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9章三步,三首诗

作者: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陛下,画卷一事,奴才自知无法自证清白。”


    杨冬刚一开口,便引得一阵嘘声。


    无法自证清白,你还说个锤子?


    直接认罪了,不行么?


    李子明与孔书同,盯着杨冬的目光,同样极为不屑。


    阉人就是阉人,一遇到事情,便乱了方寸,这种人根本难成大器!


    谁知杨冬又继续道:


    “不过……奴才倒是有个法子,能证明这首《梅花》为奴才所作。”


    “哦?说来听听。”


    女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下去。


    “奴才遵旨。”


    杨冬再次躬身行礼,而后转身望向大腹便便的孙兴。


    “孙公子方才说,这《梅花》乃是公子所作。想来公子在诗词上的造诣,应当是极深的吧?”


    突然被这么一问,孙兴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他还是下意识的开口回答道:


    “这是自然!本公子四岁便能识文断字,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作几首诗,自然是不在话下。”


    “很好,孙公子果然英雄出少年!”


    杨冬夸赞一句,不等对方开口,抢先一步道:


    “既然如此,想来是孙公子也不介意,和在下比上一番。”


    “啊?”


    孙兴闻言,脸上的表情骤然一僵。


    开什么玩笑,他不过是个混吃等死的二世祖,何时学过作诗了?


    他微微蹙眉,当即摇了摇头。


    “此事恐怕不妥,作诗乃是兴之所至。哪里能张口既来?”


    “可孙公子不是神童么?”


    杨冬顺着他的话,又问了一句。


    孙兴当即坚定地摇了摇头,反驳道:


    “就算是神童也不行!张口既来,那不是诗仙才有的本事么?”


    “本公子虽然对诗作一道,有些心得,但还没到诗仙的境界。所以……”


    “可是……”


    杨冬的脸颊上,闪过一抹为难之色。他忽然昂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群臣。


    “可是,小爷可是诗仙呐!”


    此言一出,太和殿上群臣面色骤变!即便是一直在摸鱼的林春秋,此刻也猛地睁开了眼睛。


    龙椅之上,女帝轻轻皱了皱眉头。心底不禁暗自责怪一句。


    这小冬子,诗仙之名哪里有自封的?


    感受到四周传来不屑的目光,杨冬却是不急。只见他忽然迈开八字步,朝着大殿门口的潇洒而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四句,却宛若一道惊雷,瞬间惊动了在场的群臣!


    如此慷慨悲凉的意境,寥寥四句却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更是包含着,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隐隐之中,似乎还有几分狂傲!


    不简单,这首诗可不简单!


    一时之间,群臣望向杨冬的目光里,立刻少了许多的轻视之色。


    无论那首《梅花》是不是此人所作,有这四句在,他依旧算得上一名诗人!


    龙椅上,女帝听到这首诗,威严的面庞上,却闪过一抹恼怒。


    小冬子这个坏家伙,作的这首诗,分明就是在讽刺自己嘛!


    如此怀才不遇,岂不是抱怨朕识人不明?


    在旁人看来,杨冬只是迈了一步,便作出一首诗。


    可此刻杨冬心里,却在拼了命的搜肠刮肚。


    早知有朝一日,诗词能如此有用。当年小爷我说什么,也要将唐诗三百首,背个滚瓜乱熟。


    陈先生,借您诗作一用,您可别生气啊,小的也是无奈之举。


    杨冬在心中默默道歉,而后又往前迈了一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深沉的嗓音,搭配上这如神来之笔的诗句。不过是寥寥四句,便为在场的群臣,勾勒出一副边塞战争的场面。


    太和殿上的武将们,仿若又回到了当初的战场上。


    刀与剑,血与火!


    一场场战斗之后,只剩下徐徐硝烟与那孤立于天地的城池。


    所有人都沉默了,大殿之上,群臣一片寂静。他们虽然作诗不行,但不代表读不懂诗。便是这上片的四句,就已经超越了当世之作。只是……总感觉这首诗,才到一半而已。


    就在此时,杨冬低沉的嗓音,再次徐徐传来。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如果说前四句,描述的是战场的宏大与边塞的景色。那后四句却摇身一变,成了边塞的苦寒,与将士们的坚韧!


    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道尽了将士们忠君爱国,想要建功立业的情怀!


    “好!好!好!!”


    龙椅之上,女帝已经站起了身子。


    她盯着杨冬,此刻眼眸中,竟然闪烁着几分倾慕之色。


    而太和殿上的武将们,同样是群情振奋。


    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喝道: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一刻,他们仿若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那时候的大周,还不是如今这般的腐朽。


    那时候的大周,不惧一切来犯之敌!他们少小离家,在边塞建功立业。


    如今蓦然回首,竟然已是数十年有余。


    曾经沸腾的热血,不知何时已经变冷。


    曾经那副报效国家的豪情,不知何时却成了门户私计。


    这大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武将们在缅怀曾经,文臣们却陷入了思索。


    没有人注意到的是,杨冬此时又往前迈了一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又是短短四句,意境却再次转变。


    短短四句,却是直抒胸臆,豪气冲天!


    只是这一次,在场的群臣们,脸上却露出了疑惑之色。


    有一名大臣起身出列,忍不住开口问道:


    “杨……杨小友,请问这项羽是何许人也?为何我等不曾听过此人。”


    “至于这江东,可是如今的庐、章、丹三州?”


    “呃……”


    杨冬止住步子,反手挠了挠头。


    光顾着背诗了,倒是忘了这回事儿了。


    大周的历史中,可没有项羽这号人物。


    但他眼睛一转,便一脸认真道:


    “五百年前,七国并起。这项羽乃是丹州一名校尉。”


    “可惜在江东一战,他被人埋伏。最终无力回天,战死在了梧州。”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