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5章 掌全府经济命脉,助力发展

作者:酒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稍后又和张方平聊了一番,在淮阳府的感悟。


    多数是关于商户的。


    见识到了商户的强大以及底蕴之丰富。


    若是能够和商户互相成就,绝对比只靠衙门之力发展城外要更为迅速。


    “世人眼里,自私自利没有家国情怀的商户,能够有如此转变。”


    “若是他们真能为我青州府发展而出力,我等自然是不会亏待他们的,毕竟他们也是我等之民众。”


    张方平直言道。


    “兄长如此想,自然极好。”许元胜放下担心,还真担心张方平心里也有重农抑商的打算。


    “民众吃的饱饭。”


    “对我而言,就是大事,呵呵,我可没有那般迂腐。”


    “吾弟刚刚回来,先行休息,其它事就等休息好了再说。”


    张方平看出了许元胜所想,笑着道。


    稍后张方平就先离开了,他要忙着张罗十路官商之事,毕竟牵涉大片土地和广大民众之事。


    特别黑石府宋阔这路商户们,加一起需要的土地达上万亩,还好是荒地也可,否则上万亩良田,还真是麻烦。


    众人都在赶时间。


    商户为利。


    青州府毋庸置疑,缺的就是时间。


    一切流程,走的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钱江县城外。


    “在青州府,真实感受到了衙门是为民众办事的。”


    “在这里经商,是真的踏实。”


    “若非黑石府那边有了成熟的根基,还真想全部挪到青州府来扎根。”


    宋阔忍不住感叹道,看着眼前划给他们的大片土地。


    这里往北是青州府第二大城的钱江县城,往南是府城,广阔的土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他们这么大一块土地,宋家就能一展抱负了。


    换到黑石府,怕是这块土地宁愿长草也不会给他。


    纵是给他,也要剥掉一层皮才行,而之后更是没有保证。


    “听说青州府这里没有山匪了?”


    “藏匿在大青山里的山匪,可不是那么好剿的。”


    一个黑石府的商户好奇道,他们也是和宋家一起在这里做牲畜生意的。


    “我也打听了,先前的兵部司以及现在的府衙,已经下达了多次的剿匪令。”


    “你们看到了那官道上的瞭望塔了吗?都驻扎着大批兵士的。”


    一个商户指了指在他们不远处的地方,就有几处瞭望塔,完全帮他们扼守了上万亩的土地。


    “真是一片净土。”


    ……


    众商户纷纷感叹道。


    “赌一把。”


    “我等速速回黑石府,把各家存下的猪崽子,驴崽子以及各类牲畜,过八成全部送到此地,以后黑石府那边留下少量即可。”


    “家族子弟一分为二,先过来一半。”


    “这边若能成规模。”


    “利至多不少。”


    “别的不说,这里足够安全,我等行商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家族吃穿不愁,安全有保障,子孙未来有个好前程。”


    “青州府值得我们如此。”


    宋阔一咬牙道。


    “八成?”一个商户一惊,这和家族搬来此地又有何区别。


    不过很快其他商户纷纷点头。


    利最大,青州府待客之道为重。


    值得一搏。


    如他们这般想法的外地商户,在感受到了青州府的不同一般后,心里的天平顿时有所倾斜了。


    接下来几日,这十路外地商户纷纷离开,开始调动大批资源和人力入青州府。


    青州府府衙后院。


    许元胜招来了王五。


    “这次前往大荒国边境的任务,交给你。”


    “牛羊换回来后,肉食优先提供给铁血军,这次出任务的铁血军每人百两银子的奖励。”


    许元胜直言道。


    “请大人放心,铁血军定当圆满完成任务。”王五沉声道。


    “布匹在府衙的官仓里,拿我手令去取。”


    “早点回来,快过年了。”


    “这次归来后,另外批你们五日休息,过年回家看看,路引和身份都为你们准备妥了,定让你们风光归家。”


    许元胜递过去手令,拍了拍王五的肩膀。


    “谢大人。”王五面无表情的脸庞,也多了一丝情绪的松动,归家,他好久没有回家了。


    稍后王五接过手令,就直接离开了。


    许元胜处理了一番公务之后,稍后招来了大牛和二牛。


    “二牛你回青山村一趟,报个平安。”


    “大牛接下来城外村子,你来负责,府城外面的村子人口数量众多,待钱江县那边完成了军屯制,接下来就是府城。”


    “所以你先深入城外村子,为军屯制打好根基。”


    许元胜直言道。


    “是!”大牛和二牛纷纷领命。


    稍后许元胜前往另外一个院落,找到了张方平。


    “吾弟想取缔府城内一切钱庄。”


    “改有府衙掌控。”


    ……


    “我知晓你在淮阳府城,取缔了私人钱庄。”


    “没有想到你意取缔整个青州府的钱庄。”


    张方平微微一愣,钱庄所代表的都是各县大户以及各县衙门,关系错综错杂,牵一发动全身。


    “钱庄对于商户和民众,有着潜在的影响力。”


    “做得好可促进商路发展。”


    “反之迟滞商路发展。”


    “在淮阳府只是取缔府城的私人钱庄,但青州府不一样。”


    “青州府一旦全面铺开军屯制,肯定要借用大批的银两和物资,除了衙门应有的拨款之外,可有钱庄承担余下的不足。”


    “即给了借银之人更多的自由,也给予了压力。”


    “一举两得。”


    “若假手于人,就会受制于人,特别牵涉军屯制诞生的军权。”


    ……


    “另外府衙掌控,也能大大取信于民众,方便大笔银两通过钱庄流通,在关键时候,或为我等所用。”


    许元胜看的长远,加上手里银两富足,自然不愿把一府之金银命脉,假手于人,主要是青州府具备了这个条件,而没有动淮阳府全府钱庄,主要是时机不对,一旦动静太大不利于青州府低调积蓄力量。


    “军屯制掌控城外兵马。”


    “钱庄掌控一府之金银流通命脉。”


    “兵马和银两,都握在我们手里。”


    “外加上十路官商要大力发展的资源,皆为民众和军备之关键。”


    “如此以来,府城所有之一切,皆为府衙操纵。”


    “倒是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


    张方平很快理解了许元胜所想,最终点了点头。


    “没办法。”


    “掌控的地盘少,唯有府衙接管大部分权利,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战力。”


    许元胜无奈一笑。


    “是啊!”


    “九边重镇依大胜全境募兵,依大胜所有国力来支持。”


    “我等只是两府之地。”


    “若要募集等同于一座边军重镇的兵力,是要付出更多。”


    张方平深以为然。


    “府衙掌控钱庄,就能更便利的借官商之力,使各类物资爆发式发展,极大调动民众的潜力。”


    “依青州府和淮阳府为根基,其物资储备能够辐射其它诸府乃至是外省,其实我们拥有的财富,就并非两府而是数府乃至媲美一座行省之财富。”


    许元胜想了想道。


    “真能到那一日?”张方平深吸一口气。


    “黑石府宋阔等人牧养的牲畜,若证明可以,可在青州府和淮阳府再建四到六个大的蓄养基地。”


    “军屯制落实之后。”


    “大批老弱妇孺是往城内去。”


    “城外归军屯掌控,会闲置大批的土地用于物资生产,畜牧发展。”


    “其产量以及产出,绝对能达三四个府的体量。”


    “明年。”


    “只要明年天下未大乱,未发生天灾。”


    “青州府和淮阳府所掌控的粮食,肉食以及布料和铁器等,会不亚于整个西川行省之前的体量。”


    “供养三五十万兵马,也绰绰有余。”


    “如此之庞大的财富。”


    “府衙若不掌控钱庄,那就太浪费了。”


    许元胜沉声道。


    能做到这一切,原因显而易见。


    摈弃资源浪费,改做大农场,采用大集体的劳作方法,说白了,有一种军管的味道。


    放到后世,肯定不好。


    大大的损害了自主性和多样性。


    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大胜。


    民众最大的需求是吃饱饭,有奔头。


    那现在府衙和军官的介入,若能让百姓吃饱饭,有衣穿,孩子有学堂上,那他们就无后顾之忧,会完全听命。


    如此做最大的一个优势。


    就是抢时间,在各方势力夹缝下飞快壮大,等对方反应过来时,不敢有所行动。


    “好。”


    “就按照吾弟的做法。”


    “未曾介入的各县城,我立即派人介入,吾弟那边也调动兵马随行,要做就一步到位,干脆利索。”


    “携这次淮阳府大胜之势。”


    “摧枯拉朽,一劳永逸解决整个青州府的钱庄,归属府衙掌控。”


    张方平打定主意之后,也是雷厉风行之辈。


    “好。”许元胜点了点头。


    接下来两日,许元胜安排兵马完全配合张方平,接管了府城北部诸县城的权利,并拿下所有钱庄。


    至于府城南部,早就被许元胜渗透。


    只需一个命令,就完成了钱庄的掌控。


    开始查抄,捋顺钱庄账目,凡是违背大胜律出借银两者,尽皆押入大牢,闹出人命者,逼良为娼者,依大胜律论罪。


    只是究起钱庄本身,并没有深抓。


    也是为了安抚钱庄背后的势力,如此才能顺利完成切割。


    府衙掌控府城以及十八县的钱庄,并拿回一部分高利,短短三日完成了对青州府所有钱庄的取缔,过渡和接管。


    “凡一年内出借高利者。”


    “返回高利。”


    ……


    “凡是坏账,烂账,涉及普通民众,予以免除。”


    “涉及有银不归还者,有当地守备军负责索要,并追讨三倍罚银。”


    ……


    “有府衙派出差役掌控各钱庄,以后借银者,皆经过审查,若有助于府城发展的,可得低利出借。”


    ……


    谁也没有想到快过年了。


    府衙突然来了这么一遭。


    除了钱庄背后的人损失之外,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好处,不少民众和一些中小商户等,还拿回了一些返银。


    一些县衙主官和一些差役的家族们,却如丧考妣。


    因为一些小钱庄,都有他们的借银账目。


    都花掉了,现在被三倍追讨。


    可谓是痛不欲生。


    可看到守备军兵士拿着借条,前来锁拿的时候,根基厚的倒是无事。


    如一些差役等,只能变卖家产,赶紧补上,待归还后事后就会被依各种理由直接清退。


    几日后。


    十路官商们也纷纷带着家人和物资等大批的入了青州府。


    也都听闻了钱庄的消息。


    “许大人,还真是雷厉风行。”


    “许大人这是帮广大中小商户和商贩,以及一些民众,减轻负担。”


    “没有了借银高利的压力,一身轻松。”


    “才能投入青州府的发展之中。”


    “这里才是我们商户发家之地。”


    一个个商户很敏锐的发现,许元胜掌控钱庄,又在大大的促进青州府的快速发展。


    就这么一点点的改变下去。


    很快疲弱的青州府,不仅不会因为大量募兵带来的人力不足和物资消耗,还会进一步的快速强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