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7章 封赏问题解决了嗷!

作者:猪儿梦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乾清宫。


    朱棣脸色有些古怪。


    方才锦衣卫来报,李弘壁已经带着纪纲离京,一路南下急行。


    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倒是真给朱棣整不会了。


    “和尚,他不会真能找到建文行踪吧?”


    朱棣下意识地看向了姚广孝,失声问道。


    姚广孝捋了捋白须,也是觉得很是诧异。


    “陛下,据贫僧所知,锦衣卫这大半年来,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他们在两京十三省各要害之地都布下了天罗地网,耗费了大量人手搜寻建文行踪,甚至还派了人去大明各出海口岸,试图追查建文出海的证据……”


    “可是这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前前后后地忙活了这么久,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锦衣卫却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关键性的确凿证据,至今也不能确认建文是否出海。”


    “陛下觉得,多了一个李弘壁,锦衣卫就能突然成功了吗?”


    听到姚广孝这话,朱棣也讪笑着摇了摇头。


    “倒是朕心急了啊!”


    “那混账小子如此大张旗鼓,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真有办法啊!”


    这句话倒是大实话。


    相处了这么久,朱棣也自认为了解了李弘壁。


    这混账小子就是一个惫懒货色,无必要绝不会动弹一下。


    现在他竟然带着锦衣卫离京了,未免也太反常了一些!


    “陛下,贫僧也没说他们不能成功啊!”


    姚广孝坏笑道,惊得朱棣豁然抬头。


    “不是,少师此话何意?”


    你才说了锦衣卫忙活那么久都找不到,就算加了一个李弘壁也不可能突然就把人找到了。


    现在又突然改了口风,说他们还是有希望成功,这是怎么个意思?


    “陛下,您误解贫僧的意思了。”


    “锦衣卫上万号人前前后后忙活了这么久,可连建文的一根毛都没找到,那只能证明他们蠢,一群吃干饭不干事的家伙!”


    “但是,如果此次锦衣卫真能找到些什么,那陛下应该明白,不是锦衣卫突然变聪明了,他们还是一样的蠢不可及,真正的聪明人,是弘壁世子!”


    弯弯绕绕了说了半天,朱棣总算是给听明白了。


    合着这老家伙是在分功呢!


    他的话外之音,真要是找到了,那头功是李弘壁的,跟锦衣卫那群蠢货没关系!


    朱棣有些哭笑不得,笑问道:“你就这么看好李弘壁那混账东西?”


    “弘壁世子……绝非凡俗!”姚广孝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陛下可曾记得,那日贫僧初见弘壁世子时,面色曾有异样?”


    听到这话,朱棣也是神情一肃。


    “你倒是提醒朕了。”


    “怎么,这小子面相有什么不对吗?”


    姚广孝眼神中充斥着莫名光芒,低声解释道:“弘壁世子这面相,是大富大贵之兆。”


    “大富大贵……吗?”朱棣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这小子确实是个少见的奇才,如果培养得当,日后必为我大明柱国之臣,大富大贵也是正常的。”


    “不过朕就是有些犯难,你说这小子要是真把建文给找回来了,那朕该怎么赏赐他?先前还有一个大宁都司之功,如果不是他进言,朕只怕真会听信了解缙那个蠢货的谗言!”


    得,又是封赏问题!


    姚广孝都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皇帝竟然会因为封赏臣子而感到苦恼!


    这还真是咄咄怪事!


    主要还是李弘壁此子,立功太多立功也太快了!


    自从他们父子招降了梅殷之后,李弘壁就开始一路火花带闪电,疯狂给皇帝陛下立功,搞得都不好封赏他了。


    “和尚,快想想,怎么封赏这小子!”


    “就算大宁都司的功绩,朕也得给这小子一些赏赐。”


    朱棣苦笑着开口道。


    他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了。


    姚广孝思索片刻,脑海中划过了一道亮光。


    “咳咳,陛下何不转换一下思路?”


    “嗯?”朱棣闻言来了兴趣,“和尚你的意思是……”


    “弘壁世子不好封赏,但婉琰小主却好封赏啊!”


    “婉琰小主乃是出宗室女,一无爵位二无诰命。”


    出宗室女,那就不会再列为宗室,没有俸禄也没有爵位。


    姚广孝这句话,直接给朱棣打开了一扇大门。


    “对啊,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婉琰也马上要与弘壁完婚了,夫妻本就一体,封赏婉琰就等同于封赏弘壁了!”


    朱棣顿时大喜过望,美滋滋地点了点头。


    婉琰怎么说也是他朱棣的侄女,老朱家的血脉,就算再怎么封赏也可以接受。


    李弘壁只要立了功,他就封赏梅婉琰,什么爵位诰命的,品级那么多,足够他这个皇帝用很久了,日后再也不必因为李弘壁立功而发愁了!


    正当他高兴的时候,郑和却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陛下,皇后娘娘她……晕过去了!”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慌了手脚,直接起身就冲了出去。


    姚广孝没有跟上去,他早已预料到了,皇后娘娘恐命不久矣。


    等朱棣赶到坤宁宫时,徐皇后已经醒了过来,太医院的太医正在为她诊治。


    一见到皇帝陛下,众人急忙准备跪倒行礼。


    朱棣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一个箭步冲到了病榻旁边。


    “皇后,可好些了?”


    看着徐皇后那苍白的脸色,朱棣只觉得心如刀绞。


    夫妻二人伉俪情深,感情一直都很好,朱棣很难想象,徐皇后要是走了,留下他一个人,他该怎么办。


    徐皇后握着朱棣的手,强颜笑道:“劳陛下担心了,妾身并无大碍。”


    “方才太医说了,臣妾这是早年身子劳累过度,气血亏空得太厉害,又一直没有精于调养,所以现在才会……”


    听到这话,朱棣心中愈发愧疚了。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怨他!


    因为徐皇后与朱棣虽为朱元璋指婚,却并非“先婚后爱”,而是在婚前已经相识,在正式成婚前,朱棣与徐氏早已相伴三载,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少年伉俪。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棣婚后独宠徐皇后,婚后九年,徐皇后便频繁怀孕生子,相继为朱棣诞下三子四女,在这期间,朱棣并未“雨露均沾”与其他任何女人生下过庶子女,直到后来徐氏未再生育,朱棣这才宠幸了其他妃子,诞下了一子一女。


    也就是说,朱棣的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而且九年之内诞下了七个孩子,这般频繁的生儿育女,气血不亏空才是怪事!


    这之后又爆发了靖难之役,徐皇后也根本没有休养的时间。


    燕王府说是府,实则是燕王宫,规模宏大堪比宫廷,机构庞大,下辖审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有负责教育的伴读、教授,管理王府仓库的大使、副使等官员。


    要凭朱棣一人之力,管理好这么多的机构和人员绝不容易,徐皇后便发挥了当家女主人的职能,井井有条地管理内务,使得宫中上下秩序井然,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没有丝毫懈怠。


    而且靖难兵起后,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率军围攻北平,当时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皇后,徐皇后相当于北平守备军的总指挥。


    她不但与朱高炽及守城将官一起谋划、部署守城各项事务,还发动城中将领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战,每人发给一副盔甲,亲自登城督战,城中妇女在她的激励下,披甲上阵,抛石块、掷瓦砾,与李景隆大军展开殊死战斗,终于支撑到了朱棣顺利回师。


    不过徐皇后也因为那一战受了伤势,落下了病根,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


    一想到这些,朱棣心中就越发愧疚难安。


    “你安心休养,早些养好身子,听见没?”


    “朕这个大明皇帝离不开你,燕王朱棣更离不开你!”


    徐皇后听到这话,再也止不住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陛下,臣妾有罪,劳陛下挂念了。”


    “胡说!”朱棣佯怒道:“你有什么罪?安心休养听见了没!”


    “过段时间,朕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