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033 饼子被偷

作者:芒鞋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喘成这样还嘴硬, 老方氏觉得老秦氏太好面子了。


    也是她累得感官迟钝,所以才没细想老秦氏嘴硬的缘由,只喋喋不休的念叨, “走累了就坐车吧,否则累出个好歹, 拖累的还是自家人。”


    “我不累。”老秦氏抹汗, “只是有点热而已。”


    只有梨花坐的车有遮阳的车棚, 其他车俱暴晒在太阳底下,不止她, 其他人也觉得晒。


    她问赵大壮, “大壮,咱还要走多久啊?”


    “转过这个弯有片山坳,咱们到那儿休息。”


    赵大壮不熟悉地形, 落脚地是梨花安排的,她随赵广安去过戎州城, 知道哪儿遮阴, “大家再坚持一下啊。”


    牛车后跟着无数拖家带口的人,有些是青葵县里出来的,有些是附近村镇的人, 队伍越来越长,路边歇息的人也越来越多。


    嫁进赵家的媳妇们不由得忧心起娘家人来。


    一开始以为进城打秋风的, 出门时没想过往娘家送信,现在漫山遍野的难民, 再不知会娘家人逃荒恐怕都得死。


    南边几个镇回不去了, 北边几个镇的媳妇还有机会通知家里。


    到山坳后,她们先帮着整理物什,一切收拾妥当后才去找梨花。


    梨花正在看赵大壮整理的册子, 除了姓名,年龄也写上去了,可她除了“赵”,其他一个字也不认识,刚准备叫赵广安,抬头就看到几个婶娘面有难色的望着她。


    “三娘…”菊花与梨花更熟,先开口,“能不能帮婶子传个话啊。”


    梨花折起册子,黑漆漆的眼睛眨了眨,稚声稚气道,“什么事呀?”


    这种时候,她表情纯真,十分可爱,菊花整个人放松下来,“婶子想回娘家一趟。”


    棺材里装着粮,汉子们留下来守粮,送信这事只能她们自己做。


    她解释,“饥荒好像更严重了,我怕我爹娘固执地不肯走。”


    老人家认死理,既舍不得多年建起来的家,也舍不得辛苦开出来的地,就说那晚,老村长磨破嘴皮子也没说动大家伙逃荒。


    她问梨花,“三娘,你能帮我跟你四爷爷说说吗?”


    牵挂家人乃人之常情,梨花应下,卷起册子别到腰间革带,“婶子等会儿,我问四爷爷怎么说。”


    都是爹生娘的,族里既接嫁了人的姑娘回来,没道理拦着儿媳妇不让其回家,她跑到老村长的竹席旁,“四爷爷,婶子们惦记家里,想回去传个话…”


    老吴氏跪在一侧,轻轻按捏老伴儿的胳膊,感觉老伴儿的手动了下,问梨花,“你四爷爷咋说。”


    梨花像学堂认真听夫子讲课的学生,时不时点两下头,有模有样道,“四爷爷让我找两个识路的人挨家挨户传话。”


    老吴氏没有起疑,“你四爷爷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有人不从,让你大堂伯收拾他。”


    长子就是老吴氏的底气,只要赵大壮在,她就不怕事。


    梨花得意的昂头,“好呢。”


    老吴氏被她狐假虎威的表情逗笑,嗔道,“说话稳重点,别给你四爷爷丢脸。”


    “好呢。”梨花拖长音,掉头回去传话了。


    老吴氏笑得开怀,见老伴儿眼珠斜看着梨花方向,笑道,“三娘是个靠得住的,有她在,没人抢得走你的位置。”


    靠不住也没办法,家里的钱都让梨花拿走了,他又瘫得动不了,除了她没人指望得了。


    老村长阖上眼,继续养神。


    另一头,梨花跟几个婶子说了老村长的意思,并表明赵家的立场。


    “婶子是赵家媳妇,赵家不会抛弃你们,但娘家那边是顾不了的,谁想接娘家人来就得自己养,当然,谁要回去族里也不阻拦。”


    未来要一起生活很长时间,有什么话,梨花希望大家伙坦诚布公的说出来,避免日后扯皮。


    “婶子们要不要商量商量?”


    商量什么?到处都在闹灾,回娘家也不见得有粮,何况家里还有嫂嫂弟妹,哪儿有她们的容身之处?不是所有人都像赵家这般宽容大度的接纳外嫁的女儿的。


    菊花垂眸,“自打嫁进赵家我就没想过回去了。”


    其他人连连点头,“我们也是。”


    她们上头没有婆婆压着,哪儿愿意回娘家受窝囊气?


    当然,她们担心娘家是真的,但打心眼里不想回去也是真的。


    她们还担心一事,“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肯走怎么办?”


    梨花也想到了这点,“告诉他们戎州衙门发放粮食如何?”


    任何时候,粮食就是百姓的希望,就像族里人,之所以离开近溪村不也奔着赵广昌的粮食去的吗?


    菊花觉得可行,“三娘,多牢你费心了。”


    “都是亲戚,不必那么见外的。”梨花态度豪爽,“婶子以后碰到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


    说到这,菊花还真有一事,天刚亮那会,赵大壮让她给大堂兄们装点饼和水路上吃,她发现甑子里的饼少了两块。


    前晚到庙里后,赵广昌要求大家伙把干粮交上去,由他找人看管,她负责保管一甑子菽渣饼,昨晚以前,一直是四十五块,哪晓得一觉醒来只剩四十三块了。


    担心赵广昌怀疑她监守自盗,她琢磨着用族里分给她的口粮偷偷补上,然而迎上梨花清明澄澈的目光,她觉得可以说。


    “我有点事想麻烦梨花,你们先走吧。”


    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越少的人知道越好。


    梨花拍拍身边位置,示意她坐下说。


    “我蹲着吧。”菊花蹲下,见几人走开后才说,“甑子里的饼少了两块。”


    梨花看她,“何时的事?”


    见梨花没有先怀疑自己和孩子,菊花心里一暖,“我睡着后吧。”


    妇人孩子睡在里边,能靠近甑子的,多半也是妇人孩子。


    梨花看向不远处的树丛,赵大壮他们挖茅坑,明家和胡夏两家的人坐边上围观,没有任何要帮忙的意思。


    老太太说清晨那会明家厚着脸皮向赵大壮讨要粮食被赵大壮拒绝了,赵大壮明确表示不会给他们粮,但可以借些箩筐竹篮给他们装野菜。


    为此,几家人对赵家生了怨恨。


    夏家人是急性子,在赵大壮手里没讨着好,转身殴打他媳妇,赵大壮发现后,当即要让两人和离。


    一旦和离,夏家是死是活都不关赵家的事了,夏家人害怕,忙拉着儿子赔罪,发誓再也打人,不过这是早上的事。


    昨天晚上,几家人还是有机会接触到甑子的。


    梨花想了想,道,“这事你先别声张,等我问过四爷爷再说。”


    菊花婶回去后,梨花没有立即去找老村长,而是喊赵广安,“阿耶…”


    她不怎么在村里溜达,光是名字也无法跟人联系起来。


    “阿耶…”


    赵广安的声音从牛群里传来,“来咯。”


    有一头牛病了,赵广安怕会传染,一头牛一头牛的检查,梨花一喊,当即摘掉口鼻上的布走了过来。


    “啥事?”


    “给我念念册子上的字。”


    赵广安身上沾了牛的味道,臭熏熏的,和梨花保持两步远的位置道,“不好吧?”


    这种活,一看就是偷奸耍滑的人干的,尽管他很喜欢,但不合时宜,“你大堂伯带着人挖茅坑呢。”


    他光明正大的偷懒会被人诟病的。


    “所以才让你过来啊。”梨花翻转册子给他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


    赵广安这才想起梨花大字不识一个,当即朝远处喊,“刘二,你检查一下粪便,我给三娘念字。”


    “……”梨花扯他衣摆,“小声点。”


    “好。”手里的布一扔,一屁股坐在梨花身旁,“来,我看看。”


    “赵盛茂,四十五岁,赵盛庄,四十二岁…”


    “你慢点,赵盛茂是大堂伯吗?”


    “嗯,你大爷爷家的大堂伯。”想到闺女不知道堂兄弟们的名字,他边给梨花念名字边告诉她是谁,离得近的直接指给她认。


    “你弄这个干什么?”


    “分配活计。”


    赵广安想到老太太,在村里时,无聊了就编编草鞋,嫌闷就找人来家里说说话,出来后好像一直很忙,都没怎么闲过。


    老太太怕是也想干活的, “你阿奶也要干活吗?”


    “要。”梨花没有任何保留的说,“阿奶和四奶奶辈分高,让她们监督人干活。”


    “这活不错,我呢?”


    “你照顾几头牛就行了。”


    任何事都得循序渐进,赵广安自幼没干过农活,突然安排体力活给他,身子吃不消,梨花说,“除了照顾牛,你还要进山挖野菜。”


    赵广安欣然接受,只要不挖茅坑,其他事他都能做。


    他接着往下念,念完谷雨刚上族谱的赵霄正好晌午。


    山坳凉快,时不时有风吹来,不让人觉得热。


    梨花把册子还给赵大壮,“名字画圆圈的人今后负责煮饭,名字底下画横线的负责分吃食,名字底下戳点的要学赶车,其他事临时再安排。”


    册子被画得乱七八糟的,有些名字模糊了,好在字是他写的,还认得出来。


    赵大壮接过,“你四爷爷可说晌午要不要煮饭?”


    饼子太干,得配着水吃,可族里的水不多了。


    “煮。”梨花起身伸懒腰,顺道让他安排人去婶娘家传话,最后是饼子被偷一事。


    前一事好办,后一事他略显迟疑,“会不会是谁家孩子贪吃给拿了。”


    “应该不是。”梨花说自己的猜测,“我怀疑是那几家做的。”


    赵大壮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那几家在不远处看着撕鸡皮吃的老太太,表情有些阴森。


    许是他警告过他们的缘故,这会儿都没人闹腾,也没有过来问他午饭吃什么,委实有点安分了。


    所谓反常即为妖,赵大壮道,“今晚让她们挪到外面睡。”


    “只能这样了。”


    没有证据,犯不着跟那群人打嘴仗,梨花走向老太太,“阿奶,你牙口不好,少吃点鸡皮。”


    “这玩意解馋,我嚼着打发时间呢。”老太太擦了手上的油,继续缝衣服。


    老三是个讲究人,即使打补丁的衣裳也要针脚整齐密集的,她不敢马虎。


    “和你大堂伯说什么了?”


    “大堂伯太多了,待会重新排行呢。”


    大族人家都是这么多的,老太太没觉得有啥,就奇怪,“你四爷爷都那样了还折腾些有的没的,不嫌累啊?”


    “这不有大堂伯吗?”


    “……”


    非得把儿子也累倒是不是?老太太理解不了,“你阿耶排第几?”


    “二十四。”


    “这数字吉利。”


    “……”梨花没觉得哪儿吉利,仍乐呵的捧场,“也不看看阿耶是谁生的。”


    老太太眉开眼笑,“可不是吗。”


    不远处,给老秦氏捶腿的老方氏不料再次受到祖孙的言语荼毒,嘴角抽搐个不停,“亲家,你三嫂子也太…”


    太无耻了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