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章见招

作者:北海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以赤藤五十斤,石槽内水浸半月,取出晒三日,复入槽添水。浸泡晒干,照式编穿,共二十副。其外桐油油之,其甲轻坚,能隔矢刃。利于水火。又以此藤作笠,临敌作盔,阴则备雨。”


    毛颖嘴里嘀嘀咕咕背诵许多鱼交待的制作方法。


    赤藤甲的制作并不难,只是对野藤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桐油。


    巴蜀之内,桐树并不算稀少,但毕竟是野生的,没有成林成片,收集桐树籽需耗人力。


    桐油虽早已有文献记载,但并未大规模普及。


    在后世,桐油是珍贵的战略物资,生桐油可用于医药外敷,熟桐油可为武器机械做保养。


    现在,桐油多用于涂抹在家具之上,可防虫蛀,外表看起来更光亮。多见于贵族人家,民间少见。


    因而,若想大规模生产藤甲,还需要建桐油所。随着桐油消耗加大,还要人工种植桐树。


    油桐分三年,五年树,因此,种树之事如今就要提上日程。


    毛颖和胡非子忙忙碌碌,日升而出,日落才归,十分尽心尽力。


    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需要人力,财力,虽然可以征发徭役,但人口就这么点,李冰治水还需大量人力。


    许多鱼愁得腮帮子高高肿起,秦民要留给李冰用。他就想做成这一件事,不能拦他的路。


    没有秦民,那边只有藏匿大山之中的巴蜀人了。


    涧西部几乎全部参与盐井之中,盐工中十有七八是涧西部的人。


    木霁部则被毛颖征召,漫山遍野地查探桐树位置,同时采藤编藤,制作藤甲。


    九龙山……难道要主动进攻它?


    但黑豚和王翦的兵士们要看管盐场,桐油所,人手并不充足。


    许多鱼按耐住心中的急躁,现在是比拼耐心的时候,沙摩柯不会容忍九龙山有分裂之部,更不能忍受隔山相望的涧西部日渐强盛。


    现在,就看谁先冒头,先冒头者,就会处于劣势。


    “女君,木霁部物资被断了!”驻守木霁部的秦兵慌张地前来报信。


    恰逢许多鱼在和胡非子商量如何引蛇出洞,蛇就自己探出头来。


    许多鱼和胡非子对视一眼,沉声问道:“勿要惊慌,将事情详细述来。”


    秦兵喘着粗气,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老挖部拒绝与木霁部交易,木霁部物资极其短缺!”


    老挖,意为大鸟栖息之地,所居之处多参天大树,树上有许多鸟类栖息。


    老挖部与木霁部处于相邻的两个山头,但木霁部的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且木霁部不爱与秦人打交道。


    故而,木霁部与老挖部经常以物易物。


    时值冬季,木霁部的存粮告竭,按照往年惯例,木霁部派人同老挖部进行交易,却罕见地被拒了。


    “沙摩柯!”


    许多鱼和胡非子异口同声道。


    沙摩柯的试探,不似巴蜀人行事直接,反而带着中原人的圆滑狡诈。


    断物资之事,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很阴毒。


    “若我们支援补给木霁部,一旦九龙山其他众部纷纷前来投靠,我们的存粮危矣。”胡非子自是能看出这招不易应对。


    许多鱼赞同道:“若我们不支援,比布喜本就想左右逢源,当事不可为时,他必然会倒向沙摩柯。我们前期的拉拢将功亏一篑。”


    至于进攻老挖部,老挖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旦开战,只会加速九龙山各部的融合,而许多鱼等人会被彻底拉入战争泥潭,大大地打断发展进程。


    黑豚:“何不如先短暂支援一两天,再想应对之法?”


    胡非子强烈反对:“不可。巴人贫困,求生不易,对物资极为看重。今日我们支援一担栗米,就得给涧西部一担。而且,斗米恩,升米仇。”


    书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这可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许多鱼在脑海中勾画涧西部,木霁部和老挖部的位置地图,突然灵光一闪……


    藏在九龙山深处的沙摩柯,在静静等待许多鱼的应对。


    自李冰担任巴蜀郡郡守之后,沙摩柯及九龙山的各部寨主都将注意力放在李冰身上,仅把许多鱼当成普通女眷。


    没想到这小女娃,不仅总揽巴蜀凿制盐之事,更是从李郡守手中接过巴蜀政务。


    “毕摩,据传那女娃是武安君白起的弟子。万一她真的打进来……”沙摩柯的手下很是惊慌。


    白起威名在外,长平之战阬杀几十万赵军之事,已经传遍天下。


    而那女娃子,是跟着白起参加过长平之战的。


    沙摩柯以大祭司的名义,统揽九龙山三大部,各部寨主不变。故而,三大部之人称其为毕摩。


    毕摩,意为大祭司,是尊称。


    沙摩柯站在山顶,望向府城方向,眸光深邃:“不,许多鱼跟白起不一样。她本可以和以前的秦人一样,以武力揍服涧西部和木霁部。可她偏偏要以利诱惑之。”


    “毕摩,您的意思是她不喜杀戮?”


    沙摩柯声音小得消散在风中:“谁知道呢?或许是所图甚大。”


    黎明时分,一列秦人扛着铁锄头,顶风冒雪地绕山而行。


    “钜子下令,三日之内,平整出一个集市。行商们已在准备货物,咱们可不许拖后腿!”


    为首的匠人,人高马大,一步顶得上旁人的三步。


    “这段时日,只见卓然和郑安忙得脚打后脑勺,如今终于轮到咱们了。”


    “好好表现,好叫钜子知道,我们可比郑安能干好用。”


    许多鱼选中的建集市之地,位于涧西部和木霁部之间。


    这一处原本是个缓坡,稍作平整,便可作为集市使用。


    在匠人平整土地之时,许多鱼为了鼓励商人去赶集,不仅张贴法令,还让孟获利用行商人脉广泛宣传。


    “什么?去山里做生意?我不去,太过危险。”


    “女君许诺,免税一年。”


    秦国重农抑商,对行商收以重税。


    免税,听起来确实诱人。


    “然,生命诚可贵。我可不想让别的野男人花我的钱,睡我的婆娘,打我的娃。”


    “王将军会派兵士沿途护送,集市之内,亦会派兵驻守。”


    “可是……”


    “女君会在集市内低价售盐,价格比其他处低两成。”


    嘶……


    现场一片吸气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