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八章:伯常布局,令我感动落泪

作者:三天四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全本免费阅读


    “君侯说笑了,如此大事老朽岂能不知?”司马防也不知道张韩提及这件事是何意,但他料定现在两人之间已因为利益妥洽而冰释前嫌,至少不会再有什么暗害的心思了吧。


    “主持大局者,乃是中郎将子脩,这冬灾主持之事,实际上何人去相助,都是利民之事。”


    张韩平淡且认真的说着,语气十分柔和郑重,让司马防不得不聆听。


    “故此,无关谁人主理大局,只要是助百姓度过寒疫,迎来春日,他们都会铭记于心,无论出钱出力,都是一片拳拳向天下之心。”


    听明白了。


    司马防心里大为震撼,并且无话可说,你直接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呗。


    我刚被你榨干了钱财,现在让我资助赈灾之粮是不可能了,至于出力……我司马氏,人丁不算兴旺,如何能出力。


    “君侯不如明说,我司马氏应当如何相助?”


    “嘿嘿,”听了司马防的话,张韩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司马公现在越来越直白了,我还挺喜欢的。


    反正省事,什么话都可以敞开了说,关键也就是在于说出来能不能接受罢了。


    “我是觉得,你们司马氏的子弟,应当自发的去帮助中郎将,以度过此次冬疫,如此,我也好命**书特书,广为传扬。”


    “这样一来,境内百姓、文武,都可知晓我朝堂百官万众一心,只为匡扶汉室。”


    “你觉得如何?司马公。”


    “老朽觉得不错,君侯此言令老朽茅塞顿开,年轻子弟不该只在屋舍之内固于所学,正该走出院舍,为民游历,立天地之功德,我这就回家中,召集族人,让他们踊跃结册,自发襄助中郎将。”


    “那就太好了,”张韩拱手微笑,赞叹道:“司马公如此明理又大气,令学生赞服。”


    嗯?明理又?


    坏,下意识想起了一些前世不可触及的记忆。


    张韩心里忽然意兴阑珊,忙道:“司马公且回去吧,我也要回府里去办点事,很急。”


    “君侯走好,今夜多谢君侯款待了。”


    ……


    回到府中,司马防还没睡下,马上就被几个儿子、以及族中长者所围住追问起来。


    “很难解释,可你们应当相信为父的品行,为父绝不是贪恋此等烟花巷柳之地的人。”


    “今夜这事,乃是形势所逼,为父不得已,方才会在那等地方,驻留许久,与张伯常交好。”


    “所以花去了全家半数家产?”身穿黑袍,颇为年轻的司马懿皱着眉头,发出了直白但十分不解的疑问。


    司马防:“……”


    “嗯。”


    苍天,他居然还羞涩的点了点头,司马懿无奈心说。


    “张伯常在我回到府中时,还与我问询了今年冬灾治理之况,恐是要我司马氏子弟,前去相助。”


    “如此,倒也是投桃报李,给予机会,当然或许也另有深意。”


    “不过,都无需考量矣,此后,族中长者需要迁居于南临山,乃是我答应张伯常之事,如此可以保全司马氏,否则他仍要向陛下进言。”


    “如此,族中的年轻子弟,也需去相助冬灾之事,是吧?”


    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问完之后,都在沉思其中深意。


    “这是好事,”司马朗一脸和善的笑着,转头来看了两个兄弟,劝说道:“冬灾此事,恐怕也是伯常君侯为了与士人子弟交好,也算是结一个不错的名声,不至于闹得这么僵。”


    “不对,”司马懿眼眉放光,颇有厉色,叹道:“父亲,兄长,此并非是张韩欲与我们交好,而是他担心有人暗中害中郎将之功绩,于是方才让我们士人子弟去相助。”


    “这是,仍然不信我们。”


    司马防忽然脸色一僵,也叹了口气道:“儿啊,时至今日,已不能明说了,便当做如此,便好。”


    “于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挣取名望的好时机呢?你与孚儿,均在此前被拒,名声受损,杨修不知得何人授意,暗中打压你兄长。”


    “这或许,都是张韩在暗中对我司马氏出手,这一次他开口授意,让我组织族中子弟前去赈灾,又何尝不是松口暗示呢?”


    三兄弟都默然以对,觉得父亲的话说得也极有道理,他不是看不懂,而是无可奈何,唯有如此接受。


    换言之,张韩也未必是从中有何获利,他也是无可奈何,为了保证功绩落到曹昂的手中,必须把他们绑在一起,但同时,也只能让一些名望功绩给他们。


    这是折中之法,自然不能什么好处都给他一人占据,终究是没有这等两全都好事。


    “父亲深谋远虑,还是您看得通透,为今之计,只好如此了。”


    “但,搬迁南临山之事,是否必须要做?”


    “必须,”司马防笃定的道。


    “而且刻不容缓,立刻就召集族人,收拾行装,先行搬往南临山,张伯常在那里已经为我们备


    好了山院。”


    那可就没办法了,如此一来,这或许是和张伯常和解的条件,为了避免司马氏之祸端,唯有顺从他的条件。


    “那我们,现在的宅邸怎么办?”


    “有人在许都为官,则可居住,或者一同慢慢的迁至南临山,逐渐隐居,但仍然不知张韩此举是何意。”


    ……


    杨府。


    “杨公可安歇?”


    “君侯且等,在下立刻去通传禀报,”门口的管家看到张韩就发怵,不等催促立刻去禀报,不多时就小跑回来。


    连忙躬身道:“君侯,我家主人听闻君侯造访,虽已睡下,但欢欣无比的立刻起身,已经在偏院设下了茶水,还请君侯随在下同往。”


    “哦,君侯,是否要叫公子回来?他最近因即将远行,故此均在乐坊雅舍,与学子们吟诗赋歌,逍遥自在,但并未影响了公务。”


    “嗯,叫回来吧,”张韩板着脸点点头,似是气氛较为严肃。


    这管家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见到这模样自然也有点紧张,张韩深夜忽然造访,肯定是有要事商量,否则他平日里可不会来杨府。


    “在下立刻去叫公子回来。”


    偏院,杨彪已经准备好了酒菜,还有茶水,院子里有婢女在伺候,但张韩一进来,背着手目录厉色,沉声道:“今日与杨公所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你们退下,”杨彪愣了愣,忙挥手让所有婢女与仆从离开偏院,又请张韩坐下。


    “君侯有何事,可以直言?”杨彪苦笑着,接着道:“否则,我可不敢畅意吃茶,还得战战兢兢猜测心思,实在没意思。”


    “都这么熟了,”张韩懒声开口,“和杨公自然可以说点推心置腹的话,我被人这般算计,现在火气很大。”


    “啊?”杨彪忽然听得这么直白的话,却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愣了愣神之后,才道:“那君侯觉得应当如何消火呢?”


    “伱给我——算了,”想了想,张韩觉得不太妥当,懒得让他找人了,本身现在也急着回府,直接与他说明便是,“让德祖召集弘农各族之子弟,以及他的年轻后学友人,一同去相助赈灾,为子脩出谋划策,没问题吧?”


    “没有。”


    “好,那我就走了。”


    张韩点了点头,起身又离去,留下杨彪在那晕头转向,满脸懵逼。


    又走了。


    那叫我起来干什么?我还叫人准备了酒菜,特意煮了茶。


    结果就是这么个事。


    张韩走后不久,杨修就连忙回来了,喝得脸色红彤彤的,正是与人激扬文字的时候,没想到张韩会跑去偷家,吓得他吟不出来,登时就萎了。


    回来发现张韩已经走了,于是和父亲久违的吃酒菜、品茶水,聊起了今夜张韩交代的这件事。


    “他说完直接回家,还是又去了别的地方?我觉得君侯做事一般都有深意,也许是让我们父子好好再回忆此事。”


    杨修其实在这一连串的事里,也有很多话想要和父亲说。


    既然提早回来了,有了这個机会,那自然不能放过,于是胸膛一挺,拱手道:“父亲,儿觉得,此次君侯突然造访,又将儿唤回,他却离去,显然不是为了见我。”


    “而是敲打我杨氏。”


    杨彪神色微微一滞,“敲打我们什么呢?”


    “党派,”杨修在家里自然不会心思太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君侯实在提醒我杨氏,不要参与到党派之争当中。”


    “在此前,与冀州开战之时,父亲已和丞相彼此心意相合,默契行策,有功绩在身,现在又何必铤而走险去暗害君侯呢?”


    “我没有。”


    杨彪摇了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