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朱元璋人麻了!

作者:楚国隐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章朱元璋人麻了!


    能在明初成为御医的,那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无论是从医德出发还是从胡惟庸的权势来看,太医院的一应御医若是不想吃瓜落,那这回就得下死力气。


    眼见着御医脚步匆匆的离开,胡惟庸要不是碍着胡义在场,恐怕高低得蹦起来欢呼两声然后还得在床上蹦跶几下才能一展自己的兴奋之情。


    娘的,好悬啊!


    要不是后脑勺上实实在在有了这么处伤口,怎么可能糊弄过御医?


    糊弄不过御医的话,就凭老朱那性子,指不定还会有什么招数落在自己身上呢。


    如今好了,实打实的伤了脑袋。


    若是放在现代,医院里各种仪器一过,那自然无所遁形。


    可这个时代,只能依靠医生望闻问切以及积累的经验去判断的情况下,这要是能弄明白胡惟庸的病症就怪了。


    这不,回到太医院的御医,此时跟一帮子同僚一起,抱着一大堆古籍正满头大汗的争论着。


    胡惟庸受伤昏迷之时,去胡府亲自上手诊视过的可不止一两位。


    如今再一听今天回来的李御医嘴里所说的胡惟庸的一应情况,顿时一个个的愁眉不展了起来。


    外伤好说!


    哪怕伤在了脑袋上,但太医院里有的是外伤圣手,保管休养一段时间后能恢复。


    可胡惟庸所说的眩晕、异响等各种问题,一应御医们就头疼了啊。


    这…这…这师傅没教、书上也没写啊。


    以至于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结果居然是静养!


    没错,就是静养!


    面对这等疑难杂症,一应御医最终拿出来的解决方案还是静养。


    而干劲十足,直接杀到了太医院的朱元璋看着眼前这帮人,有些气不打一处来的意思。


    “你们平素里都说自己何等的本事,活死人生白骨的说得咱都信了,如今胡惟庸伤了,你们就让他这么躺在家里?”


    老话说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更枉论朱元璋这等拉着一帮老兄弟硬生生打下一片天下的猛人。


    这猛然间眉头一皱脸一板,一帮子御医还真有些扛不住。


    关键是,这事儿说来也不好听啊。


    平素里他们确实没少吹自己的医术。


    毕竟当御医的,想要地位高可不就得名气大嘛,那平日里多少不得吹上两句?


    这下好了,碰上個较真的。


    于是一应御医只得老老实实地苦着脸把胡惟庸的病情说了出来,然后也解释了他们的为难之处。


    伤是真的伤了,外伤好说,可内里的病情,除了静养,他们束手无策。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那紧锁着的眉头都快堆出两层来了。


    咱好好的一个丞相、心腹重臣,就因为摔了一跤,所以之后都只能在家赋闲了?


    这怎么可能?


    作为农户出身的朱元璋,本能的把所有臣子当做自家长工在看。


    如今能力最出色的长工居然要回家休息不干活了?


    这怎么能行。


    于是老朱也不管御医们脸色究竟有多难看了,反正就一句话。


    “咱不管你们想什么法子,反正你们得替胡惟庸把伤治好了!”


    “差事办好了咱有赏,可若是办不好,那可别怪咱下手太狠!”


    说完不理脸色一片苍白的御医们,转头大步的离开了太医院。


    一心惦记着胡惟庸的老朱,怎么也想不到,此时正一脸忧色的坐在卧房里,看着眼前的笔墨发呆呢。


    而眼前案几上放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臣胡惟庸叩请圣安,臣昨日忽遭……”


    显然这是一封写给老朱的奏折。


    说白了,胡惟庸现在就一个想法。


    辞职,赶紧辞职!


    晚一刻就多一分风险,早辞职早享受!


    只是写着写着胡惟庸就觉着不对了。


    完美继承了前身记忆的他,这字,是不是写得太好了一点啊。


    这哪儿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写出来的折子啊。


    老朱那厮若是看出端倪来了驳回了折子的话,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不妥,太不妥了!


    重写!


    想到这里,胡惟庸毫不犹豫的把之前写好的那一份卷成了一团,抬起笔再次认真的写了起来。


    这回写的就费力了。


    要知道,想把字写好,不容易,但也不太难,无非一笔一划认真点就行。


    可谁想过,想把字写差点,还要差得自然,那可就费力太多了。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胡惟庸才把眼前这份不过五百字的奏折写完。


    就这,还得忽略上面好几个明显涂改的墨团以及好些忽大忽小的字迹。


    若是按平常的规矩,这等模样压根不可能出得了房门,当草稿都嫌丢人。


    可眼下的胡惟庸却格外满意的拿起这两张纸,小心翼翼的折好,塞进了奏折本子里。


    叫过一直守在外间的胡义,让他加急送到宫中去。


    而后,胡惟庸笑眯眯的重新躺倒了床上。


    剩下的,就看老朱如何回应了。


    丞相病重期间写给陛下的急奏,哪怕是晚上,也第一时间送到了正在加班处理国政的朱元璋手里。


    而朱元璋也没含糊,第一时间翻开了奏折。


    结果一眼扫过去,朱元璋整个人都不好了。


    娘咧,咱家的长工,哦,不是,丞相要辞官了?


    说实话,朱元璋对胡惟庸的看法挺复杂的。


    一方面胡惟庸确实能力出众,更是凤阳老乡,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绝对是有功的。


    可另一方面,随着胡惟庸的位置越来越高,尤其是成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后。


    看着胡惟庸那一呼百应、一言而决的模样,刚刚当上皇帝没几年的朱元璋格外的膈应。


    不是,你这当丞相的,咋就跟咱当皇帝差不多风光了呢。


    所以,他其实此时隐隐约约已经有了废黜丞相制的想法了。


    没错,老朱这等狠人,压根没想着针对胡惟庸一人,他想的是一劳永逸。


    所以,胡惟庸转任丞相后,老朱这厮里里外外把胡惟庸捧得那叫一个高啊。


    其实就一个想法,坐视胡惟庸做大、猖狂,而后名正言顺的连人带位置一起收拾了。


    可眼下计划才刚刚开始呢,胡惟庸不干了!


    这特娘的如何是好?


    难不成又换个丞相上来,重新捧一遍?


    头疼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