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2章 兑现承诺,欲要完善边界三县防备

作者:酒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古代:我和赘婿兄长互换身份》全本免费阅读 []


    接下来两日,两府之间才暂时安定了下来。


    十五万两银子给了淮阳府,包括两千五百名守备军兵士。


    淮阳府那边,也把留在青州府未走官员和一部分兵士的家属,全部遣送了过来。


    围绕两府边界处的人口争夺,算是最终告一段落。


    “吾弟,我已经责令府城北部诸县开始动工修葺官道,另外钱江县那边也划好了土地,为福广县民众建立房屋。”


    张方平道。


    “兄长,青砖怕是不够吧。”


    “另外这开阳县附近,肯定是要建瞭望塔的。”


    “不如在钱江县那边,开始建土窑制砖吧。”


    “毕竟福广县民众落户钱江县,也需要大批砖瓦建设居处。”


    许元胜沉吟道。


    “此事你来做主吧。”张方平呵呵一笑。


    “好。”许元胜点了点头。


    “这边谈判的事情告一段落,我也要先回府城了。”


    “你是和我一起?”


    张方平道。


    “我暂且留在这边吧。”


    “其实开阳县这边还是潜力比较大的。”


    “未来不输于钱江县那边。”


    许元胜沉吟道。


    “哦?边界县城,能有这么大的潜力?”张方平微微一怔。


    “我说的不止是富裕程度。”


    “而是它的未来。”


    “这里毕竟靠近淮阳府。”


    “兄长你真以为,谈判的约束,就真的能够长久吗?”


    许元胜呵呵一笑。


    “最起码也要过完这个年,看看再说。”张方平苦笑道,明白了许元胜的心思,这在还要打淮阳府的主意啊。


    这淮阳府当初主动招惹青州府,未来肯定会大大的后悔。


    “兄长放心。”


    “青州府也要消化内部,北部十县算是稍稍稳定下来。”


    许元胜点了点头。


    “行,那我就先走了。”张方平点了点头。


    “兄长,这些你拿着。”许元胜起身拿出银票放到张方平手里。


    “你这边正需要银子的时候。”张方平摆了摆手推辞。


    “兄长拿着吧。”


    “这是高平县抄家以及城内商户捐献给府衙的。”


    “还真不少。”


    “哪怕两府交界处的县城,稍微抄家加上一些商户的捐献,也轻而易举就超过了四十万两银子。”


    “有时候想想,城外村民每家每户能有三五两银子就顶天了。”


    “而城内却寥寥千人,就能超过城外数万村民的财富还要多。”


    许元胜自嘲道。


    这还只是青州府最为犄角处的县城。


    “当初兵部司初立。”


    “若是商户和各地衙门,能够如此慷慨的捐助。”


    “也不会那么难了。”


    张方平也颇为惆怅,不过稍后就是摇头一笑,现在倒也还好,兵部司设立的目的并不算无疾而终。


    只不过是在先皇驾崩后。


    稍后张方平接过银子就先走了。


    “侯坤,你护持府主回一趟府城。”


    “告诉留守在府城的大牛和二牛,让他们回一趟青山县,带上一部分人去钱江县,一部分人直接来开阳县。”


    “开挖土窑,烧制青砖。”


    “另外这是写给钱江县县令蔡远礼的信。”


    “到时候他会全力配合的。”


    许元胜说道。


    “是!”侯坤拱手领命,然后大步离开。


    许元胜稍后又命人去城外喊来了粱老村长。


    “老村长,从淮阳府入我开阳县城外的民众具体有多少人数,都统计出来了吗?”许元胜直言道。


    “禀告大人,已经统计出来。”


    “此次紫阳县来人,共计四万七千八百三十二人。”


    “之后又入大山里,又邀来了属于德源县和盛泽县等县城的人数,共三万三千六百二十八人。”


    粱老村长好似早有准备,立即送上了两份册子。


    许元胜仔细看了看,过了半晌,才是放下。


    “好,加上城内福广县的民众七万八千多人,这次共计纳入超过十六万民众,妥妥的达到寻常三县人口的数量了。”许元胜高兴道。


    “有赖于大人给予的条件好。”


    “大家信任青州府。”


    粱老村长拱了拱手贺喜道。


    “呵呵,老村长,我们之间就不用说客套话了。”


    “当初我答应你们,每拉一个人,奖励你们一两银子,此事我可没有忘记。”


    “嗯,我算了算城外外来的人口数量,达到八万一千四百六十人,那就是八万多两银子。”


    “另外对于这些民众,也有每人一两银子的安家费。”


    “加在一起就是十六万两千九百二十两。”


    “人员全部集中发放银两,有些劳民,统一发放也难免会让从淮阳府迁入的民众认为,你们是拿他们赚取银子的。”


    “这样吧,老村长。”


    “你把开阳县外本地的村长们都集中起来,我亲自去一趟见见大家。”


    许元胜说道。


    “是,大人。”


    “不知是在城内还是城外?”


    粱老村长迟疑道。


    “就梁家村祠堂处的院子里吧。”许元胜想了想,那地方够大。


    “是。”粱老村长点了点头,没有立即走。


    “老村长还有事?”许元胜询问道。


    “大人,直接对我们发放奖励银子不太好。”


    “其实……我带领大家去紫阳县时,并没有告诉大家每拉一个人,就能得到一两银子的好处,只是告诉大家,这是大人期许的。”


    “大人不会亏待我们的。”


    “所以我觉得,与其发放八万多两银子给我们,到最后兜兜转转的再次回到商户手里,还不如大人用在修葺官道以及完善此地的防御上。”


    “这是小老儿的一点愚见。”


    粱老村长如实道。


    “老村长,想的深远。”许元胜颇为感叹道。


    “年龄大了,有些事见的多,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比不上大人高瞻远瞩。”粱老村长不好意思一笑。


    “劳烦老村长,先聚拢各个村的村长。”许元胜笑着道。


    “好。”粱老村长点了点头,就告辞先离开了。


    稍后许元胜又喊来了杜仲和杜有道两兄弟。


    “见过大人。”两人恭敬道。


    “当日我有过承诺,从淮阳府入青州府的村民,每人给予一两银子的安家费。”


    “对待福广县,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这是七万八千一千两,多的就发给那些没有走的守备军兵士和差役。”


    许元胜指了指桌子上的银票。


    “大人,这笔银子就有我们开阳县衙门筹措,如何?”杜仲拱了拱手上前道。


    “开阳县衙门和高平县以及平南县不一样,后者两县未立寸功,捐献银子是理所当然。”


    “你们开阳县衙门,是立下功劳的。”


    “拿着吧。”


    许元胜直言道。


    “是!”杜仲拱了拱手。


    “卑职谢过大人。”


    “不过这笔银子,应该有大人亲自当着民众的面,发放下去,会更好一些。”


    杜有道诚恳道。


    “这点虚名,我不在乎。”


    “杜大人在福广县民众中官声好,就有你发下来。”


    “我可不希望福广县民众,骂你带他们来到这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许元胜呵呵一笑。


    “卑职敬佩大人的胸襟。”


    “定尽力让福广县民众,心向青州府,心向大人。”


    杜有道拱了拱手沉声道。


    “对了。”


    “帮我在开阳县城内寻一处宅子,不需要太大,但要足够清净。”


    许元胜看向杜仲。


    “是,大人。”杜仲点了点头。


    稍后两人取了银票,就先走了。


    当日傍晚的时候,杜仲就寻好了宅子,并派人做好了打扫,安排了清白的仆人等。


    领着许元胜去了一趟。


    “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