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二五章 鸿门宴

作者:董王不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嘉义县向南50里不到就是台湾府城所在。


    府城附郭台湾县。向西距澎湖水程4更,东西广5十里;南北距5十里。


    东至大山番界4十5里,西至鹿耳门海5里,当年国姓爷收服东番岛就是走的鹿耳门。


    北至嘉义县界4十里。本东番地,顺治十8年,国姓爷在此置天兴、万年2县,属承天府。


    其子郑经升2县为州。康熙2十3年,废2州,改置台湾县为府治。


    这府城的规模也不是县城可比。


    雍正3年,建栅城,周十1里3百3十4步,门7。


    乾隆元年,易7门以石,雉堞钉铁皮,楼护女墙。


    5十3年,改筑土城,周2千5百2十丈,高1丈8尺;以西面滨海,按旧基收进1百5十余丈。


    按照计划,各个大队完成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之后,要向府城汇合,对那里形成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海军舰队也将从鹿耳门水道进入,完成海上封锁,让清军彻底失去退路。


    不过在各支军队正在向这里急行军的时候,董良突然派人将他们叫停。


    各支军队都在府城3十里外扎营候命。


    在前往府城的道路上,1支“清军”正在狼狈奔逃。


    王资雨坐在1个简易的肩與上,抬着肩與的是两个胳膊上满是刺青的大汉,这2人正是熊大和熊2。


    而这些清军也是特战队员所装扮。


    他们都是与王资雨1同回府城取投名状的。


    王资雨的心中5味杂陈。


    在涌泉寺的时候,那时还是他去招揽董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自己就成为董良的手下。


    不过此时的董良已经不是他印象中的流窜海盗。


    原来人家早就成为了东海上的1个庞大的势力。


    虽然董良还没有将华族的事情对他详细讲来,但是他还是可以猜出1些事情。


    如果没有自己的根基,董良是不可能养这么多的军队的。


    接着他又思考了府城的事情。


    府城之中除了他这个兵备道,还有知府、同知、通判,武官还有总兵,有8旗统领。


    不过现在府城中已经没有什么兵马了,8旗肯定是在满城之中,守城的汉军只有不到千人。


    王资雨对此了如指掌。


    董良要是强攻的话,也能够打下这里。


    只不过到时候这府城可能就跟嘉义县城1般残破不堪。


    而董良是希望将这里当做华族的大后方来经营的。因此他不希望这里受到破坏。


    现在破坏多少,他就要花费多少资源去修补。


    “开城门,道台大人回来了。”1名“清军”在城门楼下大声喊道。


    府城的4门紧闭,王资雨战败的消息已经有人传回来了。


    这时候守城门的清军1看就知道回来的是1群残兵败将。


    不过那坐在肩與上的王资雨是坐不得假的。


    要说这城内的实权官员,排在第1位的就是王资雨了,他们怎么可能不认识呢。


    “吱嘎”1声,城门被打开。


    王资雨与他身后的“清军”顺利地进城。


    王资雨看起来非常狼狈,1进城就急匆匆地躲回自己的府邸。


    城内的官员也都是消息灵通。


    他们都在等着这位道台大人将如何处置当前的残局。


    天塌下来的时候,总是由高个子顶着。


    这个时候,普通的官员更愿意做鸵鸟,随大流,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果然,当天夜晚,王资雨派人给城内的官员、实权人物送了请帖。


    大家明白,王资雨是想要找人共商大事。


    这种时候,谁也不会推脱不去的,如果不露面的话,其他人就会怀疑你是不是跟贼匪勾结。


    哪怕是拖着病体,都要出现在道台府中。


    府中,王资雨已经换了1身新的官服,他的身后跟着1个独臂的老人。


    老人的1只胳膊半空着,宽大的衣袖中1把铁钩,若隐若现。


    府中的下人自然不会管老爷的身后为何多了1个老人。


    “孙总长,卑职的家人?”


    “王大人放心好了,元首亲自交代的事情,孙某不敢怠慢。快船已经出发了,不消两天就能够到宁波府,绝对比岛上的消息传出去的要快。”


    “当初元首都可以从福州城将老夫给救出来,王大人区区几个家眷,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资雨自然知道董良有这个能力。


    他问孙延平只是因为孙延平是那个执行的人。


    按照满清官场的习惯,要是求人办事,不是说跟主官打好招呼就行的。


    底下执行的各级官员,哪1个不要打点好关系啊,要不人家在执行的时候,随便在时间上帮你卡1下,这事儿到最后成不成还不1定。


    他就是想要探探孙延平的口风,看看自己是否还要意思1下。


    孙延平是个老江湖了,1听就知道王资雨的意思。


    “王大人,以后要在我华族做事儿,1定要了解咱们元首的风格,咱们这位小爷,做事儿务实的很,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华族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那种会做事儿,肯做事儿的人。”


    “王大人可知道周腾虎?其曾在林公麾下为幕,在福州投靠我家元首,其尤擅理财,1到华族就成了户部总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