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四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

作者:楚国隐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十四章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


    看着朱元璋那晦涩难明的表情,胡惟庸难得的紧张了一下。


    不是,老朱你这人咋回事?


    怎么你这抗性这么高啊?


    不吃忽悠是咋地?


    我头一回正儿八经跟你当面对线,这话术你难道一点都不吃?


    不可能吧?


    上辈子咱也是干过销售的,忽悠人也是一把好手来着!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咂咂嘴,有些意味难明的说道:“这个,惟庸啊,你这么一说吧,倒也有些道理。”


    “不过,咱还是觉着,你这题目是不是太过晦涩了?”


    “毕竟,一般学子哪有伱这么聪明!”


    听到老朱这捎带手的还夸了自己一句,胡惟庸顿时松了口气。


    这态度还行,至少客户关系还在,客户态度还没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胡惟庸脑海之中疯狂闪动了片刻后,都没起身,就坐在墩子上,冲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道。


    “陛下,恕臣不敢苟同,这考题,固然有些难度,可臣也是为了大明好啊!”


    “哦?具体说来听听,咱倒想听听看,你这是个什么说法!”


    胡惟庸这话一出,朱元璋还真就来了兴致。


    要知道,胡惟庸之前是什么职位?


    丞相啊!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所以,当胡惟庸开口说为了大明考虑的时候,朱元璋还真不会当他是在忽悠。


    因为丞相就是干这个的啊。


    胡惟庸略微捋了捋思绪后,沉声道:


    “陛下,臣是跟着陛下一路打过天下的,咱们都知道,那些只会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学子,哪怕当了官儿,也不过是個泥塑菩萨。”


    “甚至,好些这样的学子,当了官儿后,连个泥塑菩萨都当不好,要么被人欺上瞒下的架空,要么贪欲作祟上下其手。”


    “说白了,他们压根没那个施政的能力,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读书了!”


    “所以,趁着这次陛下钦点臣当主考的机会,臣想试着改一改!”


    胡惟庸说到这里,自己都信了,感觉自己真像个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忠臣一般。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是感慨不已。


    作为一位自草根崛起的帝王,胡惟庸所说的这些话,他体会可太深了。


    可一直以来,他对于这种情况哪怕深恶痛绝,却只能通过杀人来威慑。


    如今听胡惟庸这么一说,貌似,从科考上就想出法子来了?


    这无疑让朱元璋兴趣大增。


    “惟庸,细细讲来!”


    胡惟庸见客户主动产生了互动,顿时心中一喜,得,路子重新续上了,大事可期啊。


    “是,陛下!”


    “臣刚刚就说过,三个破题思路,其实就是选出三种不同的人。”


    “第一种以规矩破题的,这种人读书读得深,而且还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有了学问的这种。”


    “这种人可以进翰林,让他们专心学术、皓首穷经认真研究学问去。”


    “大明以后的文风能不能远迈汉唐,就看这些人的本事了。”


    “第二种以天命破题的,这种人读书颇杂,涉猎甚广,关键是脑子还活络。”


    “这种擅长机变、脑子灵活还懂得各种杂学的,最适合丢到地方上历练。”


    “因为他们懂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既不会被下面人蒙蔽,也不会面对当地一应事务措手不及。”


    “只要在当地历练上几年,便能一跃而起,将来都是封疆大吏的好苗子。”


    “而最后一种,学的既不深也不杂的,咱们也得看到他们的优点,那便是老实、憨厚!”


    “这等人,最适合去六部老老实实办差,他们性子憨实,没那么些个花花肠子,虽没那么多机变,但至少踏实肯干哪!”


    胡惟庸说到这里坦然一笑,双手一摊道:“至于剩下那些人,读书读书不行,品性品性不好,那活该考不上!”


    “毕竟,臣是要为国举才的,总不能选一堆废物出来吧!”


    朱元璋听到这儿,整个人都乐麻了。


    好,好,好,还得是咱们这帮子老兄弟啊。


    瞧瞧惟庸,这多为咱着想。


    到底是当过丞相的,看似随意的一道题,居然就能选出不同的人才。


    啧啧,这脑子就是好使啊。


    不过,朱元璋这人,疑心病重,明明心里满意的不行,可嘴里却颇为感慨的说道。


    “惟庸啊,你这法子倒是不错,就是可惜你的名声了啊,你这一下可把那些学子全给得罪了!”


    胡惟庸心底里差点笑出猪叫声,老子图的不就是这个嘛。


    要不是他憋笑功夫够好,他这会儿怕是得笑出声来。


    好在上辈子见识过各种荒唐场景,这功夫没少练。


    使出洪荒之力压住嘴角后,胡惟庸淡然一笑。


    “陛下,臣跟您说实话,臣这辈子,丞相都当过了,在文臣这条路上可谓是走到了顶点了,那还有什么好指望的?”


    “臣一没想着流芳千古,二没想过在朝堂一呼百应,为宰作辅的,在乎那些学子口中的名声,干嘛?”


    “没辜负陛下当年的提携之情,看着大明越来越好,臣就心满意足了!”


    胡惟庸这大实话一出,轮到朱元璋差点压不住嘴角了。


    这话太实在了。


    没错啊,这一不图流芳百世,二不图一呼百应当宰相的,要那么好的名声,干甚?


    最最关键的是,胡惟庸可不止是嘴上说说。


    他是真这么直接干了。


    他面前这张试卷,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是真不在意那点名声不名声的啊!


    要知道,将来这批学子若是进了朝堂,怕是对胡惟庸没有半分好感来着。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难得的涌起了一股子暖流。


    好啊!


    这才是咱老朱家的好臣子啊!


    默默奉献、埋头耕耘。


    甚至若不是今日里把人招来问话,这里间的事情自己压根都不知道。


    可胡惟庸仍旧踏踏实实的给办了!


    啧啧,不行,这么好的臣子,怎么着也不能亏待了。


    总得赏点什么才行。


    不然的话,以后谁还给咱卖力干活?


    只是……惟庸这人,赏点什么好呢?


    官职?爵位?银钱?土地?美人?器具?


    这事儿,有些头疼啊!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