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0章 帝王心术!互相制衡与平衡之道

作者:猪儿梦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啊对对对……”


    “再有下次,绝不轻饶,臣自己个儿一头撞死!”


    李弘壁讪笑道,却又舔着脸开了口。


    “陛下,还有一件事情。”


    “大将军宋晟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臣与他会面的时候,这位大将军一直咳嗽个不停,只怕……时日无多了!”


    听见这话,朱棣脸色更加难看了。


    宋晟的身体状况,他一直都很清楚,确实积劳成疾。


    毕竟是开国那一批的老将,打了一辈子仗,现在还能为大明镇守边陲之人,也就只有宋晟和顾成这几人罢了。


    诸如武定侯郭英这位名将,据说病得连路都走不稳了,只能躺在床上苟延残喘,也是时日无多。


    宋晟本人也多次上奏请求解甲归田,想要过几天安生日子,但都被朱棣给拒绝了。


    为什么?


    因为甘肃之地太过复杂了。


    除了宋晟之外,恐怕真没人能够镇守得住!


    其一是因为宋晟四镇甘凉,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绝域,于甘肃军民心中拥有崇高的威望!


    否则朱棣早就将宋晟给调回来,避免他将甘肃藩镇化,变成大明第二个军镇了。


    其二则是大明现在无帅才可用,或者说没有宋晟这般足以应对甘肃复杂局势的顶尖帅才!


    这一点,朱棣看得尤其通透。


    当年他起兵之日,良臣猛将尚多。


    但此时张玉、王真、陈亨、张武、谭渊等大将均已战死沙场。


    而剩下这些邱福、刘才、陈珪、郑亨、孟善、火真等靖难诸将都是一勇之夫,或从起籓封,或率先归附,皆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计称大将材也。


    丘福可能还好一些,依靠个人威望能够坐镇甘肃,但这厮有统兵之才却无治政之才,换句话说他不适合做三军统帅,只适合做个骁将虎将带头冲锋,不能独当一面!


    纵观所有的靖难战将里面,唯有朱能一人,是天生帅才,可以独当一面。


    但朱棣并不想将朱能派遣去甘肃坐镇,至少在朱棣坐稳这张龙椅之前,朱能这个心腹臂膀不能离开金陵,以防出现任何动荡变故。


    可朱能不能动,那谁能够接替宋晟,出镇甘肃呢?


    魏国公徐辉祖?


    不是朱棣不信任他,而是徐辉祖刚刚晋升为五军营总兵官,正在对五军营改制,让南北将士融合在一起,成立全新的京营,所以徐辉祖现在还不能动!


    那这样一来,朝廷可真就无将可用了。


    除非是……前朝降将!


    李景隆就算了。


    朱棣疯了才会让李景隆挂帅镇甘肃。


    不管李景隆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朱棣都不敢用。


    没办法,杀伤力太强了,前车之鉴太过具有代表性了。


    除了李景隆,那就只剩下平安、何福、顾成与盛庸四人了。


    顾成正在镇守贵州,并且节制云南沐氏,他的职责也很重要,不能妄动。


    剩下三人,何福是知兵宿将,并且治军严谨,朱棣拜何福佩征虏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管制山西、陕西、河南等部队,何福到任后,宣布德意,招徕远民众,塞外蛮夷大小部落纷纷求降,做得很是出色,现在也不能调他去甘肃,否则会前功尽弃!


    这样算起来,那就只剩下平安和盛庸了啊!


    盛庸也就罢了,也是个偏裨列校,有勇略无武略。


    但是平安嘛……好像是个不错的人选。


    朱棣背着手沉思良久,目光触及到李弘壁,突然反应了过来。


    不对啊!


    平安和盛庸?


    这李弘壁之前去甘肃还特意带上了他们!


    好小子!


    你早就算计到了这些?


    “李弘壁!”


    “你这个混账东西!”


    朱棣脸色大变,愤怒喝道。


    直到此刻他才反应了过来,李弘壁早就算计好了一切!


    傻子都看得出来,当初他之所以带着平安和盛庸去甘肃,就是为了此刻给他们二人铺路!


    李弘壁见狗皇帝发飙,也是浑然不惧。


    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心为国为民,怕个锤子!


    “陛下,臣所作所为,皆为国为民,并无任何私心!”


    “那你勾结平安和盛庸,究竟是何居心?”


    李弘壁轻笑道:“陛下言重了,真要说勾结的话,臣还勾结了魏国公徐辉祖、淇国公丘福和成国公朱能,陛下要不要现在把他们拉进来问一下……”


    “你这个混账兔崽子!”朱棣怒到了极点,上前就想踹人。


    李弘壁满脸惊恐,委屈巴巴地看着他,还扬了扬满是血迹的手臂。


    “陛下,臣是伤员啊!人道主义规矩不能……”


    “你这个混账!”


    朱棣气极反笑道,恨不得一刀砍了这混账。


    “好好好!”


    “你李弘壁为国为民!”


    “你李弘壁一身正气!”


    朱棣冷笑道:“那你告诉朕,万一这平安和盛庸在甘肃之地拥兵自重,甚至是勾结蛮夷通敌叛国,那我大明该如何?”


    “陛下这就不讲道理了嗷!”李弘壁也笑了,“平安和盛庸为人如何,陛下想来心中应该有数。”


    “靖难之役中,双方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陛下若是因此而仇视他们二人,那实在是未免有失帝王胸襟。”


    朱棣张了张口想要反驳,李弘壁却不给他机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