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8、尴尬的君臣

作者:她的剑在哭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长安大街上,卫宁背着手站在驿站外。


    昨日驿站开启,赵策等人只是稍稍宣传一番,百姓便被这低廉的价格吸引,今日商铺前便门庭若市。


    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几乎改变了传统商业巨大盈利的格局。


    驿站一担盈利极其低廉,靠量堆积。从百姓手中收取货物,然后运输到关中各地。


    这里面仅仅收取运输费用,费用并不高,譬如从长安到霸陵、蓝田,这属于短程距离,再根据货物的重量来算,如果只是书信等轻巧的货物,最多只收取三文钱运输费用。


    简而言之,路程远、货物重,则收取的费用越高。


    三五个钱对普通百姓来说负担并不高,很多商人在外,都可以利用驿站传输货物、书信。


    也只有在汉武帝这个时代,才能做出驿站这种商业模式。


    和明朝不同,汉武帝时期放开了地域限制,并没有将百姓圈定在固定的地方,尤其商人,他们可以凭户籍在全国各地流动。


    所以驿站的建立,卫宁的目标很明确,赚商人的钱。


    至于普通百姓走亲串友需要邮寄货物、书信,自然也很便利。


    所以在驿站开通之后,才会第一时间在店铺门前涌入这么多邮寄书信、货物的客人。


    卫宁背着手看着这繁华的一幕,长长舒一口气。


    其实在秦子榆给他规划这种商业模式的时候,他心里是没底的,汉人能不能接受他都不清楚,一切还要市场检验。


    索性,市场检验的结果令他满意,不然他投入如此之多的钱财就会打水漂了。


    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往无前的魄力!


    ……


    “那是什么?”


    汉武帝和桑弘羊见商铺前聚集如此多的人,不由疑惑。


    桑弘羊让汉武帝稍等,他自己则去询问一番。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汉武帝和卫宁已经站在一起了。


    “卫侯爷也在啊。”


    桑弘羊笑了笑,对卫宁打招呼,卫宁回以微笑。


    而后桑弘羊才对汉武帝道:“陛下,臣打听出来了。”


    “这里新开了一门生意,驿站运输。”


    桑弘羊简单的将驿站的模式告知汉武帝。


    汉武帝听后,微微点点头,赞赏道:“这名商贾,倒是有些头脑。”


    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型,汉武帝听后都不免有些赞赏,作为统治者,他很敏锐的能察觉到这种商业背后带来的政治意义。


    因为它能替大汉帝国解决很大一部分百姓的收入。


    除此外,还能解决一部分流民的问题,这于帝国来说有益无害。


    不过汉武帝还是好奇道:“一担生意仅仅需要三五钱,寻常人家找人带个消息到异地,都要送些菜肉,都不值这个钱。”


    “朕想不通,他们为何要做这亏本生意?”


    卫宁笑着解释道:“一担生意不仅仅只会运输一件货物啊。”


    “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的货物不会少,将他们聚集起来,一同运输去目的地。”


    “量起来以后,运输的工具和人力还是那么多,这样不就可以盈利了吗?”


    卫宁解释完毕,桑弘羊和汉武帝同时一愣,道:“对呀!朕怎么没想到?”


    桑弘羊赧然一笑,道:“臣也没想过这些。”


    “不过还是不对啊。”桑弘羊又疑惑的道:“货物有轻有重,距离有远有近。”


    “客家钻这个漏洞,以重货让商家运输,商家不还是亏吗?”


    卫宁又笑道:“桑大人,运输的费用不会一成不变的,有个基础值,在这个范围内的重量和距离,只收取基础值的价格。”


    “超过基础值的重量和范围,要根据重量轻重、范围远近累进加价收取费用。”


    “若是和传统商铺一样,该多少钱就多少钱,那不铁定亏吗?”


    桑弘羊击掌感慨:“聪慧!厉害!”


    “陛下,此善事也。”


    汉武帝沉默一下,问桑弘羊道:“此商业从未有过,如何收取税收?”


    汉朝的商税极高,五税一,达到了高昂的百分之二十。手工业则减半征收,也就是说手工业等小民做的商业,只收取百分之十。


    但这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车马的,还需要加收百之六的运输税。


    所以折算下来,驿站运输是需要征收百分之二十六的重税。


    当然,和秦朝的秦半商税比,汉朝的商业税收也算还好了。


    当桑弘羊对汉武帝说完后,汉武帝眉梢微微挑起。


    国家不是缺钱吗?


    这钱不就来了吗?


    这个驿站若是经营起来,国库又会充入一大笔商业税收。


    两人盘算的倒挺好,完全没注意到旁边卫宁的脸都黑了。


    “陛下,臣觉得不妥。”卫宁急忙开口。


    汉武帝狐疑的看着卫宁,道:“怎么不妥?”


    卫宁道:“此驿站替大汉解决了一大批流民,又让一大批百姓农忙之余有额外之收入。”


    “此利民之策,自当该减一减税收,以示鼓励吧?”


    也就卫宁和汉武帝关系不错,才会这么说。


    不然你收吧,你想收多少税我就给你多少税,伱要收多高的税我都给。


    等驿站产业成熟稳定,我直接将它关闭,到时候大汉会有数千上万的人对驿站形成依赖,那个时候我若将此商业关闭了,我看你怎么应对这些百姓的怨言。


    当然,这些话卫宁是没说了,现在能好好和汉武帝商量,何必要说这些令人不悦的话呢?


    汉武帝不解的看着卫宁,道:“你怎么……非但对这驿站商业如此了解,还如此为他们说话?”


    卫宁也没隐瞒,龇牙笑了笑,道:“因为是我做的生意啊。”


    “啊?”


    汉武帝和桑弘羊同时吃惊的看着卫宁,“啥?”


    卫宁淡淡的道:“那是我的生意啊。不然我为什么会这么清楚?”


    汉武帝的脸色微微有些变了变,略显尴尬。


    合着朕刚才和桑弘羊密谋了半天,原来正主就在旁边?


    桑弘羊也很无语,是你的生意你早不说啊?


    卫宁诚恳的道:“陛下,我认为该减一减税收。桑大人说的税收太重了。”


    桑弘羊反驳道:“正常就该如此,国家税收政策不该因为你是王侯而改变。”


    老桑是汉武帝的财官,很恪守原则,自然为国家利益着想。


    汉武帝看了一眼桑弘羊,道:“朕认为卫侯爷说的对。”


    桑弘羊:我特……你,陛下,这……


    他此时手足无措,无语凝噎。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