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0章 王爷做事周全,令人钦佩

作者:大明:儿啊,父皇求你疯狂纳妾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本着便利的原则。


    朱桢直接将楚王府对面的一座三层小楼盘了下来,当做是大明报社的总部。


    稍作一番改造后,就正式投入运行。


    这天,三层小楼内。


    朱桢把招募到的那十五个文人召集起来。


    “现在,这儿就是大明报社的总部。”


    登时,一众文人啧啧称叹。


    楚王出手果然气派。


    直接盘下了一座小楼,作为报社的总部。


    “编辑站在本王的左边,记者站在本王的右边。”朱桢开口道。


    很快,众人依次站好。


    朱桢清了清嗓子,徐徐说道:


    “编辑的任务,是撰写文章、审核、校对等等一系列工作。”


    “记者的任务,需要深入社会,收集到社会上有趣、热点的新闻事件。”


    “至于整个报社的任务,就是每周制作出一份光明日报!”


    “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点点头,以示听懂。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似乎还有些懵懵懂懂。


    怎么说呢?


    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


    虽然知道了做工的手法,可眼中却毫无斗志。


    想到这,朱桢微微将声音提高了一分,开口道:“诸位,可还记得本王曾说过,大明日报如果办起来,获得成功,一定会让你流芳千古?”


    “当然记得!”


    在场的都是文人。


    一提到流芳千古这四个字,立刻就像是打了激素般,变得亢奋起来。


    朱桢略微沉吟,随即说道:


    “大明日报如果创办起来,可以作为宣传工具,传播知识和文化。”


    “它能让人们了解各地发生的时事动态,第一时间知道各地的新鲜事。”


    “同时,它还能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它的好处多多。”


    “如若发行,定能轰动全国,届时,你们可就都能名声远播了。”


    一番话说完,这十五个文人顿时变得非常兴奋。


    原来,创办这个所谓报纸,竟然会带来这么多的好处。


    看来,值得认真去做!


    “王爷尽管交代,我等定然遵从。”


    “好!”朱桢大笑一声,道:“现在,记者出发,在武昌城中搜集热点新闻;编辑则留在总部,去写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论水泥路之优点。”


    “遵命!”


    交代完毕以后,朱桢便先返回王爷府。


    他还得再好好想一想。


    报社与报纸,还需要些什么?


    ……


    ……


    武昌城中,朱桢为了创办大明日报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


    应天府。


    皇宫内。


    “重八,听说老六要修从南方到北方的水泥路,可你一两银子都不出?”马皇后找到朱元璋,忍不住说道。


    “国库里没多少银子了,要是朝廷出了,咱和你以后不得去喝西北风?”


    说着,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可是,朝廷不出钱,武昌怎么可能担负的起从南方到北方的修路费用?”


    马皇后显得有些不解,眼中早已充满了疑惑。


    “你呀,一点儿都不了解老六,他既然主动提出来要修路,就一定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笃定。


    显然,经过上一次的事情后。


    朱元璋已经非常相信,老六是有能力的!


    “你真这么确定?”马皇后有些忐忑不安。


    “老六的鬼点子多,肯定有办法,咱们等着看就是。”朱元璋的脸上露出浓浓笑意。


    与此同时。


    武昌。


    大明报社总部。


    编辑们的文稿写得都听不错,让朱桢比较满意。


    可是,派出去的记者,就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他们采集的新闻,可以说是毫无价值。


    比如说,王大爷家今天丢了一只鸡。


    赵三姐家的墙壁被大风吹倒。


    李记包子铺的醋里面掺了水。


    钱员外豢养的母狗被隔壁公狗勾引跑。


    总之,采集回来的东西,丝毫没有营养价值。


    罢了,还得再亲自调教一下。


    朱桢心中长叹一声,把五名记者一齐喊了过来。


    “你们采集回来的新闻,本王都已经看过了,怎么说呢?实在是一言难尽。”


    这五名记者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