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章合作

作者:北海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许多鱼的合作方式很简单:“我们出人出力出工具,你们出种子出地。等到秋收,我们拿走总收成的四成。”


    李风第一反应是拒绝:“光税收便要十之有三,若是因秦赵两国交战,王上增加税赋,我那六成都不一定够家中嚼用。”


    “但你那是白得的。若没有我们,你的田地也是空着,一样要交税。”


    李风连连摇头。


    人便是这样,少占便宜就觉得亏。


    许多鱼退让一步:“李郎君顾虑的无非就是税收,担忧王上会加税。那不如,税收和收成,我们都五五开。”


    听上去比刚刚的提议要好,但心里为什么这么不舒服呢?这田地难不成算两家共有的?


    李风迟迟下不了决心。


    “还有最后一种合作方式,我们按照往年佃农给你们交租的平均数,给你们租金。无论产量如何,税收如何,这个数都不变。”


    许多鱼咬牙,似乎这就是最后的底线。


    李风沉思,这种合作方式稳赚,但如果产量较以往高,或者王上减税……


    不,王上不可能会减税的。至于产量,再高能高到哪里去?虽然按照平均数,租金只有三成,但这可是稳赚不赔的。


    “喏!”李风当场与许多鱼签订契约,并对天发誓。


    战国时期,民众还是很信奉天上神明的。


    就连行军打仗都一套敬神仪式,出发前要敬神,翻山越水要敬神,打胜仗后也要敬神……


    神灵无处不在,誓言就像另一种法律,具有约束性。


    李风得到满意的结果,将礼物留下后,便回家复命。


    廉小夫人掰着手指头算,越算越迷糊:“多鱼,我们是吃亏了吗?”


    “若是遇上天灾,或者王上加税赋,我们便亏了。”


    廉小夫人皱眉:“家中钱粮还够,何必自寻苦恼?”


    因为这是赵国五年内,最后一次丰年。


    这次秋收之后,赵国不仅要面对天灾,还要经历人祸。粮食,将成为最要的物资。


    “今年秋收后,我要填满家中的粮仓,免得嫂嫂每日都要查库房,不然睡不着觉。”许多鱼笑嘻嘻道。


    廉小夫人两颊飞霞,嗔怒道:“你这小泼猴,竟连嫂嫂都敢打趣!婆母,您可快管管管她。”


    廉老夫人故意板着脸道:“依我之见,多鱼所言不虚。”


    “婆母!”廉小夫人娇嗔,“就知道婆母有了新人,便忘了旧人。”


    许多鱼在师娘面前插科打诨,逗得师娘和嫂嫂笑得合不拢嘴。


    而归家途中的李风,遇到境遇一样艰难的陈家,刘家。因三家是世交,且没有利益冲突,李风便将和许多鱼合作之事托盘而出。


    “李郎君,明日还要拜托你引荐一番。”


    “正是,这合作方式,甚好!”


    三人约定,明日清早一同去拜访许多鱼。


    春耕时间紧迫,多耽搁一天,都会影响到收成。因而,三人一大早就携带重礼前来拜访。


    “你们也想合作?”许多鱼盘算手里的人和农具,一时无法判断是否能吃下这么多田地。


    刘家二郎颇会看眼色,见许多鱼为难,心里一咯噔:“我愿取租子的最低值!”


    刘家二郎昨夜便将家中历年来的租子盘算过一遍,即便是最低值,也能达到两成半。


    这竖子!陈家老幺后知后觉,心中暗骂。


    “陈家也愿取最低值!”陈家老幺心疼得直滴血。陈家田地不如刘家肥沃,租子也没他多。


    李风在一旁暗自庆幸,多亏昨日没犹豫,晚下手一天,损失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许多鱼没立即应下来,而是命人去传许行,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


    得知具体情况后的许行,掐指算了好几遍,这才对许多鱼点头。


    “可!”许多鱼和两家人当场立契,而许行则急忙安排人手去春耕。


    整个封地,不仅是流民,就连上次抓捕的山贼都被调去种地了。


    “黑豚,你这几日抽空去巡查周边,看看是否还有山贼。”两个人最起码能负责十亩地,这哪是山贼?明明是移动的田地!


    黑豚犹豫:“府中护卫人手不足,我若不在,何人能守卫女君安危?”


    许多鱼摆摆手:“我就在府中,哪也不去。”


    恰好最近两军动静频繁,自己可呆在书房,安静地推演思索。


    “喏!”


    被许多鱼惦记的廉颇,不舍得浪费土豆,就让士兵在轮休之时,将土豆种在河谷处。


    赵军的动静,很快就被王龁得知。


    “春耕?”王龁将这情报加急传到咸阳。


    秦国攻打上党之后,韩国上党地区的百姓弃秦投赵,廉颇在长平地区收留了这些上党的贫民百姓。


    这一点,让秦国上层非常生气,加上山东之内赵国最强,因而秦国与赵国终有一战。


    但廉颇的举动,给王龁的心情覆上一层阴霾,难道廉颇要选择固守龟缩?


    这绝对不是秦国想看到的局面。


    远在咸阳的秦王得信后,召范睢前来前来商议。


    “土豆?是公子政和那位女郎种出来的?”范睢对这女郎印象十分深刻。


    秦王一时却想不起这二人是谁。


    范睢:“公子政是子楚与赵姬所生。那位女郎是蔺相如养女,廉颇的亲传弟子。廉颇出征后,封地事宜全部由她代管。”


    秦王厌恶地皱眉,蔺相如和廉颇都是他厌恶之人,跟人品无关,纯粹是立场不同,这两人为赵国效力,给秦国添了不少堵。


    范睢想起楼缓的私信,决定为许多鱼美言几句:“这女郎虽年幼,但智力超群,农家和齐墨都为其效力。”


    秦王没把齐墨放在眼里,但是农家……


    “农家许行?”


    “对。许行隐姓埋名多年,这次高调复出,必是有所依仗。依仗之物,莫非就是这土豆?”范睢将土豆的重要性提高一个等级。


    秦王闭目沉吟片刻:“无碍,他们不过是为我们做嫁衣裳。待我们攻下长平,一切都是我们的。”


    范睢想跟秦王说一说齐墨在邯郸的所为,转念一想,这点小事值得一提吗?


    此时的秦王和范睢都没想到,这两个弱小如蝼蚁的孩子,会步步想到自己前面,甚至转念间,便能颠覆战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