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四章 元首

作者:董王不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董良照例将陈得利留在石垣岛上暂时主持工作。


    工坊的生产还要继续,尚云和向英主持野战医院继续运转,直到所有伤员康复。


    向邦在组织琉球人恢复生产。


    这里的农业生产比较原始,岛上的琉球人并不善长种田。


    董良之前让林本挑选了几个善长种田的华工教他们改良甘薯的种植方式。


    他还让向邦派人到周围的无人鸟岛挖掘鸟粪。


    这些土著以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臭烘烘的鸟粪的价值。


    当然了鸟粪不是随便哪个岛屿都有。


    因为海鸟一般只喜欢栖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比如那些无人小岛。


    西表岛的种植园现在也开始使用鸟粪作为肥料。


    一般情况下,使用鸟粪之后,产量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


    刚从西表岛的码头下来。


    董良就见到了垂头丧气的林本,以及一声不吭的张大。


    “怎么了,林大哥,咱们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你俩怎么还不高兴?”


    “董爷,林本有罪。”说着林本就要跪下请罪。


    董良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林本。


    林本将叛逃事件的来龙去脉讲了一边。


    “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董良长叹一声。


    那个潘平,董良没有什么印象。


    但郑明是他的同乡,董良是记得的,他让郑明做了水上护卫队的小队长。


    而且这次让他留守西表岛负责监视周围的海域,已经算是最轻松、最安全的岗位了。


    没想到此人也逃了。


    董良到来之后,那些俘虏也陆续被郭有带领船队运送了过来。


    这次又收获了几艘扶桑人的关船和大量的小早船,董良手中近海的运力得到了加强。


    像“怒海号”那样的大船在群岛海域航行和靠岸都比较麻烦,反而效率更低。


    倒是那些小船更适合在近海航行。


    留守西表岛的人见到了这些,一个个也是心情澎湃。


    他们这两天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一个个心中担惊受怕,多少都有一些想法。


    像潘平那样的叛逃在此时出现,并非偶然。


    ……


    上原庭院中的一间会客室中,董良将几位中队长以及管事聚到一起,包括石垣岛的几人都被喊过来。


    他先是向林本和张大通报了他们今天在石垣岛上的祭奠大会,以及自己成立华族的设想。


    两人还沉浸在对大胜的震惊当中呢,此时董良说什么,他们都连连点头。


    “董爷,您既然立了会,那么以后就不能再称船长了。”林本说道。


    这个问题,董良还没有想过,之前也没有人提。


    “我们闽省之人出海多有结社,听老辈讲,有称会首,有称统制。”林本道。


    这些称呼,董良都知道,他还知道此时在南洋有不少华人建立的国家,他们国家的元首就称为大统制。


    “我们创立华族,实为团结所有华族之人,共创未来,是前所未有之事。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未来可期,就叫元首吧。”


    “自我之后,统领华族之人,即为元首。”


    “元首,好称呼,比那些天王、大王之类的好听多了。将来灭了满清,董爷您可是要做皇帝的,现在用元首也不错。”陈得利道。


    今天的人比较齐,华工中的几位高层都在。


    原本的七人加上董兴福和张大、康老八,一共是十个人。


    “好了,这些都是虚名,不必多说。咱们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的事情。”


    董良打断了众人对元首这个虚名的讨论。


    “这次出逃事件,大家不要声张,虽然只是几个人,但是对咱们的士气有所影响。好在咱们现在刚刚取得了一场大胜。”董良扫视众人说道。


    “元首,不过这也反应了很多兄弟的心理,大家确实想家了。”林本小声说道。


    这次的事情,他有很大的责任,董良没有处罚他,但是众人对他没处理好此事,多少都有一些意见。


    要是他提前重视,或者是报告给董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林本自己心中也过意不去。


    不过他年级较大,人又老实,很多华工会找他吐露心声,因此了解的东西要多一些。


    “林本说的没错,我们出来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加上在猪仔馆的时间,很多人半年多没跟家人联络过了。”董良道。


    “但是上次那个吏员也说过,朝廷已经判定咱们为海盗。就这么回去无疑是自投罗网。要是朝廷与洋人勾结,咱们即使有枪有船也不一定打得过他们。”


    “我准备回去一趟,咱们扮成琉球商人,证明文件可以让向邦出具。琉球是藩属国,可以与中土贸易。不过只能用扶桑人的大船,不能用‘怒海号’。”


    董良其实不想自己回去,因为现在琉球本岛还没拿下,北面的危机没有解除。


    董良最好在这里坐镇。


    然而,回本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可能要面临各种挑战。


    这些人中,又有谁能够担此重任呢。


    “元首,您不能去,八重山这里不能没有您坐镇,您可是大家的主心骨啊。”王素道。


    “是啊,元首,我们中随便谁都能够回去,只有您不能去,说难听些,咱们回去要是被抓了,还有您可以救我们。”林岳也说道。


    林岳、王素、彭能几个领兵之人平时最是听董良的话。


    因为董良平时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他们的作战和指挥技能基本上都是董良手把手教出来的。


    董良是他们的师傅和领路人。


    不过,此时他们都站出来反对董良以身试险。


    “元首,还是我去吧,出海做生意本就是我的老本行,您再跟向大人那边要一个人,我看那个郑源郑大人就不错,我们一起组建一个商船队。”


    就在这时,陈得利主动站了出来。


    他也觉得这个时候元首不能离开八重山。


    那么,在坐的这些人中,就只有他最适合执行这次任务了。


    董良并没有跟陈得利客气。


    “既然如此,那么就麻烦得利走一趟。”


    “你们这次就扮成琉球使团,两个目的,一是探查一下大家的亲属情况,看看官府是否动手。”


    说到这里,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彭能打断了董良。


    “元首,要是咱们的家人被官府抓了,又当如何?”


    “那咱们就是驾船回去,打下泉州府,抄了他刘光友的老巢。”


    董良的手按在桌子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没有人怀疑他在说大话。


    “是啊,就泉州府的那些兵,咱们的火枪队上去一阵排枪就就能将他们打散。”王素第一个附和道。


    “就是,就是,朝廷的兵连那些扶桑兵都比不上。”阿福也跟着说道。


    很难想象这些人半年前还是平民百姓出身的华工。


    现在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他们丝毫没有违和感。


    反倒就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者题外话】:董王知道,这个称呼有些小伙伴们看着眼熟。董良也很喜欢净心的书,可惜停更了,借几个相同的称呼,纪念一下。不过虽然都是清末文,净心大大写的是天平天国战争之后的故事,跟怒海相去十几年,时代不同,主角反清的模式也不同。勿要对比。非要对比,董王甘拜下风。我只能保证这本书比董王上一本书要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