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一章:高明的棋手,进退不愿之境

作者:三天四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全本免费阅读 []


    “此人重廉洁,和伯常行径相悖,眼中揉不得沙子,立志乃是做铁骨铮铮的名臣,自然是要仇视伯常的。”


    郭嘉在旁说了句公道话,像张韩这类人,若非是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本领,可能早就**了。


    哪里还轮得到他来享受如此多的荣华富贵。


    戏志才看了郭嘉一眼,又看向张韩,道:“他还曾有一言论,伯常要不要听?”


    “不太想听。”张韩立刻就拒绝了,这种注定背道而驰的人说出来的话,怎么可能是好话。


    “那我就说了,”戏志才的表情甚至没有什么变化。


    张韩:“……”


    我说的好像是不想听。


    戏志才仿佛没有看到他无语的表情,和郭嘉和善的笑了笑,点头道:“是这样,早年在伯常和奉孝于东郡作战的时候,曾有冀州的人物风评传来。”


    “其中就不乏对一些,关键性谋臣的评价,譬如,许攸。”


    “嗯,”郭嘉点头称是,此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而且自己在冀州的名声也非常不好,各族的士人都比较记仇,当初狂悖之语还是令他们折损了不少颜面,但是苦于郭嘉已经回乡了,一直没机会弄死他。


    现在机会就来了,所以暗地里不乏一些口诛笔伐,至少可以泄愤。


    对于张韩,肯定也流传了些许狂言打压过来。


    郭嘉一下就来了兴趣,“还有呢?”


    他对戏志才挑了挑眉头,示意他赶紧说下去。


    “于是,情报之中描述的许攸,乃是贪财好色,仗着主公宠信,所以在魏郡贪赃枉法,并且让其家人也都得到了不少蒙荫……”


    “哦,那和某个人很像呀。”


    郭嘉故作不知,有些懵懂的模样,再次追问。


    张韩的眉头一皱,觉得事情并不简单,接下来的话,他可能会很不喜欢听,甚至会影响心态。


    “**玠曾评价说,北有许攸贪财如鼠之恶,南有张韩霸权如虎,南北均有此等害群之马,则是国之蛀虫也,即便楼宇庄严,也迟早为之而覆灭。”


    “……”


    张韩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眼神也搭拉了下来,弱弱的道:“我在他们这些清高名士的眼中,真的有如此不堪吗?”


    “真的有。”


    郭嘉十分郑重的回答道,张韩更幽怨了,他居然在认真回答。


    “而且,他除却说过此话之外,也夸赞过一人。”


    “谁?”


    郭嘉和张韩都好奇,谁人还能在**玠的眼中为清流,这等人视清廉如命,甚至更比命重,其实应当是不会敬佩他人才对。


    毕竟人无完人,世上之人总归是有些缺憾的。


    “崔琰。”


    “清河崔氏,百年名族,一向以清高为主,而冀州这位崔君,更是一生奉行清廉,致以身边友人、学生、同僚均奉清廉为己欲,因此公正廉明蔚然成风。”


    “**玠夸过他。”


    张韩挠着头,不解的问道:“那我和陛下曾解释过,我那都是为了战事装出来的,**侍郎可有说什么?”


    “没有,他根本不信。”


    嗯,他的确是清正的,而且评判时不会被外界的传言所干扰。


    如果是这样,那**玠绝对不是存心暗害,也不会暗投袁绍,不应该是他。


    张韩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不是这个人,如果是这般布局是一种计策,那**玠只是那个人手中的一把刀而已。


    朝堂上下,又有何人还能有如此地位、人脉,并且在名族之中颇具声望,家族较为显赫,与曹氏并非同一阶层,不愿看到我们壮大呢?


    张韩暂时没有想到,毕竟这个人不在明面,而是隐藏在暗处,正在通过缓慢且细微之处的布局,来逐渐掌握形势。


    “他们真有办法。”


    张韩感慨了一句,“刚才我有一瞬间以为是巧合,但现在**玠如此,恐怕不是了。”


    “毕竟他虽清高,不与我们这等洒脱不羁之人同流合污,但无需这般暗中行事以争权夺利。”


    “清高之人,只需远离污秽,出淤泥而不染,如莲一般便好。”


    更何况是张韩这种大染缸,他肯定不会来沾染的。


    “对。”


    “不错。”


    两人点了点头,然后又马上后仰了一下,同时改口道:“屁话,什么叫我们。”


    “就是,你就是你,我郭嘉不爱钱财。”


    “是啊,我戏忠不爱美色。”


    张韩叹道:“只有我来者不拒……”


    问题我身体没问题啊。


    “罢了,这件事不知该如何查起了。”


    “可以查,你去尚书台,或许可以知晓不少事。”戏志才眼眉一挑,胡须耸动,笑着说道。


    “至少能将**玠身边的友人问清楚,也许能找到他背后的人。”郭嘉也附和了一句。


    “你们两位就不帮帮忙吗?


    你们看着我这般被人陷害,良心真的不痛吗?”


    两人同时摇了摇头:“为人谋者,要什么良心?”


    “……”


    ……


    张韩下午到了尚书台,带着典韦来拜会荀彧,他知道自大战以来,调动的钱粮巨甚,各地都有调用。


    可谓是,劳民伤财,荀彧这位尚书令,几乎不会回府上,上一次回去,还是为了专门宴请典韦,好将私事全部商议下来,日后就专注于公务。


    没想到典韦没去。


    现在刚好借此机会,来拜见荀令君,把那时的事情再重提一番,也正好解除两人之间的误会。


    尚书台大院之中,宿卫见到张韩和典韦,都是如往常一般行礼招呼,并不谄媚,这些宿卫张韩不是很熟,他们都是荀彧麾下亲卫,沾的是秉公执法的气质。


    进了正堂后,典韦将美酒、珍宝都放在门边,唤录事过来帮忙收去别处存放。


    而荀彧只是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又专注于眼前的奏章,待阅完一卷之后,才抬头说道:“君侯,徐州今年收成六十万石,半数用于赈灾养民,半数存于仓内,以蓄军资,若是河内、豫州、陈留境内需粮食收治灾民,你觉得可全放否?”


    “还是和往年一样,先行让士族、商贾出资,以国债之诺请其相助,粮食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吧,”张韩立刻作答,也不随意而言,今日的他,不是很想看到荀彧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样子。


    不好惹,当年黑发如瀑、胡须整洁的荀令君,这数年间也因忙碌变成小老头了,头发斑白了些许,眼角有微刻的皱纹,但眼神更加深邃,气息更为沉凝,一言一行都极有自然儒雅之感。


    “嗯,我也这么想,若是全拿出来,免除了商贾的麻烦,来年要增兵时,就会捉襟见肘。”


    “举境上下,如今可调运的钱粮,合二百万石粮食。”


    “但却没有这么多粮食,如要打一年的仗,就意味着,有数境之民必须挨饿。”


    合二百万,意思就是有很多是钱财,只是兑换成粮食有这么多而已。


    当然,若是境内军粮全部吃干净了,抱着金银去啃,也啃不饱。


    这些都是账本,荀彧想要算一算明年能投入多少兵力。


    “荀令君在看的是什么奏章?”


    “徐州的,”荀彧笑着道:“今年很收成很不错,来年春耕若是不兴战,可以屯粮百万,满仓皆是粮食。”


    “说实话,我都想力荐不战了,彼此休生养息数年,可若是如此,待准备妥当之后,又会是几十万兵马的血战,死伤更剧。”


    “这段时日,来往的各类书信,渗透了不少暗探,彼此都是如此,袁绍那边,已想要劝停战了。”


    荀彧说到这,忽然咧嘴笑了笑,深深地看了张韩一眼。


    他向来是不苟言笑的,而今日却显得情绪丰沛了些。


    “荀令君何意?”


    张韩总觉得已经被看透了,来此的目的,似乎荀彧早已经知晓。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直未曾停歇,只不过是隐藏而已。”


    “譬如世间昼与夜,善与恶,富与贫,均不会有一灭绝,昼长则夜短、善盛则恶衰、富多则末贫,势亦如此。”


    “故,伯常仍需小心。”


    “呃,”张韩一愣,苦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