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章:大战骤起,已下决议!

作者:三天四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袁绍心中明镜一样,这段时日他虽然纠结,但思绪始终非常通达,可谓不遗余力的收集各方送来的情报,并且加以分析。


    谋足思重、多方查探之下,袁绍自认为对局势的洞察,远超麾下谋臣,对此事的判断,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一开始,他坚定不移的认为张韩遭受数十军棍,乃是苦肉计,用以迷惑黎阳守军,所以下令让张郃继续加重防备,不能给他半点机会。


    同时等待书信往来之中,透露此事,又或者能有这么几封书信,是为劝导冀州文士去游说张韩,一旦有这类书信,则说明必是计策。


    袁绍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固守,不与河内交兵,让张韩此计落空,自作自受。


    但是,没有人写这样的书信送来,就很离奇!


    到陈登杖打张韩的事过去十日左右,袁绍陆续收到了十几分封聊到此事的书信,全部都是幸灾乐祸,大快人心。


    他就懵了。


    张韩他……这么不得人心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拍手称快,还有人说早就该打。


    甚至有一两位御史的官吏,还明言“袁公切不可对这等奸诈之徒、贪赃枉法之辈、欺世盗名之人,动恻隐之心,予以收容,就该让他死于军律之下,引为大汉典史警醒世人”,这种话,看得袁绍把鬓角的散发都要抠下来了。


    惩处了张韩竟然是这般的大快人心?!


    于是他开始着手于查探张韩的过往,与许都朝堂上文武的关系。


    得到的消息很多,事件也足以让人哭笑不得。


    张韩贪墨许都土建之财,得半城为府邸,一座山建造庄园,家产至今无人知晓是多少。


    曹操自从设立校事府以来,各级校事都想搞清楚张韩的家产。


    但是因为两件事被彻底击溃了手段,不敢再伸入他的府院内。


    一是张韩奉养了当年承诺的二百余位战友的遗孀、孤子以及父母。


    又号称倾尽家产为失去双亲的那些孩童办学,让他们有容身之地。


    第二件事是,张韩号称倾尽家产,为冬灾救民,豪掷五万金,十万石粮草,救数万百姓,还力主设立了医官署,让天下医者的地位,如龙之升。


    两件事,让他在百姓心中的口碑、声望皆是不可比拟。


    若是这种时候查出张韩乃是个巨贪,恐怕不知多少百姓会崩了对汉廷的信任。


    袁绍想到这里的时候,开始明白了曹操的心思,在这种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惩处张韩,其实也是他心中所想,否则,他担心日后压不住这个五毒俱全的混账谋臣。


    张韩就像是个山顶湖泊,一面贪婪的吸收着整座山的泉眼奉养,另一面又向下吐出点涓涓细流汇聚成山涧滋养山下的万物。


    他自己在其中,则满盈舒适,立于不亏之地。


    这种人太聪明,即便是被惩处也不会死,最终还可能落一個富贵归田的结局。


    此刻,袁绍已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了,但是拉拢张韩?并没有这个必要,他没有动这种心思,因为冀州并不缺张韩这样的人。


    但,这也足以说明现在曹军是乱的,驻防的兵马不服张韩黑袍骑的存在,等同于曹操的两支精锐骑兵,有一支正遭打压。


    即便是不打压,张韩不在的黑袍骑也绝对不会有此前那种令人生畏的战绩。


    这个时候和他许都开战,绝对可以令他们内忧外患。


    所以,袁绍向杨彪发出了疑问,在书信之中,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乃是极其有心的问出了张韩和各大官吏之间的关系之事。


    杨彪这一次的回信,也说明了袁绍本身心中的猜测。


    书信内,最重要的一句话便是——丞相有压张韩而收所有人心之意,欲用其长子曹昂来战。


    张韩,在他那一支兵马之中,可谓深得人心,然这么多年,也已有不少人解甲归田,新人同样是从青州兵、虎豹骑、曹氏子弟之中挑选,这些人对张韩会更为忠心。


    这也就意味着,张韩牢牢把控了这支兵马,功绩与军备辎重,近乎是完全压住了曹操的军队。


    一时风头无两,而在和荆州的冲突之中,实则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张韩当初劫掠了去往荆州的西凉商马。


    这件事,曹操需要给荆州一个交代,而张韩在河内军中的嚣张跋扈的表现,却也是事实,单因这些事,曹操也打算让他退居幕后,甚至是,去往闲职了。


    否则,一旦大战开启,张韩将会成为不确定因素,不好调遣。


    这些事,杨彪在书信之中可谓是娓娓道来,不乏说了一些对张韩的不满之语,包括当初在朝堂上和董、伏**的争锋相对。


    这些事,都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军情,在这几年里或多或少的进入袁绍的事业,此刻一想起来,完全能够一一验证。


    袁绍一下就通透了。


    此时,他当机立断的收起了书信,并且派人去请了许攸过来商议。


    而且并未告知别的人,只找了许攸一个人,他心里


    很清楚,许攸是实实在在的主战派,而且非常急切。


    不到一炷香时间,许攸快步跑来,趋步小跑上阶梯,气喘吁吁的进入正堂,袁绍此刻正站在案牍之前等待,见到他后马上迎他到了位置上坐下,不等许攸喘匀气息,简单明了的将手中所知的这些事先行告知。


    许攸听完之后,脸色先是发愣,再之后便是缓缓点头,仿佛已经深刻的了解到了什么。


    实际上,他的确已经懂了曹操的心思,卸磨杀驴,换人而战。


    “不不不,”许攸连忙摆手,思索间凝重的说道:“主公,曹操是深知兵法,怎么会不知道临阵换将对营中军心影响何等剧烈呢?”


    “他不是想要换掉张韩,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许攸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些情报的问题,“张韩的骑兵北上,或许也是为了争功而来,他一个南阳太守,在荆州驻防不就是本分?”


    “又怎会到这……到这冀北的战场上来?但他为人散漫,不思纪律,但功绩过大,曹操不能阻拦,是以唯有如此,让人先行惩处,再扩大军中的影响,让张韩不得已而赋闲,最终顺理成章的将他调离此地。”


    “若是说,此乃是曹操和张韩的疑兵之计,倒是也不错,”许攸轻笑了两声,接着道:“两人自起兵以来,大小战事多用此计,本就已经十分常见了,我们收集的情报也多有此示。”


    “但他不是为了让我们进攻,恰巧是防备我们进攻,以此法,让我们一直徘徊于张韩是否出战的事情上,其实为何要考虑他呢?难道说,张韩的一千余黑袍骑兵,可以决定几十万大军的胜负吗?在下私认为不太可能。”


    袁绍听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动心了,许攸说出来的话,十分具有针对性。


    许攸,一直是自己营中谋臣里,研究许都方向军报的谋士,他手中掌握了大量明探暗探的情报,同时也对曹操和张韩相对较为了解,不像是别的谋臣一般,只是在战略上,藐视这二人,以提振军心。


    “说下去,你现在有何想法,一并说出来。”


    “嗯……”许攸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真的来了。


    等待许久,这向南方的一战,以及迎回大汉天子之后的各种功绩,都要从这第一步开始走起,一旦能够说动袁绍动兵,拿下许都并非是难事,日后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就可以更多进言,一旦得到采纳,或许还有更高的未来在等着自己。


    许攸情绪稍稍浮动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主公,此前在下就已经说过,攻伐许都,本身就是必行之路,如果我们不攻,日后曹操也会以各种理由,向北伐冀州。”


    袁绍点头。


    这一点他很明白。


    “是以,不如趁此时机,主动出击,张韩好大喜功,恰巧为张郃将军所破,实质上,此乃是他们行差踏错,而我们手握理由。”


    “这杨太尉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