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五章 董圣人

作者:董王不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除了这些东西,董良还制作了一些织蚊帐的机器。


    在这种热带岛屿生活,可以不穿衣服,但是不能没有蚊帐。


    岛上的女人大都长年编织渔网,她们的手很巧。


    给了她们机器之后,生产效率很高。第一批给西表岛的蚊帐已经投入使用。


    董良优先建造的还有一座蒸馏作坊,他将岛上储存的酒全部蒸馏成酒精,又组织人用甘蔗渣发酵,提炼酒精。


    这些酒精一部分留作外伤消毒之用。


    另外一部分与驱蚊的药草精油混合做成花露水发给了护卫队员。


    董良渐渐地将整个八重山群岛的资源整合起来,一切都在向战争倾斜。


    就连那些生活在周围附属岛屿上的零星岛民,董良都没有放过。


    他让向邦以官府的名义要求这些小岛上的渔民做兼职巡逻队。


    同时承诺给传回有用消息的渔民丰厚的奖励。


    只要愿意担任巡逻任务的渔民还能够减免一部分税收。


    现在没有扶桑人的盘剥,渔民的生活也渐渐好转。


    周围的海湾珊瑚礁中物产丰富,这里的人要想吃饱并不是太难。


    捣鼓出了燧发枪,董良又开始捣鼓线膛枪和火炮。


    线膛枪最大的困难就是刻画膛线。


    董良忙活了半天,只有他自己做出了五把线膛枪。


    其他的工匠都是新手,技术不到家。


    他干脆暂时放弃了这个性价比较低的项目。


    倒是用垂直铸造加上双层炮身的技术,董良成功制造了六门75毫米火炮。


    不过这些炮只能算是山炮,董良还没办法做出太长的炮管。


    董良善长制作机械,但是并不善长冶炼。


    要是能够有一些冶炼方面的人才配合,他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


    这样,董良的手中就一共有十门火炮了。


    如果敌人还没到,还手中火炮的数量还能继续增加。


    他将原来的两个炮兵小队扩充到了五个。


    并且从董兴福的火枪中队中独立出来,组建了一个不满编的炮兵中队。


    这样董良手中一共有两个火枪兵中队、一个长矛兵中队、一个刀盾兵中队。


    向邦手中的两百琉球兵也给董良编成两个中队。


    他们的武器有些乱,各种冷兵器大杂烩。


    不过董良还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战力,给他们做出了一批军弩。


    董良现在连燧发枪都能做,更不要说军弩了。


    他还专门为这些人量身定制了一种丛林战术。


    利用这些人的岛上地形的熟悉。


    让他们埋伏在山上或者树上,用军弩伏击敌人。


    剩下的三百华人以及种植园中的两百名被解放的琉球奴隶也都被董良当做守备兵训练。


    他们每天都要抽出五十人负责西表岛庄园的守卫工作,同时也是对他们的锻练。


    郭有的船队每天都在几个岛屿之间穿梭。


    他们主要负责运送物资与人员。


    董良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石垣岛,因为大部分的工坊都在石垣岛东北部的山区。


    这里远离川平湾,周围的海岸线也是那种陡峭的山崖,敌人很难从这里登陆。


    董良也正式将水手组编成水上护卫队。


    他们每天还要开着“怒海号”出去溜达一圈。


    通过向邦提供的琉球国海图,八重山周围海域的水文情况已经被他们摸清楚。


    哪里有暗礁,哪里是水道,哪里是浅滩,一清二楚。


    董良要求郭有必须要铭记于心。


    在理查德的悉心教导下,这些华工已经完全掌握了“怒海号”的操控,接下来就是如何变得更加熟练了。


    “怒海号”的速度在现在的帆船中算是最快的。


    要是将其武装起来,以后即使打不过敌人,还可以逃跑。


    当然了,董良不是要他们开着“怒海号”去与扶桑人战斗。


    他只是想为自己储备一些海上人才。


    战舰以后会有的,但是有了战舰还要有人会开呢。


    董良在石垣岛的时候,陈得利就要呆在西表岛统筹工作。


    要是董良在西表岛,陈得利就要去石垣岛。


    上原港边上的一处平坦的沙地上,护卫队正在训练。


    在不远处的椰子树下一个国字脸,身材中等的年轻人正在用匕首给椰子开孔。


    在他的边上,是一个头发像钢针一般的中年大汉。


    “八爷,你说咱们董爷究竟想要干啥?我越来越看不懂了。难道就只是要控制琉球国,给弟兄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吗?”


    “嘿嘿,小子,看不懂就对了,别说你看不懂了,八爷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董爷这样的人物。”康老八摩挲着拳头上的指虎。


    “不过啊,这看不懂,才有意思,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走一步看一步。打打杀杀,这才是爷们儿该过的生活。相比董爷,我康八以前做的那都是小打小闹。他娘的,半辈子都活到娘们儿的肚皮上去了。”


    “陈小子,我看你啊就不是个打仗的料,没有冲劲儿。”


    “唉,八爷,您可不要瞧不起人啊。我陈得利也是手刃过倭寇的。”陈得利显然有些不服气。


    “嗨,你小子,还是有些沉不住气,我都还没去说完呢。我看你小子脑子灵光,以后可以做宰相,咱们董爷身边缺少的是能写会算的人,以后没事儿的时候多读点书。”


    “那八爷您以后定然就是大将军了。”陈得利笑道。


    康八爷已经四十好几,他的年龄是船上所有人中最大的。


    康八身上有很浓的江湖人习气,性格直爽,早就已经跟华工们熟络起来。


    因为他武功高强,又曾在甲板激战中独战洋人。


    因此众人都非常敬重康八爷。


    康八爷也习惯了在这些小伙子面前以长辈的口吻去说话。


    “咱们董爷这么厉害,定是那做天下之人。话说八爷,您说咱们董爷怎么就会这么多东西,咱以前也见过读书人,那些书生除了背几句四书五经,编几首诗附庸风雅之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做生意不如咱们这些人,干活不如工匠。怎么董爷什么都会啊,不仅仅读书通古今中外,还会造机器、造枪炮,那枪是打得真准,还懂练兵。”


    陈得利道,他对董良已经从一开始的佩服演变到崇拜了。


    现在他觉得董良就是个神人。


    “嘿,小子,你没听说过吗,五百年就要出一个圣人。上一次出了个半圣还是在前明,差不多也要有五百年了吧。”


    “那咱们今后岂不是要叫董爷圣人啦?”


    两人没来由地聊着天。


    在所有的华工心目中,董良的形象越来越神话。


    由此以董良为核心的这个华工团体也越加的团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