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1章 官民一心才能昌盛

作者:林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简单来说,这些现有在册的土地田产山林,之后全部都归于官府所有,最后全部都归于国家。


    国家上层收回大庆国所有的土地,不准再私自买卖,把这一条路直接给堵死,后面就很容易来掌控百姓手里土地的情况。


    做好统计之后,再根据百姓的真实的需求来分配土地。


    也保证了百姓手里有地耕种,这样一来,百姓们也不至于连温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林峰神情严肃的开口


    “殿下,下官还有一个提议,收缴上来的土地需要分给有需要的百姓,但是已经辞官的乡绅老官们,也需要按照人头来分配田地。”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需要拿出一个明确的分配制度出来,往后分配土地的时候,也必须需要按照这样的制度来分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要是大庆律法上面明确规定的制度,就不会有人明着去知法犯法,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


    “当然私盐这件事除外,因为官盐根本就供不应求,所以官家这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发展。”


    现在林峰说这么多,就是一个意思。


    之所以要成立专门的分田制度,就是要把这个制度深入人心。


    林峰又道“让百姓们都明白官家对百姓们的一片苦心,这样才有利于后面新政的推行。”


    他这话,让萧宇文瞬间眼神再次凌厉了几分。


    “只要是有利于新政的推行,无论多难都要一试!”


    李寒江跟林峰二人纷纷点头称是。


    本来林峰还想要说一下分地的详尽细节,包括之后的分地事宜的规定,根据人口区域的划分,把百姓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城镇居民、一种是农村居民。


    可他转念再一想,时代不同不能同日而语。


    凡事欲速则不达,他便也作罢。


    现在,三皇子萧宇文满心满眼的都是新政推行的逐项事宜,只要对新政有利的办法。


    他即便是冒险,也要一试。


    新政代表着自己的政绩,这跟之后众位皇子夺嫡有很大加分,所以他不得不为此冒险。


    如今官家的身体因为旧疾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所以三皇子这边就有些着急,他想要尽快把这些事情给彻底的稳定下来。


    拿着这件事在自己政绩上拉些保障,然后保证后面夺嫡之路一切顺利。


    这一点,林峰跟李寒江都明白。


    他们二人,现在也算是跟三皇子一条船上的人,他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跟着三皇子把新政尽快的推行起来。


    而林峰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眼前最要紧的两国交易市场的铺面竞拍。


    这件事绝对不能出任何的疏漏。


    想到这些,林峰就觉得浑身压力骤升。


    这次的事情一旦出错,官家只会认为是三皇子的过错,最后追究的也只会是三皇子。


    而李家跟林峰都承受不了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李寒江才会在今日,带着自己身边的三千守备精锐,前来给林峰助阵。


    这让很多前往寒山关的商户们都看的分明,李家这样做摆明了就是要给林峰撑腰来的。


    两天后。


    夜间。


    整个寒山关关内关外都是满城烛火通明,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茶楼酒肆就连晚间都依旧在开门迎客。


    甚至就连街边走街串巷卖糖水的小贩们,此时都已经换了一波人。


    外来客商


    “这寒山关,真是我见过最边境的城池里搞得最好的一个,不仅没有宵禁时间,你们大家看看,就连走街串巷的糖水贩子都还在街边售卖糖水。”


    “难道晚间官府都不管的吗?”


    “还是说,这寒山关从一开始就没有宵禁时间的规定限制?”


    “在京城我都没有见过如此的盛况,但却在这寒山关见识到了,真是稀奇!”


    有人好奇的问。


    “诶?你们说说,之后这宵禁的时间会不会也在其他城池取消?”


    “你想什么呢?”


    “这宵禁本就是有史以来的祖制,怎么可能你说取消就取消?”


    “而且我这次在来的路上,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人的话还没说完,另一人就好奇的开口询问。


    “什么事?什么事?赶紧说说!”


    这话题瞬间就引起了周围不少人的围观。


    此时,众人都看向了说话那人。


    只听那人问了一句,“听说陵县建了一所别具一格的县学,你们大家难道没有耳闻?”


    提起这事。


    很多人都跟着展开了话头。


    “听说过听说过,不就是女子学堂吗?有什么稀奇的?”


    “在前朝的时候,传说皇宫之中也办过一个女子学堂,这事又不是什么秘密,你这话说出来,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时间,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有商户好奇的问“前朝是前朝,现在是我大庆朝,在我大庆朝这女子也能进学堂?”


    “这话我可是头一次听说,还真就觉得特别稀奇。”


    有人反驳,话题就多了起来。


    紧跟着就有人开口,“有些大户人家的子女,都是专门请了先生去各家教授读书识字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女子能进学堂读书这样的说法。”


    “这陵县现在搞这一出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要跟礼法道义背道而驰?”


    话题被众人扯的越来越远。


    之前说话的那人,在众人中间站定。


    开口说道“诸位,陵县的县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它是两个学院,一个男校一个女校,中间隔着很高的一堵墙。”


    “可有一点是我不明白的,里面竟然不是官宦子弟的子女,而大多都是平民的孩子,听他们说陵县的孩子去县学启蒙不收一分钱。”


    “这个启蒙班部分年纪大小,就算你是七十古来稀的年岁只要有那个读书识字的心,那夫子就会竭尽全力的教授你。”


    “女校跟男校是一样的,启蒙班不限制年纪大小都能前往学习。”


    “可女校还有所不同的是还教刺绣、画图样、算学等等这些,让适龄的女子不仅能够在县学里面读书识字,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养家糊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