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6 茶,上茶,上好茶!

作者:定军斩夏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江湖黑话的来历已经不可考。


    是谁发明的也无从得知。


    据说,最初只是一些跑江湖的人,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些内部暗语,后来不断地壮大,形成了南北两套“语系”。


    俗称“南春”“北典”。


    随着南北交流的日益频繁,这些行话慢慢的也就统一起来,被称为“春典”。


    最初只在跑江湖的人之间流通,这些人被分为八个流派: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金,相面算卦;


    皮,卖狗皮膏药;


    彩,变戏法;


    挂,打把式卖艺;


    评,说评书;


    团,说相声;


    调,组骗局的;


    柳,唱大鼓的。


    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有个名字叫“长春会”,每每赶上哪里有庙会,哪里有集市只需要一句话,全会上下都往那去,把那一片所有的赚钱营生全都给做了,很快就形成一个“商业联盟”。


    成员之间都用“春典”交流,保证外人插不进来。


    后来,这些内部的暗语,渗透到了江湖中的各行各业当中。


    一些做非法勾当的行业,比如偷盗抢劫、倒斗出千等等,也开始使用这套黑话。


    现存的行业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除了戏曲和曲艺行以外,就数古玩行。


    因为他们这个行当,什么人都能碰见,上到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他们都得打交道。


    不懂点江湖黑话,还真没法儿做门生意。


    可如今做生意的,五湖四海国内国外什么人都有,还用这么“老范儿”的江湖春典交流,确实不多见了。


    《阴阳风水秘术》当中,就有一些跟江湖黑话,春典有关的内容。


    但是,他们还防着一手,就是读音。


    即便有人拿了文本去学,念出来的音发不准,别人一听也能识破。


    所以,这些内容需要口传心授,必须有人手把手教,口对口的学,才能不露怯。


    刚才这掌柜和伙计俩人的对话,算是比较简单的切口,林逸一听就明白了。


    再以抬头,门脸上方挂着一副牌匾:修古斋。


    倒腾文玩的,都以文化圈自居,跟那些书法家,画家一样,喜欢给自己的小店取个斋号。


    有点意思!


    伙计这边收到掌柜的信号,刚要伸手驱赶,林逸一扭身,撩帘就进了屋里。


    “哎,你这人懂不懂规矩?”


    伙计在身后紧赶慢赶,林逸已经来到了屋里。


    汪强也紧跟着进去。


    搞得刚才那几个客人一脸懵逼,摇摇头走了。


    一架躺椅上,一个身穿唐装的年轻人,正躺在上面晃悠。


    身上穿着排扣的绸布衣服,下身一条灯笼裤,白袜子,圆口布鞋。


    背头梳的是油光锃亮。


    一手戴着一颗翠绿的翡翠扳指。


    另一手攥着一只紫砂壶,


    身边的矮几上摆着一只唱机,大喇叭里传出京剧的声音。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作三班去见他.”


    看他这年龄可能也就三十岁上下,可他这一身打扮,就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难怪他一张口就是春典。


    再看他这打扮,把时间再往前推个一百来年,他这身装扮都不能算老。


    连汪强这种京郊长大的人,看见他这一身,都不由的皱眉。


    “这哥们跟那探店的什么牛道马道的学的吧?老上京现在都不这么穿了,这爷们儿一身装扮,那叫一个地道!”


    伙计没拦住让他俩进了屋。


    进了屋里就是客,哪有赶客的道理。


    “掌柜的好兴致啊,马连良先生的《淮河营》,好戏!”


    躺椅上的掌柜头也不抬,冲着伙计交代一声:


    “看茶!”


    伙计应声去了。


    掌柜的这边依然没有起身,还在轻声跟唱:“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事到如今耍奸猾.”


    一直唱到“三人同往那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它!”


    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叫了声好,一撑扶手,站了起来,托起紫砂壶,抿了一口放下,攥起矮几上的一对核桃,一摇三晃的来到二人面前。


    “开门做生意,就得守规矩。您二位风尘仆仆来到潘家园,往我这门口一坐,就要呛我的行,这恐怕不合适吧?”


    他这说话的神情,姿态阴阳怪气,拿腔拿调,听的汪强是一阵火起,直接就把手伸到了掌柜的面前。


    “你这话什么意思?哎呦呵.”


    话没说完,就被这掌柜的两手掐住腕关节,疼得他龇牙咧嘴。


    对方的手腕再一翻,汪强顺势就要往地上躺。


    林逸上去靠住汪强的身子,脚下朝着掌柜的膝盖处一顶。


    正所谓力从根起,掌柜的力被林逸这一顶,完全给卸掉,林逸肩膀再一送,把汪强给推了回去。


    “练家子!”


    两人异口同声的叫道。


    说完,两人哈哈一笑,掌柜的先开了口:


    “我这都是些三脚猫的功夫,没事跟着老先生学了点擒拿掼跤的手艺,您这白眉拳可是见功底啊。”


    林逸看得出他这完全是过谦的说辞,江湖上讨生活的人,话里三分真,七分假。


    用黑话说这叫:兴夹尖,吃遍天。


    他这一手小擒拿手,外加脚步身法,绝对是从小就下了功夫的娃娃腿儿。


    汪强多多少少都有点实战的底子,还有着两百斤的胚子,就算刚才轻敌也不至于被他一招拿下。


    “您过奖了,我这朋友莽撞了,您多担待!”


    林逸的话说的很客气。


    确实是汪强刚才做的不对,古玩行里头,买卖之间有很多的话术和技巧。


    别看这俩买主一脸不高兴的要走,说不定,里面的伙计追出来说上一句:行吧,就按您的价给您包上吧。


    兴许这买卖就算成了。


    这种手段,现在很多做生意的依然在用。


    所以,汪强刚才还在人家门口把人生意给拦住,确实有呛行之嫌。


    江湖人之间,讲究一个不打不相识。


    刚才一交手,掌柜的发现眼前的林逸这人不简单,立马换上一副嘴脸。


    “您客气,不知者不罪,我这先给您这位朋友赔个不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您多担待。”


    汪强也不是什么难说话的人,也就礼貌性的回了几句。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既然您二位有东西要出手,要不,让我长长见识?”


    汪强看了林逸一眼。


    林逸冲他点点头。


    “看吧!”


    说着,他敞开背包的拉练,推到掌柜的面前。


    “劳驾,您给这几件东西取出来,摆在这桌上,我再瞧。”


    汪强撇着嘴,弯腰刚从里面取出一件陶罐,正巧那枚摸金符就从领口掉了出来。


    掌柜的先是瞧了一眼陶罐,再瞧了一眼那摸金符。


    “六子,茶,上茶,上好茶,把前两天刚到的明前龙井沏上,还有,去把门板上了,今儿不做生意了!”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