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求援

作者:北海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将军,我们向邯郸方向突围吧!”


    “将军,秦军损失大于我们,两军兵力相差无几。他们据险而守,兵力一时难以调度,一旦我们突围,肯定会突围成功的!”


    “将军,大营粮草不足,不能再等下去了!”


    赵括脑海里不断浮现兵法中的内容,是逃,还是拼一把?


    赵括出身显赫,熟读兵书,在赵王那里有很好的声望。


    但他想像他阿翁一样,一战成名,天下皆知,于是坚持首战必须为主将。


    长平之战,乃秦赵两国的国战,对面是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


    白起年过六旬,他还能像年轻时那样,对战局有敏锐的嗅觉吗?


    这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只要自己赢了这一仗……


    “派人向邯郸求援,增兵一万,我们里应外合,反包秦军!”赵括觉得这一把可以赌一赌,到时候攻守之势易也!


    副将们无奈,只能向邯郸求援。


    得知三十万大军被围的赵国,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蔺相如急匆匆赶往王宫,求见赵王。


    “王上,赵国损失不起三十万青壮了!恳请王上召回信平君,以商议战事。”


    赵王第一次经历这样大的失败,哪怕当年父王被活活饿死,自己都不像今日这样手足无措:“此事再议。平原君,增兵一事,你怎么看?”


    平原君为难:“目前只有代郡,雁门关的守军可以调动,十来天就能抵达。然,一旦调走守军,匈奴极有可能南下。”


    以现在赵国的情况,根本不可能两面作战。


    赵王决定:“增粮!派人向其余各国借粮!”


    赵国的借粮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赵王的反复,魏齐等国根本不信任赵国会坚定抗秦。


    更何况,赵国这境地,到时候能还得起吗?


    ——


    “师傅,你要献粮?”许多鱼拿着一长串粮仓的钥匙。


    眼前的廉颇胡子黏作一团,两眼猩红:“是,赵军虽被围困,但只要粮草充足,还能继续与秦军斡旋。”


    “赵王已经派人去各国借粮了。”


    “他们不可能借的。但只要我们撑住一段时间,纵横家就能有更多的依仗,到时六国合纵,可退秦兵。”


    许多鱼垂眸:“赵王已经厌弃您,您还要帮他?”


    “非为了赵王,而是为了三十万青壮!”


    许多鱼深深地看着廉颇:“您知,我和阿政是要去秦国的。若是让秦王得知我借粮之事,我该如何?”


    廉颇闪躲着避开许多鱼的视线,却固执地站在原地。


    真是风水轮流转,曾经自己要带着阿政私奔,阿翁的问话,与今日相比,何其相似?


    阿翁当初是什么心情,自己不得而知。


    但今日,着实是悲伤,无奈以及左右为难。


    院外突然传来熙熙索索的声音,许多鱼和廉颇打开院门查探。


    “主君!女君!”


    院外齐刷刷跪了一片庶民和流民。


    丁老翁作为乡里辈分最大的人,率先出言:“女君,我们听闻赵军被困,缺乏粮草。这是我们的心意。”


    顺着丁老翁的手指望去,那一片空地上摆满了粮食,有麦子,也有土豆。


    粗粗估算,他们最起码拿出了四分之三的存粮。


    许多鱼嗓子干哑道:“没了这些粮食,你们可能过不去今年的冬天。”


    丁老翁笑得满脸褶子:“我今年五十有二,已是高寿,活够了。让那些娃娃们,替我活下去吧。”


    “军中有我夫君,他还未曾听到稚子唤他一声阿翁。”


    “我家大郎纯孝,替父参军。然,我们为人父母,怎么忍心让我儿饿死?”


    这时,狐崽哼哧哼哧地拖着一袋子东西走过来。


    狐崽摸一把满脸的泪水:“女君,这是我攒下的果干以及我阿翁的抚恤金。囚吾还在长平,求求女君,帮我带给他吧……”


    许多鱼抬头,高悬天上的烈阳如此刺目。


    “你们带回去吧,我师傅打算捐粮。今年的收成,大家都知道。不缺你们这一星半点的。好好活着,等他们回来。”


    “拜谢女君!拜谢主君!”


    “我们回去就给主君和女君立长生牌位。”


    ……


    廉颇感动不已:“你……”


    许多鱼拦住廉颇的话头:“师傅,我是有条件的。第一,您去邯郸时,要轻装上阵。若赵王同意了,我这边直接发出粮草,以节省时间。第二,无论此战结果如何,日后您若不想在赵国待了,您和师娘他们要去秦国找我。”


    “善!”


    廉颇连衣服都没换,直接骑马奔赴邯郸。


    赵政:“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知道。阿政,若是秦王真的对我不利,你便做壁上观吧。”


    赵政大怒:“你在小瞧我?!”


    “阿政,我们还是太过弱小。秦王若要我性命,我自会逃跑。若不要我性命,阿政,你要在秦国站稳脚跟才行。”


    赵政气鼓鼓的,恨许多鱼不该多管闲事。但对上农人们感激涕零的眼神,再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这股气就慢慢消散了。


    廉颇风尘仆仆赶到邯郸,几番求见赵王,却被拒绝。


    “信平君,赵王不想见你。”


    “捐粮?待我去通传。”寺人跑进宫内,没过一会就回来了,“信平君,王上说,您的封地多是草场,哪来的粮食?让您回封地去。”


    廉颇着急道:“我有一弟子,颇善经营之道……”


    寺人不耐烦道:“信平君!王上已经足够宽宏大量了,若非您战场失利,这数十万大军岂会被围困?!”


    廉颇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本想拂袖而去,但一想到生死不明的数十万青壮,里面有不少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精兵精将,有自己多年的副将……


    廉颇转身敲开蔺相如的门。


    ……


    咸阳城内,威严肃穆。


    “报!大王,武安君将赵国三十万大军围困在韩王山下!”


    秦王大笑:“好!干的好!”


    “报!大王,赵国向魏国,齐国,楚国借粮!”


    范睢气定神闲道:“无忧,他们不会轻举妄动的。”


    “报!信平君廉颇赴邯郸献粮!”


    秦王诧异,廉颇的封地主要是用来养军马的:“他哪来的粮食?”


    “回禀大王,据传是信平君的亲传弟子发明了耕地利器,租种了大量田地,产粮比以往高出三成。”


    秦王惊坐起,不仅为了这耕地利器,也为了极有可能被改变的战局!


    赵军被围困,但秦军数量与赵军旗鼓相当,现在比的就是,谁的援军最先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