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章 听闻陛下把七七接到皇宫了?

作者:磕磕绊绊的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隋文帝杨坚,在开皇三年废除盐禁,行无税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


    隋朝盐是不收盐税的!


    只需在互市交易的时候,上缴一点市税。


    大唐初期亦是继承了这一点,朝廷卖盐,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稳固盐价!


    此制度一直维持了128年!


    只不过唐中后期,朝廷缺钱,将主意打在了盐上面!


    安史之乱爆发,将大唐的经济彻底打崩。


    然后朝廷更为疯狂的敛财。


    到后期,整个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盐就占了一半!


    如此暴利,引得无数人铤而走险开始走私贩盐。


    最后导致大唐走向了灭亡!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巢起义。


    黄巢一个科举名落孙山的读书人,出自盐商世家,靠走私卖盐拉起了队伍,把大唐干的名存实亡!


    很快就进入了纷乱的五代十国……


    “继续说!”


    李世民眼中闪过微不可察的杀意!


    “根据我们查阅的盐册推测,江南、凉州地区盐价暴涨也许就是个骗局……”


    骗局?


    房玄龄等人露出疑惑的目光。


    “江南、凉州地区的盐价并未暴涨,官府内还留有不少库存,反之其余他们周边的一些州府的盐全部兜售一空。”


    “按推测,应当是有人散布谣言说江南、凉州之地盐价暴涨……”


    “然后附近州府的百姓纷纷带着盐前往两地售卖。”


    “等他们到了后才发现,两地的盐价并未出现波动。”


    “如果再拉回去的话,车马费、损耗、关税……”


    “扣除一系列成本他们也会血亏!”


    “不如直接在两地廉价售卖,还能挽回点损失。”


    “最后的结果就是……”


    “江南、凉州附近的盐太多。”


    “反而其余各地的盐均出现了紧缺,盐价开始跟着上涨。”


    “虽然波动不明显,但也上涨到了20-40文。”


    哗……


    李世民当即变了脸色。


    别看只上涨了20-40文,但大唐的盐价普遍都在10文左右,最多也不过超过20文。


    价格一下翻了一两倍,已经是极为暴利了。


    “说,囊括了几个州府!”


    李世民杀意直线飙升。


    “大约七八十个州府吧。”


    砰。33qxs.m


    李世民一掌拍在龙案上。


    七八十个州府,涉及的金额已是极为庞大!


    “叔玉,这不对啊。”


    就在这时,房玄龄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就算按你所说,江南、凉州附近只是骗局,那这声势如此浩大,那边的官员为何不上奏朝廷?”


    “房伯伯,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魏叔玉面色凝重的说道:“试问当今天下,谁能让官员闭嘴,不将消息上报?”


    房玄龄脸色骤变。


    谁能让官员闭嘴?


    除了陛下,就是士族!


    “江南、凉州附近,就两个士族最为庞大!”


    “其一、荥阳郑氏,靠近江南!”


    “其二……”


    说着,魏叔玉看了一眼李世民:“陇西李氏,靠近凉州!”


    此话一出,场中落针可闻。


    只余几人小心翼翼的呼吸声。


    “当然,此言也只是我们三人的推测罢了,具体的还需要派人查探一番。”


    魏叔玉开口打破了宁静。


    探查?


    还需要探查吗?


    盐价暴涨官府理当第一时间上奏朝廷。


    可朝廷为何现在才收到消息?


    很明显就是有人从中作梗。


    而且魏叔玉还说的委婉了。


    什么商人、百姓把盐卖往两地……


    真要是士族在背后操控,完全可以把盐藏起来,只运一小部分到两地,等盐价高了再拿出来卖,直接获利!


    此举还是阳谋。


    朝廷也拿士族没有办法……


    因为明面上的盐价,是百姓、商人自己炒上去的!


    他们将本地的盐买了,卖往江南、凉州……


    自家土地上缺盐,那价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查!”


    李世民阴着脸命令道:“将犯事之人通通缉拿归案!”


    “魏叔玉、马周、褚遂良……”


    “臣在!”


    “命尔等前往江南、凉州,如有不配合之人,朕赐尔等先斩后奏之权!”


    “若遇抵抗,可调动周边军队进行镇压!”


    “臣领命!”


    马周、褚遂良躬身领命,激动的浑身颤抖。


    监察御史不过是风闻奏事,很少能拥有权力。


    李世民这是放了实权!


    到了地方上,连刺史、都督都要矮他们一头。


    “陛下……”


    就在这时,魏叔玉尴尬的站了出来:“臣觉得自己还年幼,需要去国子监进修一番。”


    “这一趟我就不去了吧。”


    孽子。


    魏征瞪了儿子一眼。


    平定盐价,多大的功劳啊,根本原因都分析出来了,还有皇令在身,调动军队之权。


    可以说走一趟功劳就到手了。


    你他喵的不要?


    “你真不想去?”


    李世民亦是诧异。


    “陛下,臣有多少点墨自己心里清楚,比起马御史、褚御史,我的学识终归差了许多。”


    “承蒙陛下厚爱,让臣当了官,臣自然得充实自己,对的起陛下的信任……”


    “万一被人说,年纪轻轻、胸无点墨,臣倒是无所谓,就怕折了陛下的颜面……”


    魏叔玉一本正经的说着。


    满脸都是我不离开长安,都是为了陛下着想的忠义表情。


    魏征皱眉沉思了下……


    枪打出头鸟。


    魏叔玉才十一岁已经出尽了风头。


    的确是得收敛收敛了。


    而且自己还在,以后升官的途径多的是,无需执着于这一次、两次的功劳。


    反之他推荐的褚遂良却需要一次功劳来稳固监察御史之位。


    想罢,魏征踏出一步……


    “陛下,内人身怀六甲,还需要人来照顾,还望陛下准许叔玉留在长安。”


    李世民点点头。


    老魏家人丁单薄,倒也说的过去。


    “既然如此,叔玉就留在长安吧。”


    李世民又看向马周两人:“此行你们一人前往一地,务必将所有犯事之人通通缉拿归案!”


    “诺。”


    随着双方的话音落下,此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将文书、鱼符之类的准备好,众人打算退去之时,魏叔玉又开口了……


    “陛下,听闻您把七七接到皇宫了?”


    不好。


    李世民心中咯噔一声。


    偷偷瞄了眼魏征。


    果不其然,魏征露出一副疑惑的目光。


    李世民赶紧转移话题……


    “天色不早了,也到了下值的时间,诸卿先散去吧。”


    转过头,李世民又看向房玄龄:“玄龄,遗爱受伤了,你还不赶紧去给他敷药?”


    “散了、都散了啊……早点回家吃饭。”


    话落,李世民起身欲离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