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许都城暗地里的半边天

作者:三天四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陛下,这番恩赐太重了,臣下可不敢受。”


    “司空!”刘协故作严肃,盯着曹操看了几眼,“朕,乃是真心实意的要倚重、倚靠司空,这些恩赐,无非是做给其他公卿所看。”


    而今稳固朝堂,依然还要靠着曹卿,怎能不重视。


    此刻还政,等同于将摊子丢换,且暗中还不知要出多少岔子。


    刘协心里很清楚,曹操请辞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但他同样也清楚,曹操这番请辞也并不是在威逼。


    而是,立了泼天的功劳却在家门口遭到了伏击刺杀,心里发寒。


    唉。


    如此看来,这位曹爱卿其实心中还有仁善,若是换别的诸侯,恐怕已是大怒之下,血洗许都,势要将刺客以及其后之人抓出来了。


    “就照此办吧,”刘协坚定的说道,话语掷地有声,“朕的立场若是坚定,那些人暗中也就更不敢再对爱卿出手。”


    “刚好,太尉曾向朕说过,他已累了,为朕守得一年安宁清平,便想要一份闲差在家。”


    “朕,命爱卿与太尉、太傅、宗正、尚书台商议,设丞相之职由爱卿担任,总揽大汉军政要务,撰写诏书以告天下。”


    “另,曹卿可还有要表功之人?”


    既已决定,刘协就不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结,问及了他人。


    不过,问的时候其实心中也有想知晓的人。


    那位少卿,这一年不在大理寺,而去领兵赶赴前线征讨,却不知功绩如何。


    刘协此刻依然还记得当日张韩跃马来救,击退南匈奴右贤王骑兵的身影,英姿非凡也。


    曹操笑道:“年轻者,的确有一人功绩不凡,为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他跟随大军为主簿征讨寿春,一路上勤恳克己、事必躬亲,且助青亭侯张韩取舒城、皖城,定庐江一郡,治理为根据,得到当地士人、豪绅的支持,以大量钱粮得养寿春之难民。”


    “寿春难民?”刘协好奇于这个说法,虽说知道战乱之地,百姓都是遭池鱼之殃。


    但曹操明显语气异样,或许便是意有所指。


    曹操将袁术对待寿春百姓的事,稍稍增添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全数告知。


    听得刘协大为震撼。


    双眸震颤之下一时间久久不能言语,末了颤声道:“他如此行事,怎能说得出一句仲氏天子……”


    “朕不能接受这等篡逆之贼,幸有爱卿果决、三军用命,大汉子民不至于落入此贼之手。”


    “他袁氏一门,百年清誉,便毁于此人。”


    “袁公路,食汉禄、受汉恩,却不曾想,在我大汉分崩离析的时候,站出来分离我领土的,居然也是他袁氏。”


    刘协悲叹之下,不住的摇头,他已真正感受到了何为绝望。


    如果说,当初袁绍不来迎接圣驾、袁术暗中阻挠曹卿,还只是令这兄弟二人的野心窥见一斑。


    那现在,袁术城内以民为盾,草菅人命的**,就真正说明他们从不将他人性命看在眼里。


    又怎么会有救亡汉室,欲匡扶天下大义之心呢?


    真正的忠臣,若是以行迹来论,那不就只有曹卿了吗?


    他甚至,方才还在大力夸赞杨修,而不是张韩。


    取下舒城、皖城,进而治理庐江收取十万民的,不是他的儿子曹昂、他的女婿张韩吗?


    可在他的口中,好似全是杨德祖之功。


    刘协舒了口气,心里畅通了不少,向曹操笑道:“爱卿,再给朕说说前方战事,今日朕不见其他卿家,只想听一听扬州淮南,如何步步取胜。”


    “好,陛下愿听,臣自也愿提,此战之英豪,数不胜数,宛如长江浪涛。”


    ……


    寿春战事,曹操给刘协说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在宫中不便出行,曹操等人便可成为刘协的视听,等他再长大些,或许就能归还一些权势。


    聊到正午,刘协都有些饥饿,留曹操一同在宫中用膳,曹操拒绝以回,与此同时尚书台也拟好了诏书,先行下发。


    下午的殿议上,刘协便让侍中赵温宣读了诏书,废置三公,将曹操拜为丞相。


    不少官吏在见到曹操已经出现在大殿上,并且还得到如此权势的时候,神色都有些变化。


    同时,杨彪也在听闻曹操回到长乐殿,立刻为他的儿子杨修请功,于是大为欣慰之下,安然请辞。


    一时间,朝野震动,猜测不断,可终究权势还是随着寿春陷落,伪帝被诛,全数落到了曹操手中。


    而今的许都,变得更加繁华安宁,人丁达十万之数,各方来士络绎不绝,在四条主干的大街上,开起了许多商铺。


    张韩在府邸之中,早早回到家后,在后院呆了足有几个时辰,晚上才出来,龙精虎猛,精神奕奕。


    此刻正在正堂和典韦、高顺、贾诩喝小酒。


    张韩说这叫事后酒,其余人不明其意。


    几人聊起功绩的时


    候,大多都是兴致缺缺。


    “有什么好期盼的,盼来盼去不就那几样?不是发钱,就是封爵,咱们几个里,俺应该可以封爵了。”


    典韦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次的功绩不小,但都是杀伐的战功,不可算是出尽风头。


    凭借以往累积的功绩,在扣掉那些因为擅离职守的劣迹,差不多就够封个侯,估计也是个亭侯。


    所以他觉得没啥可期待的,而且现在并没有到可以分功绩的时候。


    “不错了,”张韩喝了一小口,嘲笑道:“谁让你在许都的地价房价刚涨起来的时候,把宅邸全卖了?现在手底下的宿卫有些都比你有钱。”


    “你还张罗着让纪伯骁他们也一起卖了,以后对伯骁好点吧。”


    “诶……”典韦低下头去,这件事是有点亏欠人家,那时候才两倍价,卖了想买,却要至少花二十倍的价格。


    “诶?”张韩忽然放下小巧的特制酒杯,一拍大腿似乎想起了什么,“文和先生,伱知不知道我的房产在许都有多少?”


    贾诩正色的思索了片刻,道:“南临小山有一片庄园,东山有一座山庄,许都内的话,便是南朱雀大街,和东、西两街的部分宅邸。”


    “附近村寨的还有很多,新建的寨子,大多是您和子廉将军的私产,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罢了。”


    “许都内的那些靠近街道的宅邸,也是换了好几个身份,不怕被人再告发,这您放心好了。”


    “还有些许,是最终落到大夫人的名下,更安全。”


    贾诩偷看了张韩一眼,不知他忽然问起这事是想要干什么。


    这份家业,若是换做在别的县其实不算什么,但这是在许都,完全不一样。


    达官显贵太多了,许多名族、名士也都**于此,若是他们知道自己每日流连忘返、**饮乐之地,几乎都是处在张韩的监视之下。


    最终,这些消息基本上都会流到张韩手中,包括一些极其私密之事,不过**场所皆在屋内,想要探听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有没有,卖出去给人当做私工坊的宅邸?”张韩狐疑的笑着问道。


    “这,这就不好查了,”贾诩稍微后仰了一下,有点无奈且嫌弃的看着张韩。


    这简直强人所难,我卖了宅邸出去,难道还要天天盯着买家买房子干什么吗?


    这种事无异**捞针,我就是再闲也不可能去干这种蠢事。


    “查一下,特别是山野之地,说不定又是大功一件,”张韩神秘莫测的笑道。


    贾诩顿时点头,道:“好。”


    他一向相信张韩的判断,除却判断之外,便是相信他的运气。


    张韩运气很好。


    ……


    三日不到,贾诩果然从一个买家那里,找到了些端倪。


    曾有一个弘农人,买南临山下南临村一处偏远的庄园,耗费四千二百斤金。


    此地靠山水,临近两条溪脉,若是有什么事,随时可以逃进山里去躲藏起来。


    当初卖的时候也不起眼,张韩自然是不在意的,贾诩偶尔会合计帮他合计一下,暗中操持些许。


    毕竟,他们也不是一整年每天都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匡扶汉室。


    偶尔也会有自己的小团体。


    “这个人,应该就是君侯所说的,私工坊的主人,第二次伏杀时,所用的箭矢与刀剑,有可能出自于此。”


    贾诩将消息送到张韩面前时,心里已经有了论断,至于如何查证,可以报校事暗中探查。


    “报校事府?”贾诩试探性的问道。


    “哪用这么麻烦,”张韩直接咧开嘴笑了,他的坐姿一只腿屈膝横呈,另一只则是向上屈起,以左手搭在其上。


    整个人一股青年游侠气度,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