,如今势成仇敌,叙谈情谊,当不可能!


    荀彧缓缓的打开了信封。


    寥寥数语,简简单单的几行字。


    但荀彧还未看完,原本镇定自若,从来都是泰山崩而面色不变的神态,忽然变得惊慌无智!


    两只眼睛瞪得老大,瞳孔却在急剧的收缩。


    “这……”


    荀彧的嘴唇因为紧张而急剧的颤抖,颌下的微须也跟着乱动。


    “这……这怎么可能?“


    “我……我到底在干什么?”


    荀彧忽然将新放在桌上,双眼迷离,犹如失魂落魄一般。


    这曹操麾下的第一智者,仿佛被一封书信,几行文字,夺走了灵魂!


    刹那之间,成了迷途的羔羊。


    “我到底是谁?我在干什么……“


    荀彧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双手扶着桌案,汗珠却大滴大滴的落下,砸在那张信纸上。犹如一滴滴落在尘埃的鲜血!


    他微微转身,再一次来到窗口,打开了窗户,希望让冷风吹拂,令他心里冷静下来。


    出道三十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无法把持自称的情绪。


    但冷风似乎无效,汗珠依旧滚滚不停。


    不远处,斜楼上,一抹灯光,若有若无。


    那是世子曹丕府邸的位置!


    荀彧看着那明灭交替灯光,犹如人的生命。


    生死之间,便是这么随意……


    “或许丞相不会……然则世子……”


    荀彧的眼中,忽然充满了惊惧。


    他匆匆而回,抓起手里的书信,快步走到屋角的一处火盆处,将书信扔在通红的炭火之上。


    纸张起火,将荀彧的脸也照的通红,只有那几处被汗滴浸湿的地方,依旧挣扎着,但最后还是被烘干烧成了灰烬。


    荀彧轻轻吁了口气,站起身子,索性打开屋门,在院中,明月之下,来回渡着步子。


    步子虽有节奏,但心已经完全凌乱……


    诸葛卧龙!


    你果然不愧是卧龙!


    ……


    清晨,呼啸一夜的寒风终于停了下来。


    旭日高升,散发着光和热。


    荀攸军师府里,火盆依旧燃烧着,将整个大堂烘烤的犹如暖春。


    荀攸、陈群、贾诩、钟繇、程昱无人相对而坐,此刻正品茶畅谈,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如今荆州斥候来报,荆州内,众氏族惶恐,刘备震怒!哈哈!”


    钟繇抚掌大笑,得意至极。


    “哼,那些氏族,将咱们当成了傻子,希图趁着咱们和刘备火并,他们坐收好处。如今也该让他们知道,丞相府里,也非酒囊饭袋之徒!”


    陈群得意的端起茶壶,给每一个人倒了一碗清茶。


    “荆州越乱,对于咱们越是有利,若是他们真的火并起来。我想江东的周瑜,也不会坐视不理。到那个时候,氏族、江东、刘备,三家打起了群架,荆襄江东,可不战而下!”


    程昱拈着微须,满意的点头微笑。


    “一计乱荆州!文和之谋,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明啊!”


    荀攸高高举起茶碗,类似敬酒状,其他三人,也各自端起茶碗,一起向着贾诩礼敬过去。


    “哪里哪里!”


    “这些都是众位的谋划,我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略加改进而已!”


    贾诩连忙谦和的摆摆手:“这一次,看刘备和诸葛卧龙如何接招!”


    “如何接招?”


    “恐怕此时的卧龙,已经焦头烂额了!!”


    哈哈!


    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咣!”


    突然一声响,一人推门而入,直冲到了众人面前。


    “叔叔,您怎么来了!”


    荀攸一声惊呼,第一个站了起来,迎上去扶住荀彧。


    “我等参见荀令君!”


    其他众人,也急忙站起来,恭敬的行礼。


    荀彧面色暗沉,极为难看,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带着万分的疲惫,像是一夜未眠。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能让镇定自若,大汉朝的子房,王佐之才的第一谋主,如此的憔悴失态?


    “前辈,但有训教,吩咐我去一趟府上也就是了,何必劳您亲自走一趟呢!”


    程昱赔笑而起,走到荀彧面前,伸手挽住他的另一只胳膊。


    “叔叔,您先坐下喝口水,然后再说。”


    荀攸看着荀彧面色有异,非同寻常,料定必有大事,心里也是一阵紧张。


    但荀彧似乎并未听到众人的话,依旧木然的站在那里,两眼失魂,目光发散,似乎心里依旧在想着什么事,注意力完全不在现场。


    “叔叔……”


    荀攸虽然是个晚辈,在在众军事之中,俨然已经是领袖的存在。


    “诸位!”


    “是汉臣否?”


    荀彧忽然转身,犹如灵魂归体一般,目光炯炯,盯着五大谋士。


    “荀令君,不知前辈此话,是什么意思?”


    陈群迷惑不解,一大清早的,老荀彧急匆匆的推门而入,怎么问了这么一个突兀的问题?


    “前辈此话,必有深意,还请前辈就坐,咱们慢慢详谈。”


    钟繇也走了出来,伸手想要延请荀彧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但荀彧并未理睬,反而挣脱了荀悠和程昱的手臂,缓缓的走了两步,转过身,眼神暴涨,环顾着五大谋士。


    似乎是在灵魂的拷问,想要通过他们的眼神,看出那深邃在心的端倪。


    “若天下一统,四海承平。家国之事,是该听丞相的,还是听天子的?”


    众人再次困惑。


    荀彧一句话,令五大谋士,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荀令君,何出此言啊?”


    贾诩一直站着未曾说话,此时终于也忍耐不住,低声问道。


    “莫非……”


    荀攸久随叔叔,最是心意相通,此时面色突变,紧张到了极点。


    荀彧慢慢走了两步,到了荀攸的座位前,伸手端起茶碗,陈群眼快,急忙上前提起茶壶,给他满了一碗茶。


    咕嘟,咕嘟!


    一向温文尔雅的荀令君,此刻竟做牛饮状将一碗清茶一饮而尽!


    五大谋士,一个个站在当地,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今日的荀令君,太过反常!!


    “吁……”


    荀彧放下茶碗,长长的吐出口气,似乎紧绷的神经,此刻终于放缓了下来,身体慢慢的落在荀攸的座位上。


    “我害怕……”


    “我害怕万一丞相统一天下,大汉易主,你我皆是助纣为虐的忤逆之贼!”


    荀彧眉头紧皱,叹息说道。


    “叔父,何出此言啊!”


    荀攸面色苍白,满面惊恐,失声问道。


    他自然明白,叔父的这这句话是何等的分量,若是传扬出去,又会引起何等大的风波!


    “荀令君,此话……此话不能说啊!!”


    陈群素来视荀彧为偶像,此刻听荀彧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听得他心惊肉跳,急忙上前挡在大门之前,转身望去,还好并无旁人,又急忙打开房门,四下张望一番。


    “荀公,此事……大逆……”


    程昱想要说什么,却又沉默了下去,似乎自己所言,已经犯了大逆之罪!


    “有何不能说的?”


    荀彧忽然抬起头来,圆睁怒目,盯着程昱,程昱气短,头立刻低了下去,不敢与荀彧对望。


    荀彧站了起来,似乎心里的起伏和波澜已经完全的荡平,而那颗躁动的心,此时也终于拿定了主意,找到了归宿。


    “你们可否犹然记得,你我皆是大汉之臣!”


    “离地三尺,神灵可见!”


    荀彧怒气贯胸,拍了拍胸口,又指了指苍天,眼神从荀攸开始,在贾诩、程昱、陈群、钟繇四人脸上各自飘过。


    “顺逆之道,还要看尔等效忠于谁!”


    荀彧一声冷笑,不再继续往下说,转身走去,伸手扯开房门,扬长而去。


    “嘭!”


    房门重新关上,将五大谋士震的身躯各自一颤


    。


    门外,一声马嘶,蹄声嘚嘚,过不一会,再也没有了动静。


    五大谋士犹然站立,看着桌上适才荀彧喝过的清茶的大碗,各自发怔。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何一向沉稳内敛的荀令君,会突然的到访军师府,又为何会如此的情绪失控,言辞激进?


    荀令君自从跟随丞相,出谋划策,机智百出,更为丞相引荐了郭嘉、满宠、程昱等诸多贤才!


    官渡之战,血战袁绍之时。若没有荀彧一纸定乾坤,十胜十败论驰名天下,恐怕曹丞相早已败在袁绍之手!


    若无荀令君,便没有丞相的今日!


    丞相视之为子房,委以重任,官之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候!


    可是……


    今日荀令君的一番言辞,与之昔日,判若两人,大相径庭!


    “公达,荀令君他老人家今日是……???”


    沉默良久之后,陈群终于缓过神来,转头看着荀攸,困惑的问道。


    “唉!”


    荀攸叹息一声,皱着双眉,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莫非是丞相府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但若有什么事,我等应该不会丝毫不知啊!”


    钟繇重新归坐,将五人的桌椅摆放整齐,号召各人相继落座。


    “荀令君今天,大不寻常。我猜必有缘故,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