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5章 尘埃落定

作者:飞花逐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头子不会杀我,他丢不起那人,往后咱们闲云野鹤,可以过安生日子了!”


    “现在想来,这十几年,我当真是白活了,为争一些蝇头小利,竟荒废了大好时光!”


    在冷静下来后,朱景源的乐观程度,超出了元春的预料。


    今天做下这样的事,往后真能闲云野鹤吗?元春心中持怀疑态度。


    即便现在皇帝顾及亲情,老十三继位后也会如此?


    但现在,不是说这些时候,元春不想坏了朱景源心境,所以就顺着他的意思说。


    唯一不变的是,接下来无论多大风雨,他们两个都会一起面对。


    再说睿王府这边,老六两口子返回了府邸,此时朱景渊才完全了解情况。


    饶是他心性坚韧,此刻也吓得战战兢兢,端着茶杯的手不断在颤抖。


    “王妃……我……我们完了!”


    “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老六惊慌失措,此刻直接扔掉了茶杯,然后起身扑倒了陈芷怀中,就像是寻求安慰的孩子一般。


    “殿下……不要慌,不要慌!”


    其实陈芷比朱景渊还要慌,因为一旦事情查清楚后,他俩的罪过比太子还要大。


    可现在能阻止把事情查清么?


    “殿下……殿下……这件事情,得想办法把知情人灭口,如此或可有一线转机!”


    “灭口……对……灭口……”


    他俩也注重保密,知晓他俩全盘操作的人不多,也就寥寥七八人而已。


    说是要灭口,可如何灭口,又成了一大难题!


    现如今他俩事败,还能调得动原先的人吗?即使调得动也未必能快速灭口。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灭口本身也是痕迹,完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一夜,老六两口子,便处于惊慌失措,胡乱折腾的状态中。


    而朱景洪夫妇,则在重兵保护之下,返回了城外的皇陵。


    待他俩赶到时,已经是亥初二刻(夜九点半),在现代的话还不算太晚。


    今天是中秋节,王府众人也小聚了一番,只是因在皇陵没有办席,所以大概在戌时就都散了。


    今晚有大事,黛玉当然睡不着,所以坐在房内苦等,任紫鹃如何劝解都无用。


    “娘娘,王爷王妃回来了!”


    紫鹃兴奋的声音,总算点醒了黛玉,只见她急忙从椅子上起身,然后便往屋外小跑了去。


    当黛玉迎出,朱景洪二人已进入内院,看起来神色轻松举止平和,这便让黛玉更加安心了。


    “这么早就回来了?”


    “怎么,林妹妹不欢迎我们?”宝钗打趣道。


    虽然对今晚之时早有预料,可这种事毕竟很难精准把控,刚才的厮杀还都历历在目,经历大变宝钗还有心情玩笑,也不得不说她承受力强。


    但换个角度来说,今晚收获实在太大,她高兴一些也属正常。


    这时朱景洪插话道:“今晚宴会,也没吃个什么,肚子里都空空的!”


    黛玉当即答道:“后厨都等着,我这就让人传膳!”


    她在等着朱景洪,王府值班仆妇们也都候着,若有所需膳食都能尽快传上。


    在黛玉吩咐下去之后,他们三个人还没走到房内,厨房就已在起火做菜了。


    菜肴还须时间,但美酒却已被端上来,侍女们自觉用热水温酒。


    “不必如此麻烦,先倒上几杯来,容我解解渴!”


    “如今夜深,天气渐寒,然酒性最热,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宝钗挥了挥手,示意侍女不必妄动,而后接着说道:“依我之见,还是暖暖再喝吧!”


    “这么多道理,林丫头……你怎么说?”朱景洪一副求救的表情。


    黛玉挑眉道:“你怎么喝,是你自己的事,跟我有何干系!”


    转头看向宝钗,朱景洪笑着对宝钗道:“听到没,我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言罢,朱景洪看向一旁,吩咐道:“拿酒来!”


    终究他是王府的主人,听到这话侍女便行动起来,小心翼翼端酒过来倒满。


    “你呀……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宝钗没好气的答道。


    朱景洪笑道:“莫使金樽空对月嘛!”


    黛玉随即接话:“哟……十三爷也会写诗了!”


    “我写这句如何?”


    黛玉面露思索,极为郑重道:“自然是极好,只是有一点未能尽善!”


    “哦?”眼下是开玩笑,所以朱景洪很期待这丫头的妙语。


    “李太白晚生一千年就好了!”


    朱景洪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你是说,他可以求教于我?”


    黛玉点了点头,答道:“若是比脸皮厚的话,确实是要求教王爷!”


    现场发出欢笑声,与前两家的状况相比,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吃喝过后,三人又简单聊了一阵,朱景洪便拥着两人一道歇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太阳重新照耀大地。


    昨晚上的事,惊动了太多人,想要保密绝对不可能,即使皇帝下令封锁消息,也还是在朝中引发了讨论。


    但因没想好如何处置,而且没搞清楚事情真相,所以对中秋之宴的事情,朱咸铭暂时没有明确的态度。


    太子闭门谢客,睿王府一样如此,襄王更是早早避去城外,当下格局造成了官心惶惶。


    一连五天过去,东厂和锦衣卫都在严查,皇宫内外共逮捕数百人,其中也包括部分涉事将领。


    本来就人心惶惶,查案抓捕这么多人,更是闹得满城风雨,不光是官员们私下议论,就连百姓们也瞎猜测起来。


    人心复杂,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有,传到朱咸铭耳中差点儿把他气晕。


    当然到了这一步,当夜的情况已经清晰,老四和老六各自造逆,让朱咸铭已无法原谅他俩。


    此时,朱咸铭端坐于静室内,看着皇后的画像,琢磨着接下来如何处置。


    在他面前,已摆好三页纸,上面是写给不同人的不同谕旨。


    良久之后,朱咸铭叹了口气,吩咐道:“传旨去吧!”


    程英提督东厂去了,如今乾清宫总管太监叫谷成,已在朱咸铭身边伺候了十几年。


    “是!”谷成应下。


    半个时辰后,东宫正殿之内,太监念出了谕旨。


    “上谕……”


    “太子疯魔,举止失措,着闭门修养,钦此!”


    听到这些话,朱景源郑重叩头谢恩,然后起身接过了旨意。


    皇帝给出这样的结果,是在朱景源和元春预料中,这才是平息事端应有之举。


    若从官方层面把真相暴出,将使皇家便彻底臭了名声,这一点朱咸铭是万难接受。


    抛开这些不谈,即便是顾忌皇后在天之灵,朱咸铭也不可能对嫡子痛下杀手。


    传旨太监没有多说什么,完成任务就带着侍卫们离开了,而东宫的大门也被封闭。


    中秋节后,东宫的侍卫、宦官和侍女便被全部撤换,此番有旨意“封门”之后,东宫便与外界彻底失联了。


    值得一提的是,妙玉见机得早,发现事不可为就撤了,如今已被朝廷张榜搜捕。


    送走了钦差,朱景源让一众儿女和小妾们散了,然后便与元春进到了内殿。


    将旨意放到桌上,朱景源叹息道:“第一关算是过了,就看往后……老十三如何处置我们!”


    元春答道:“父皇不动咱们,想来他也不会太过为难,否则他面子上也挂不住!”


    “话是如此,可若他不顾及这点儿面子,咱们又该如何?”


    沉默之后,元春无力道:“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朱景源捏紧衣袖,面带惋惜道:“我们死不足惜,只是这些孩子们,我实在是不忍……”


    这是他的软肋,如果可以的话,他是希望孩子们能平安,哪怕舍弃皇家富贵也值得。


    可是,以往的情况都预示着,这些都是奢望。


    元春答道:“好了……先别想这些,等这次风声过去,咱跟老爷子辞了东宫之位,然后降封就是了!”


    朱景源虽点了头,可心里则是完全不同的想法。


    此刻他已心存死志,因为只有他主动死了,朱景洪才不会感到为难,这样他朱景源的家人才不会被为难。


    当然,这些话朱景源不可能对外说,他一是怕元春阻止,二是不想让儿女们怀恨在心。


    再说另一头,钦差来到了睿王府,他们同样是宣读圣旨。


    “上谕……睿王孟浪,举止轻浮,言语失当,着其禁足,精研经义……”


    “钦此!”


    简单来说,朱景渊也是被软禁了,和东宫一样他府内外的人,也都被全部撤换掉了。


    听完这简单的圣旨,朱景渊心态已落至谷底,他心中自是有万分不甘。


    “我要见父皇,我有要事陈奏!”


    不管朱景渊如何喊,传旨太监不为所动,而是径直往外走了去。


    “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朱景渊追了出去,他这般莽撞的行为,确实是把陈芷给吓到了。


    所谓来日方长,现如今没被废掉王位,就已经是万幸之事了,当下该做的是稳住,等日后老爷子气消了再理论。


    现在不依不饶,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陈芷招呼几个儿子,追了上去要将朱景渊拉住。


    但此时朱景渊已扯住传旨太监,神色严厉道:“我要见陛下,我要向陛下陈情!”


    传旨太监皮笑肉不笑道:“六爷,旨意让您闭门读书,未曾说要见您!”


    “那你帮我带个话,或是我写一封奏本,你替我……”


    没等朱景渊把话说完,这太监便笑道:“殿下,陛下说让您安心读书,您就别让奴才为难了!”


    说这话时,这太监伸出了手,将朱景渊的手给拿开了。


    “你……”


    眼见朱景渊要犯浑,他的几个儿子外加几名宦官,都冲上来把他拉了回去。


    “咱们走!”传旨宦官招呼侍卫,急匆匆出了睿王府去。


    当他们离开后,睿王府大门被重重关上,预示着禁足不是开玩笑的事。


    “且忍耐一番,从长计议!”陈芷悉心劝解。


    朱景渊肃然道:“我得陈情,我要让父皇知道,我是被人冤枉!”


    陈芷点了点头,随后说道““这我知道,但你得等,等时机合适,再做打算!”


    再说思陵之内,朱景洪也已在接旨。


    “尔虽纯孝,然久住陵园,亦非常理……”


    “尔之哀思,皇后已知,汝当还京,居府守孝!”


    “着襄王归府,依制静心守孝,钦此!”


    对于朱景洪的谕旨很简单,就是让他别老赖在皇陵,赶紧回京城府内居住。


    念完之后,传旨太监面带谄媚,小心将旨意交到了朱景洪手中。


    “十三爷,主上此番爱护之心,您可不要辜负……还是尽早归京吧!”


    朱景洪答道:“既然父皇有旨,我自当依旨还京,公公放心就是了!”


    “是……若十三爷没别的事,奴才就先告辞了!”


    朱景洪点了点头,而后说道:“你去吧!”


    待传旨太监离开,宝钗方上前问道:“何时动身?”


    略微思索后,朱景洪答道:“后天吧……明天就回,未免显得心急了!”


    “也好!”宝钗表示认同。


    这连下的三道谕旨,还是没提到底怎么回事,却对舆论起到了降温的作用。


    毕竟谕旨里的意思是,太子和睿王有逾矩之行,最大可能是在宴会上吵了起来。


    这确实很离谱,可皇家近百年来都是这叼样,这次吵嘴根本算不得大事,许多人就没有再深究,只是茶余饭后聊几句而已。


    普通人好糊弄,但朝堂上的大佬们,却还是看出了不对劲,并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拼凑出了那一晚发生的情况。


    对官员们来说,对错是不重要的事,关键是要站对立场。


    所以圣旨下达后第二天,就有官员上奏说太子既病了,就该请太医多加诊治,而非是自行闭门修养。


    对儿子们朱咸铭可以重拿轻放,可对这些没规矩的官员们,他可是丝毫没有手软。


    参与进言的七名官员,当场被他罢免并驱逐,临行时没人还被打了二十棍。


    所以是还是棍棒有利,本来想帮太子说话的官员们,接下来基本保持了沉默,再也没人敢惹老皇帝发怒。


    转眼之间,两天时间过去,朱景洪正式启程归京。


    皇陵区离京城不太远,即便他们一行走得极慢,也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到了。


    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王府后园有更多有趣物什,比起皇陵那边可好玩多了。


    这次回京,朱景洪虽是格外低调,但他的车队还是被人认了出来,然后跟他当初从西北回来一样。


    朱景洪想低调,奈何实力不允许,本打算是悄悄的回京,最终竟搞出迅游的效果。


    五城兵马司不得不调集更多兵力,维护车队周围的秩序,确保朱景洪可以安全归府。


    马车之内,听见外民嘈杂的声音,宝钗说道:“王者归来,说的就是你这般情形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